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研究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zqi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科学研究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道德经》为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悟’’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观察事物的主要方法,它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其二,“宇宙起源说”,提供了科学思维无限遐想的空间;其三,“人神同一”思想,圈定了现代科学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现代科学;启迪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5-051-002
  
  同希腊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科学含量似乎要低很多。现代科学体系建立在西方科学体系之上,而西方科学体系寻根溯源便是古希腊,就是很有力的佐证。尽管中国传统智慧的科学成分有限,以至于被哲学智慧所湮没,但其价值不容忽视。现代科学研究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鉴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仅从老子《道德经》中管窥一二。
  
  一、“悟道”与“悟境”。提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
  
  老子《道德经》被视作是中国哲学的主根。成书于2000多年前,春秋末守藏室吏老子著,全文约五千字。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很重视对自然的感知。譬如,他们中的一些人长期隐居山林,虽然“远离世俗”的原因不尽相同,但隐居后的境态都差不多,那就是有闲暇的时间和自由,每天在用异样目光去思考自然界的一些问题,长此下去,这些人的悟性特别强。用现代理念讲,“悟”成为了这些人研究的方法论。
  那么,他们从哪儿开始研究呢?宇宙是人类生存的背景,也是人生戏剧的舞台,所以会从宇宙开始。当然,这里的宇宙与哲学层面的宇宙是有区别的(哲学的宇宙指的是一切存在的整体),它更侧重于自然界。最不容忽视的是其中有些人的感知进入一种“恍惚”的状态,对自然的思考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程度。这种“恍惚”又是一种什么状态呢?《道德经》第十四章说:“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忽)恍。”即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象的物象,这也就叫“恍惚”。第二十一章又进一步阐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他的大致意思是大德的形态,与道一致。道这个东西,是恍恍惚惚的没有固定的形体。惚啊恍啊,惚恍之中却有形象;恍啊惚啊,恍惚之中却有实物;深啊远啊,深远之中却有精气,这种精气是真实可信的。
  在这种状态下,感知到的是事物之间的一些必然联系,即规律性的东西,这和艾尔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发现相对论前的梦境有类似之处,所以带有一定的科学性。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急功近利的思想占据了科学工作者的头脑,他们缺少的一是“静心”,二是“悟性”。
  最有价值的是,《道德经》不仅提供了“悟”的方法论,还提供了如何进入“悟境”的方法。《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通俗的解释,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在科学研究中经常有“忘我思维”和“归零思维”,道理和它差不多。
  
  二、“宇宙起源说”,提供了科学思维无限遐想的空间
  
  宇宙的起源问题,在老子的学说中也有体现。《道德经》第一章提到:“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无”就是宇宙产生最初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用“浑沌”来描述;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后的状态。宇宙大爆炸理论(Big Bang)是天体物理学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推测宇宙是在大约140亿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状态演变而来的。那么,这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状态又是怎么来的?没有给出答案。“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进一步解释了这一问题。由于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的思想方式往往“暗示”多于“明述”,我们只能推测:这种状态就是无。宇宙膨胀到一定限度就会收缩,收缩到一定程度达到“无极”,这种样态可能看不到,但它隐含着巨大的能量。如果和《易传》中提到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联系在一起就把宇宙的演变过程清晰化,即宇宙存在于“无极到有极”交替变换之中,“有”的演变过程其实是一个“2的N次方”的数学模型:2的0次方=1(太极);2的1次方=2(两仪);2的2次方=4(四象);2的3次方=8(八卦);乃至到无穷……
  
  三、“人神同一”思想。圈定了现代科学的终极目标
  
  在中国神话中,一个有别于希腊神话的特点就是“人神同一”。许多人杰死后就变成了神,如“神农”、“伏羲”等等。它圈定了一个原理,那就是人类迟早要走向衰亡,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道德经》反复提到这些规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就是规律。由于人类的语言是局限的,所以对宇宙和自然普遍存在的大道难以描述。老子还是很谦虚的,也怕自己把握不准,没有下定义。其实,在后面的文字中,他还是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描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经》第四章)”它的大致意思是道是虚空的,可作用是无穷无尽的,深邃似海,渊远无限,好像是万物的源泉。幽隐清湛,似幻而实最真,似虚而实永存。搓掉锋芒,消除纠纷,含敛光芒,混目尘世。不知道他的源泉,似乎有先帝以前就有。《道德经》第五十章说:“出生入死。”意思是说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人于地而死,这是社会规律,不能够改变。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理想化的目标,人类可以运用规律,但不可能改变规律。大的周期讲,当宇宙收缩到一定的程度,同一切生命一样,人类也不会存在。小的周期看,地球的年龄已经有46亿年了,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人类肯定灭亡过,究竟循环了多少次,还很难说。煤和石油的产生我认为也是一个很好的佐证。煤是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而转变成的沉积有机矿产,是多种高分子化合物和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如果地球没有出现毁灭性的打击,怎么一下子会汇聚如此多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用现在理论不能解释的种种现象,有可能就是地球上一代文明留下的痕迹,不一定是外星人所为。当然,对人类来讲,这个时间的长河是很漫长的。留给人类的空间是,在我们生活的小周期内,要好好呵护母亲地球,延缓她衰老的速度,这也是现代科学的终极目标。
  《道德经》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里边有很多糟粕的东西,这其中也有故弄玄虚问题,在研习时要注意甄别。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结合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实践,探索了职业标准和课程建设内容相融合的模式。以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微生物发酵技术》课程为例,以国家职业标准与行业标准为依据,实现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实训基地建设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关键词:职业标准; 生物制药技术; 课程建设; 课程标准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14
摘 要:探求高校图书馆新书库的管理和服务,营造以人为本,宽松和谐,开放的氛围,实行检、藏、阅、咨、借还为一体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新书库不可取代的优势和独特的功能,让新书库这个对外表现的舞台,成为高校图书馆一道闪亮的风景线。关键词:图书馆; 新书库; 读者服务; 和谐开放管理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146-002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今
摘 要:新疆省喀什大学艺术学院每年向社会贡献超过100名毕业生,其中有部分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开设艺术类课后培训班,但目前毕业生对于喀什市相关课后培训班的数量、分布范围及运营状况缺乏了解,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了解艺术类课后培训班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随着艺术学院自主创业学生的逐渐增多,本文的研究对于毕业生更好地进行创业与选择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关键词:大学生艺术类校根据国家研究院数据显示:2012年
摘 要:幼儿教师课程文化的自觉在课程与文化的交汇点上提出了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教师专业发展必须校本化,要有实际效果,应该反思目前培训和教科研的形式主义,转换一种思维方式来反思我们教育管理的制度和行为。论文阐明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对课程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以及对社会责任价值趋向的选择。关键词:教师; 课程; 文化自觉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
摘要: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和高考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反思总结了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利用“弹性”预设促进“动态”生成的课堂。关键词:“弹性”预设;“动态”生成;学生;能力;情感,发展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5-010-001新课程的实施已经多时,而其中对于预设和生成的讨论也持续了多时。在关于“动态”生成的丰富论述之中已经出现了对预设的
摘要:传统教学理论主张以“教学论”为核心,造成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严重脱节。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作文教学中做好文本和写作的整合,让写作训练走进文本,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词:依托文本;整合; 写作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5-025-001当今,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弊端:部分语文老师急功近利,对课文解读匆匆带过,导致课本与作文严
摘要:诗歌教学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可以用以教辅写、以写促学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达到了诗歌教学的目的,而且还给富有想象力的中学生提供了发挥的平台,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键词:诗歌教学;以教辅写;以写促学;叠词;想象力;语言表达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5-026-001现代诗歌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的难点,浅了,没味道;深了,没感觉。
摘要:我在多媒体兴起的那几年的教学中一直醉心于课件的制作,在声音、视频、多彩画面的刺激下,学生确实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于是上课只带书本和一个优盘就轻轻松松搞定一堂课。再加上那几年听课、赛课、评课都要求天花乱坠的课件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可能走入误区的老师不止我一个。关键词:水彩笔;摄像头;投影仪; 学生会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316(2011)5-036
摘要:在《生活与哲学》教材教学中,大家可能都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对一些概念不易把握,容易产生模糊、片面理解或误解。为此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谈谈我的认识,以共勉之。关键词:生活;哲学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316(2011)5-039-001一、斗争性和统一性(同一性)斗争性和统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就斗争性而言,一讲到斗争就“势不两立,你死我活”
摘要:针对八年级科学作业的实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即存在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无论学生成绩好差都统一设计和布置、作业完成正确率不高、自主完成作业习惯较差的现状。为了解决这一存在的现实问题,笔者在科学作业布置中基于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差异分组来布置和设计作业,以此来提高学生自主作业能力和兴趣,实施差异分组,使基础不同学生都能完成相匹配的作业,促进学生完成作业的能力得以提升,从而达到巩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