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舞”动心灵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x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前提,丰富的教学方法、保持学习兴趣、提供多种渠道,都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幼儿有了兴趣以后,就会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从而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在优美的音乐境界中享受音乐。
  关键词:幼儿;音乐;兴趣
  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记得陈鹤琴先生说:幼儿园应该是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技能。需引导幼儿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地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的能力。那么,在幼教活动中,如何小班幼儿进行音乐兴趣的培养呢?
  一、创设良好的幼儿园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幼儿年龄小,接受能力却强,每个孩子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因此,我们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欣赏天地,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一天生活中引导幼儿自发地开展音乐游戏,让幼儿的一天生活充满音乐。如:来园时播放愉快、轻松的乐曲,从而产生饱满的情绪,迎接美好的一天;做操前,可播放“嘀哒哒,嘀哒哒,我来吹喇叭,娃娃也出来走走,小狗汪汪,开汽车笛笛笛……”一听这首《娃娃进行曲》孩子们就会精神地边唱边做动作,自动排起队伍来;午餐时让幼儿听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有助于幼兒心情愉快,增进食欲……减少幼儿集体等待的时间,让孩子生活在音乐当中,让孩子充满音乐,从中诱发孩子倾听音乐的兴趣。。
  二、在丰富多样的音乐天地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1.乐器铺助法
  用打击乐器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音乐欣赏课中,幼儿只是静静地听音乐,根本不能理解音乐。比如在给小班幼儿上欣赏课《小钟》时,可用小钟走路的“滴答”声,再配上简单的节奏乐器,能激发小班幼儿对节奏乐的喜爱之情。这种方法培养了幼儿注意能力、增强节奏感,幼儿也能充分地投入到音乐氛围中来。
  2.故事引导法
  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兴趣易转移。唤起孩子们的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前提。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情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为了更好的保持幼儿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表现歌曲手法——讲故事,根据幼儿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对内容故事化,在音乐课《小兔乖乖》学习中,我们可以把歌曲内容“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变成故事,加上自身的动作表演,吸引幼儿。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歌曲变成拟人形象的故事,符合幼儿语言趣味性,便于幼儿记忆、理解歌词内容。
  3.动作表演法
  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幼儿在学唱歌曲时,会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在歌曲《打电话》学唱中,先让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然后再学唱。通过这种方法的教学,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能大胆地表现、尽情地发挥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满足幼儿自我表达的需要。这样既提高幼儿的音乐活动兴趣,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又增强了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
  4.图片记忆歌词法
  用图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图意,也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方法,幼儿看到图片,就明白了所表达的含义,利用图片方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如小班歌曲《妈妈我要亲亲你》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表现了宝贝爱妈妈的情感,可歌词里的五官顺序,幼儿很难记住。在歌曲教唱过程中,我们采用图片记忆歌词的方法,幼儿很感兴趣。我们直接用清唱的方式导入,幼儿在没有伴奏的背景下倾听,更能清楚地听清旋律和内容;教师清唱完后问幼儿,刚才宝贝亲了妈妈哪里,幼儿说“鼻子、眼睛……,教师及时地贴出幼儿说的歌词内容,幼儿看到图片后,很高兴;教师听音乐伴奏再次演唱,幼儿就看着图片歌词认真听老师范唱。等图片歌词都展出,幼儿就能轻轻哼唱了。利用图片记忆歌词法,有助于幼儿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与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性和表现力。
  三、捕捉日常生活中音乐细节,创造音乐氛围,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意象无处不在的,只要你用心聆听,自然界到处都有美妙的声音,比如:鸟叫声、虫叫声、风声、雨声、雷声、汽车的喇叭声、脚步声……我们在带孩子散步时倾听、观察、模仿自然界上有节奏有规律的声音,还让孩子们用形象优美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大自然和生活中的音乐。
  孩子们都喜欢小动物,我就带他们参加各班的饲养角,让他听听各种动物的叫声,让他们感受声音的长短、高低,如:小猫(喵……喵)长而高;小狗(汪……汪)短而强;公鸡(喔喔……)为高音;老牛(哞哞……)为低音等等。
  音乐可以促进儿童发展,音乐的启蒙就是要为儿童创造一个好的音乐环境,经常性地、不间断地通过倾听、歌唱、拍手、游戏等多种形式,采取生动有效的方法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使儿童在生动有益的音乐活动中发展各种心理品质,发展音乐潜能。
  四、创设良好的家庭音乐环境,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
  除了在幼儿园之外,我们还与家长沟通,让他们明白家庭环境对儿童音乐智能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沟通前,许多家长认为自己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自身嗓子不好,五音不全,又没有音乐细胞,对在家庭中创设音乐环境感到无能为力。其实不然,创设音乐环境并不是要求家长教宝宝唱歌、打节拍、演奏乐器。认识到这一问题,我们通过谈话、开讲座等途径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音乐、充满歌声的环境中,不断接受音乐的刺激,这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以及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才能非同一般,家庭环境对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因学习困难被认为是“白痴”,由于学校不肯接受他,小爱因斯坦只好待在家里。爱因斯坦的母亲每天总要花上几个小时弹钢琴,时间久了爱因斯坦也喜欢上了弹钢琴。
  现在好多爸爸妈妈谈出了自己的心得,有的说为孩子买了一些中外名曲或幼儿歌曲CD盘、录音带等,看着孩子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感到特别高兴,有的为孩子准备了小电子琴等乐器,有的家长利用早上起床、睡觉前等间歇时间,播放适合宝宝听的乐曲或歌曲,或哼唱歌曲。
  音乐是孩子离不开的伙伴,孩子的发展需要音乐,音乐可以促使孩子的发展,良好的音乐环境,能使孩子在浓厚的音乐兴趣中,一点点、一天天逐渐的听懂音乐、学习音乐、表演音乐。我愿将每一个幼儿带进音乐的美好境界中,让美妙的音乐“舞”动他们的心灵!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作为大学生这个最为活跃的群体,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心理状况产生了新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采取新的方法加以引导,使用新的措施给予完善。如何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下面,就该问题谈几点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
期刊
一、加大双语教育力度意义深远  1.我国是一个多种民族语言、多方言的国家,汉语不仅是汉民族共同语,也是国家通用语。随着经济大变革,商品大流通,人员大流动,民族地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少数民族要走向世界,必先走向全国,而走向全国,必须通过语言关。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少数民族都拥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以前,新疆很多地方的汉族孩子和少数民族孩子在不同的学校上学,许多少数民族学
期刊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增,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却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主要原因是一些高校的培养目标没有迎合市场的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高校培养的人才结构不一定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相一致等。面对日趋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技能教育、社会急需的职业教育,应该是一种较好的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笔者以为大学毕业生应该去向多元化,到不同的地方去实现自己
期刊
摘 要:《林家铺子》讲述了江南小镇上一位兢兢业业的小商人经营的小杂货铺一点一点破产的故事。林先生是林家铺子的老板,家中有常年害“打呃”病的太太和正在上学堂的女儿明秀,雇着一名女仆吴妈和三个伙计,算是个小康之家。随着“一二八”上海战争爆发,这个家庭就陷入了危机。对此林先生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措施,最终却以失败告终。本文主要简单分析了小说《林家铺子》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林家铺子》;形象;语言概括;两
期刊
摘 要:地方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对教育经费与资源的分配有着重大影响,而且严重影响义务教育事业的顺利健康发展。我国教育财政制度分为预算制度、决算制度、审计制度,研究地方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作用以及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将对教育财政制度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义务教育;财政制度;作用 ;发展  教育财政是国家对教育经费及其他相关教育资源的管理,包括国家对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的筹措、分配及使用的监督等
期刊
语言文字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言文字应成为孩子情感与梦想的的乐园。让课堂充满情趣,这不仅是幼儿的心里需求,也是语言文字教学的需要。因此,要从识字、语言、阅读入手,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学习环境上都应从趣入手,充分调动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学习语言文字。  一、趣味识字,降低难度  
期刊
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周济部长提出了在学生中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成长理论。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 “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也趋于复杂多变。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心理应激以致心理障碍。  一、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1.强烈的求知欲望  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反映在
期刊
摘 要:农村初中运动员由于受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学校没有标准的田径场,学生在运动训练,比赛战术,比赛节奏以及比赛现场的把控能力等方面都很有局限性。所以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现状对他们在参加比赛前的心理疏导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初中;田径运动员;心理现状;赛前心理疏导  农村初中运动员在临近比赛前,运动员的体力和技能战术水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其情绪的变化最显而易见,一些微小的因素也会引起运动员情绪
期刊
摘 要: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作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高级人才培养摇篮的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应更进一步反思自身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使之与基础教育改革相适应,从而显示其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高师音乐教育为社会输送的毕业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下一代基础音乐教育质量的高低,更关系到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事业发展进程的快慢。如何加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