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ddK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而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问题是打开知识大门的一把钥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探究数学这门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因遇到了问题且需要解决而引起的。学生对遇到的问题有兴趣,才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引起他们的积极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设置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的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具体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常言道:“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积极性和高昂的学习热情,把学习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才能积极、自觉、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如何激励学生,充分调动他们乐于提问的题的“心”,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要善于创设某种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想问的积极性。
  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课件展示:小狗、小兔等4只小动物在起跑线上准备赛车,有轴心在车轮边上的圆形车轮,有轴心在车轮中心的圆形车轮,有椭圆形的车轮,也有正方形的车轮。“砰!”发令声响了,小动物们滑稽的表演把大家的注意力全吸引住了,激发了学生想提问的积极性。有的学生问:谁能最快到达终点?有的动物的车为什么不稳?等等。
  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就要努力让学生有“胆”敢问,这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有力基础。因此,教师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确保学生的心理安全。民主是现代课程中的重要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与学生一起创设和谐、自由、安全的空间。引导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把活跃的思维融入到学习中,大胆、积极地发言、提问。教师还要给每一个学生表现的机会,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所以,教师的语言要时时传递着使学生自信的价值观。
  如在教学看图提问这类知识时,我让学生先观察图获取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然后鼓励学生:“谁想提问,如果谁敢提问题老师表扬他。”这句话给了学生提问的胆量,因此,学生争先恐后地提问:我来提用加法解的、我来提比多比少的问题、老师我还能提用两步解答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但提出了不少用不同方法解答的问题,还叙述得有条有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强化训练,促进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提升
  训练学生,给他们一些勤于提问的“时” 。要想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仅让学生有“心”问,有“胆”问,还应让学生多说多做多想,使学生勤问、好问、有“时”问。这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基础。
  1.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不能是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鸡妈妈给两只小鸡分月饼,请小朋友用手指的个数表示每只小鸡分到的月饼个数:
  (1)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两只小鸡,每只小鸡得几块月饼?学生很快伸出两个手指。
  (2)有两块月饼,平均分给两只小鸡,每只小鸡得几块月饼?学生很快伸出一个手指头。
  (3)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只小鸡,每只小鸡得几块月饼?
  这时,很多学生被难住了。有些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头,说:“每只小鸡分得半块月饼,不到一块,所以这个手指要弯一半下来。”教师再问:“你们能用一个数来表达这‘半块’吗?”所有的学生都摇了摇头。这时,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成了全体学生的迫切需要,激起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2.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
  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继续旋转下去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3.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
  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比如在“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要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学生将会提出“能不能化成同分子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来。
  总之,数学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发端于问题。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一堂课的好坏。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将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努力让学生有心乐于提问、有胆敢于提问、有机会勤于提问、有脑善于提问,有架向上攀登。努力使学生的提问能力得到培养,同时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我们的课堂也会因此而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其他文献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
期刊
“博客”的英文名称是“Blog”或是“Webblog”,中文名称是“网络日志”,一般被看作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是一种新兴的个人网页,近几年来,博客以其“技术零壁垒”“交流超时空”“互动无限制”的优点,已成为个人通过网络发表言论、交流思想、展示才华的新的重要平台。这无异于给作文教学增添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本人对这方面有些不成熟的做法与同仁商榷。  一、班级博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了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认识,着重论述了合作教学模式在实验班中的实践,阐述了实施合作教学模式后的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教学效果的对比,同时概括了合作教学模式的成效。  关键词:职高数学 合作教学模式 实践  教育部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现代课堂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当然也不例外。所
期刊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与实际生活联系极其紧密的学科,它最能体现出学生的素质,也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此,物理这一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那么,初中物理教学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有何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与素质教育紧密联系,更好地体现出教育原则,达到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下面谈谈本人对这方面的粗浅认识。  一、素质教育对教师自身的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是“人类灵
期刊
摘 要:陶行知大力提倡生活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和教学走向生活。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走向“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教育“回归生活”是对素质教育要求的理性回归,推动了整个学科“生活化”教学潮流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教育 新课程改革 价值取向 回归生活  《标准》提出:“在内容的
期刊
音乐是艺术,也是科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传授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追求。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在音乐教学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但是,大部分农村音乐教师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只注重音乐技能、技巧训练,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期刊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出发点。但在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少,往往是七年级“一呼百应”齐刷刷全举手,而到九年级几乎“寥寥无几”,到高中更是“无人问津”。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很是被动的,基本上是“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作业照方抓药甚至是陷入题海中。这样的结果是:教师是辛勤的“搬运工”,把知识从教材机
期刊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语文素养,基于这个目的,个人觉得,传统的教师先备好教案,然后在课上按照自己备好的教案一步步引领学生进行阅读,这样的教学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与其让学生不知道目标地跟着老师走,不如在教学伊始就把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步骤告诉学生,让学生对教师的“教案”有清晰的了解,形成自己的“学案”。学生对学习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程序有了解后,这样他就能带着清楚
期刊
摘 要:伴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需求量及需求标准也相应提高。对于中专院校来讲,机械专业是最近几年新兴的专业,是为满足社会的发展及企业的需求而创建的。在进行机械专业教学期间,教师应多采用工学结合的方法进行人才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使其更好的适应岗位,为以后发展夯实基础。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中专院校机械专业应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存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选择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1)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以及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活动与探究的情境,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内容的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