谈如何创设情感体验型思品课堂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ax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品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这段论述告诉我们,思想品德教学不能局限于讲授或讨论问题,而要注重学生的道德体验,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道德情感,那么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就是失败的。如何才能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呢?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关注学生在思品课堂上的体验学习。
  一、在教师指导下,创设体验学习的情境
  在课堂上,要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就要注重将普遍的道德情感及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实践的内容,从而引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或者通过学生的个体实践体会社会对思想道德价值的要求。这就要求思品老师既要深刻领悟道德规范的普遍价值,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道德经验水平,找到二者结合点,创设相应的道德情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是虚拟的生活情境,还可以是两者相结合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自主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如在教学江苏人民出版社八(上)《思想品德》第一课“好习惯受用一生”第二框题“受益一生的好习惯”时,老师如果对学生单纯的说教,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我们将来是受益匪浅,好习惯受用一生的等,那是达不到好的效果。学生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理解好习惯的重要性,但他们对单纯的说教不感兴趣。我是这样设计这一课教学的,针对现在学生不了解父母挣钱辛苦,花钱大手大脚这一坏习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建筑工地上劳动的场面,看后让学生谈感受,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挣钱艰辛这一情境。然后,因势利导要求同学们平时节约零花钱,懂得一分一厘来之不易,养成计划消费的良好习惯。我想,这比老师讲大道理要好得多吧。
  当然,情境创设,需要针对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去选取材料,而不是随意选用,否则会适得其反,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融入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引导学生融入所创设的情境中,让他们在情境中得到体验,给他们带来丰富的知识,从而唤醒他们学习的欲望。老师在思品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情感,获得体验,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同自己已获取的知识联系起来,产生强烈情感,并认识、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的“行”。在教学九年级(全一册)《思想品德》第七课“维护合法的权利”第一框“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时,我组织了一个“课堂法庭”模拟审判。“法官”“原告”“被告”等角色,让学生自由选择。将讲台当成“审判台”,一位女同学扮演原告,向“法官”说道:因为我是女儿,父亲就将他的财产全部给了我的弟弟,说我没有财产继承权。“法官”说,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你作为你父亲的子女,你是有继承权的。但我国《继承法》同时规定,有赡养能力而不尽赡养义务的,不可以继承财产。通过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理解《继承法》最简单的内容,能正确地认识生活中一些违法事情,懂得了法与情的联系,知道了合于情未必合于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女儿通常是不继承父母的遗产,这种现象是屡见不鲜的,是违法行为。
  思想品德是一门活动性很强的科目。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多创设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超越情境,提升学生的情感修养
  当学生将学习的情境与生活相结合,如果能够在情境中融入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就能适应生活情境,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形成探究精神。如在上述的案例中,老师创设了“告状”这一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他人角色,启发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体验他人内心不同的心情,作为“姐姐”,何必与“弟弟”争财产,作为“弟弟”,也可以将父亲的财产与“姐姐”平分,孝顺、和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能改变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外,思想品德课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修养,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色彩,引起学生心灵共鸣,教师应用良好的行为和美的情趣去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创造一个美的情感交流空间,使学生得到熏陶。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充满爱意的目光、手势、语言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能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缺点与不足,激发学生情感火花,使学生显得自信和满足。作为教师,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学生的命运,但我们完全可以用我们的微笑、爱心去善待我们的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学生才能不断地提升情感素养,而这些,是我们教师极其容易做到的。
  思想品德教学出发点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即生活”。作为“生活”就需要“阳光”、需要“雨露”,所以思想品德教学完全可以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稳步提升。
  (阜宁县十灶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而数学教材又是双基的载体。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比较注重题海战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材教学,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立足教材,以教材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材教学;数学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双基教学,而双基的载体是教材
《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是“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充分发展”的特点,必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会有很大的帮助。笔者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携着新的学习方式上路,而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究实践”等策略是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在生物教学中使学生
一、教师“导”,学生“悟”,双管齐下培养能力  导与悟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两方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学生当然须学,而尤宜致力于悟。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独立思考的习惯。平时,应积极鼓励学生对值得探究的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并勇于和善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独特的见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实际水平出发,向学生提出比较新颖、有一定难度、同时又是通过独立思考
摘要: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课,这门课的重点在于技能的训练。同时钳工也是现在机械制造业必不可少的工种之一。学好钳工理论练好钳工技能是对每一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重要要求之一。本文是对如何上好钳工技能课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职业学校;钳工技能;技能训练    钳工技能课是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专业技能课。钳工是一种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
摘 要: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环节和主要的渠道,所以德育功能的发挥程度直接决定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初中的思想品德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着重素质教育方面,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目标。就目前这门学科的形式,本文从改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好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实现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育;初中思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