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防汛预警和指挥调度系统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sky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监测、模拟和移动通信技术等建设镇江市防汛预警和指挥调度系统,构建包含排水地理信息数据、监测数据、模型数据和业务数据在内的综合数据库,以为城市排水管理部门汛前防汛预案制定、雨中应急指挥调度和雨后积水问题分析诊断及系统升级改造提供决策支持为目的进行系统功能设计和开发。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类指挥、决策、管理和处置人员在城市内涝管理中的角色,以友好和易用的原则进行界面和业务流程设计,保障防汛应急管理的快速响应。
其他文献
模拟人工渗滤系统处理不同盐度的污水,考察了盐度对人工渗滤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对总氮的去除率随盐度的升高而下降,当进水盐度分别为0、0.5%、1%、1.5%和2%时,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92%、89%、73%、68%;各系统出水TN浓度分别为(1.66±0.49)、(2.81±0.71)、(3.86±0.87)、(8.87±0.71)、(10.5±0.92)mg/L。在0~
以市政污水处理厂的MBR出水作为纳滤进水,从有机物分子尺度分布的微观角度分析进水中有机物分布特征与纳滤膜污染的相关性,研究含不同分子质量的有机物水样对纳滤膜通量衰减、脱盐率以及膜表面污染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进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子质量的减小,膜比通量衰减幅度不断增加,特别是分子质量<1 ku的溶解性有机物引起膜通量衰减幅度最大,连续运行28 h后膜比通量下降了85.2%。电镜扫描分析进一步表明
采用模拟生活污水,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对比研究了MBR与SBR对7种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及其内分泌活性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所投加的内分泌干扰物不影响MBR和SBR的稳定运行;对于目标物17β-雌二醇(E2)、雌三醇(E3)、双酚A(BPA)、4-壬基酚(4-NP)和4-辛基酚(4-OP),MBR和SBR对它们的去除效果没有明显差别;但MBR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 n EO,n平均约为1.5)和
汾江河疏浚淤泥的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均较高,为了使其达到填埋要求,研究了水泥、石灰和高炉矿渣的单一或组合固化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固化时间的延长,固化淤泥的含水率降低,无侧限抗压强度(UCS)升高;当采用单一固化材料时,水泥和石灰对淤泥的固化效果显著,而高炉矿渣的固化效果不明显;当水泥和石灰的掺入量均为5%、高炉矿渣的掺入量为15%~20%时,固化淤泥的含水率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能达到填埋要求。另外,通过
如何通过各种清洗手段尽可能地去除膜污染、恢复膜通量,是膜厂家以及膜使用方共同探索的课题。通过两例以草酸为酸洗化学药剂的清洗案例,并与常规酸洗药剂(柠檬酸)进行对比,揭示了在工业组分含量较高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膜清洗过程中,草酸对膜表面富集的工业性无机组分和金属Fe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采用草酸方案清洗后膜通量恢复显著。
采用AMBR处理模拟高浓度污水(COD=3 000 mg/L),分别采用"8+4"、"7+5"、"9+3"3种进水模式,每种进水模式下均设置3种水力停留时间(24、16、12 h),考察不同运行模式对AMBR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模式为"8+4"、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时,AMBR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最好,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8%,出水SS平均为0.15 mg/L,出水pH值在7.0左右
采用规模为25 m3/d的CAST现场中试装置,通过32析因试验进行了应对有机冲击的调控技术研究,调控因子为充水比和污泥回流比,以进水COD值为污水厂设计进水COD值的2倍时中试装置的出水水质作为响应因子。冲击时出水COD浓度升高(p<0.01)且达不到一级B排放标准,但对出水氮、磷等指标的影响不显著。调节充水比和污泥回流比可降低冲击负荷对出水水质的影响(p<0.01),充水比呈正效应而污泥回流比
以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组成的混合污泥为研究对象,将pH值分别控制在酸性(pH值=3.0)和碱性(pH值=10.0),研究了混合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有机质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与酸性条件相比,碱性条件更有利于混合污泥中各有机质组分的释放,且碱性调节还能缩短反应时间。VFAs的变化规律与其他有机质不一致,酸性条件下几乎不产生VFAs,而在碱性条件下VFAs的释放量较大且几乎呈线性增长,反应至16 d时VF
采用两级MBR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好氧堆肥处理厂的渗滤液,保持MBR的DO浓度在2~4 mg/L、MLSS为6~8 g/L。运行结果表明,一级MBR系统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5%~97%)、(99.1%~99.9%),出水COD和氨氮浓度分别为(450~550)、<14 mg/L;经二级MBR进一步处理后,对COD的去除率为15%~25%,出水COD为300~420 mg/L,出水氨氮<
温岭市观岙污水处理厂现有一期工程的规模为7×104m3/d,采用氧化沟工艺,出水水质执行国家二级排放标准。通过系统化的工艺诊断发现,一期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不甚理想,出水NH3-N、TN和TP浓度不能稳定达到未来的一级B标准要求。因此,建议修理或更换表曝机及相关主要设备、调整工艺运行参数、改造成A/O工艺、增加化学除磷单元。同时,对二期扩建工程的生物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从合理的管路布置和管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