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概念的内涵,挖掘概念的外延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is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榆中县恩玲中学 甘肃 榆中 730100)
  【摘要】基本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课的教学中,应重视概念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概念的内涵,挖掘概念的外延,可培养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兴趣和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概念;教学
  
  
  Control the content of concept, scoop out concept of outside postpone
  
  
  Li Zhi-hong
   【Abstract】The teaching of basic concept is an importance link in mathematics teaching.In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lesson, should value concept of teaching, make student comprehension and control the content of concept, scoop out concept of outside postpone, can development the student carry on interest and ability which dissipate of thinking, thus big rea exaltation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Concept;Teaching
   基本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常见到学生在解数学题时常常出错的现象,大部分是由于概念不清所致。很多数学题的解题过程需要从概念出发进行思考,运用性质、法则、公式进行合理变形、推理。而很多数学概念都是及其抽象的。因此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应重视概念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概念的内涵,挖掘概念的外延,可培养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兴趣和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 重视概念教学,掌握概念的内涵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数学理论的基础。只有深刻理解念的本质特征,才能更好地掌握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有了前提。
   1.1 反函数概念的教学。反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首先需要搞清楚反函数的概念:从函数y=f(x) (x∈A,y∈B),解出x=f-1(y),如果对于y在B中的如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f-1(y),x在A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互换x与y之后,y=f-1(x) (x∈B,y∈A)叫做原函数y=f(x)的反函数。在这里,要重点理解以下内容:
   (1)函数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
   (2)函数f(x)的定义域A,值域B,函数f-1(x)定义域B,值域A;
   (3)对应法则f:A→B, f-1:B→A;
   即从函数概念的三要素为出发点进行反函数概念的教学。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每一个函数都有反函数。另外,作出图像时可知反函数的图像与其原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
   1.2 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教学。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是:对给定区间D上的任意x1,x2,如果x1f(x2)],则函数f(x)为这个定义域D上的递增(减)函数。
   这个定义有如下两种等价形式:
   设x1,x2∈[a,b]那么:
   (1)f(x1)-f(x2)x1-x2>0(<0)f(x)在[a,b]上是增(减)函数;
   (2)x1-x2[f(x1)-f(x2)]>0(<0)f(x)在[a,b]上是增(减)函数。
   在理解函数单调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单调性是函数的一个局部性质,一个函数在不同的区间上可以有不同的单调性;
   (2)函数的单调区间是定义域的子集,定义中的x1,x2相对于单调区间具有任意性,不能用特殊值代替;
   (3)函数的单调性使得自变量的不等关系和函数之间的不等关系可以“正逆互推”;
   (4)f(x)在区间D1,D2上是增(减)函数,但不一定在区间D1∪D2上是增(减)函数。例如函数f(x)=1x在(-∞,0)上是减函数,在在(0,+∞)上也是减函数,但在D1∪D2上不是减函数。
   2. 深刻理解概念,合理进行概念外延
   2.1 课本中对周期函数是这样定义的:对于函数y=f(x),如果存在一个不为零的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
   f(x+T)=f(x)
   都成立,那么就把函数y=f(x)叫做周期函数,不为零的常数T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
   仔细分析,理解周期函数的定义,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T是不为零的常数;
   (2)使 f(x+T)=f(x)成立的x是定义域中的每一个值;
   (3) f(x+T)=f(x)中,T只与x相加;
   (4)x+T必须是y=f(x)的定义域中的值;
   (5)有些周期函数无最小正周期,如f(x)=c(c是常数)
   (6)f(x+T)=f(x)中x的系数必须为“1”。
   可以证明以下结论:
   (1)如果y=f(x)是周期函数,那么其定义域比为无界区间(-∞,+∞);
   (2)如果T是函数y=f(x)的周期,那么-T,±2T,±2T,……,±kT(k∈Z,k≠0)都是函数y=f(x)的周期。
   有了第(1)个结论对理解正、余弦函数定义域为无限区间(-∞,+∞)是有帮助的。有了第(2)个结论,对理解正、余弦函数的周期为2kπ(k∈Z,k≠0)是很有帮助的。
   针对以上几点,特设计如下练习,作为补充。
   (1)若sin(120°+30°)=sin30°,那么y=sinx的周期T=120°,对吗?
   (2)若y=f(x)是周期函数,且f(2x+T)=f(2x-1)(T -1,T为常数),那么y=f(2x)周期是多少?y=f(x)的周期是多少?答案:y=f(2x)周期为1+T2;f(x)周期为1+T。
   (3)函数y=tanx, x∈(-32π,32π)的周期是多少?试用x=56π代人检验之。
   2.2 关于正棱锥概念的教学。关于棱锥,教材是这样定义的: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棱锥。
   关于正棱锥:如果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是正棱锥。
   理解棱锥概念时要注意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锥;(答:不是)
   (2)棱锥就是由一点出发引若干条射线,用一个与这些射线都相交的平面去截,如此形成的几何体;(答:错)
   (3)底面是正多边形的棱锥是正棱锥;(答:错)
   (4)各侧面和底面所成二面角相等的棱锥一定是正棱锥;(答:错)
   (5)底面多边形内接于一个圆的棱锥,它的侧棱长相等。(答:错)
   2.3 函数的奇偶性的教学。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若有f(-x)=-f(x),则f(x)为奇函数;若有f(-x)=f(x),则f(x)为偶函数。
   在理解函数奇偶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3.1 只有当函数的定义域在数轴上所示的区间关于原点对称,这个函数才可能具有奇偶性,然后再作判断。
   2.3.2 奇偶性的定义是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依据。对于一时难以找到函数f(-x)与f(x)关系时,常用以下等价形式加以判断。
   (1)f(-x)=-f(x)f(-x)+f(x)=0;
   (2)f(-x)=f(x)f(-x)-f(x)=0;
   (3)当f(x)≠0时,也可用f(-x)f(x)来判断。
   2.3.3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有时需将函数式化简整理,但必须注意使定义域不受影响。
   2.3.4 若函数f(x)的定义域为[-a,a](a>0),则“f(0)=0”奇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函数f(x)的定义域为[-a,0)∪(0,a](a>0),则“f(0)=0”既不为奇函数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2.3.5 在公共定义域上时,两个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和、差仍为奇函数(或偶函数),两个奇函数(或偶函数)的积、商为偶函数。
   2.3.6 函数f(x)与函数af(x)、1f(x)有相同的奇偶性。
   2.3.7 非零常数函数f(x)=a(a≠0)是偶函数,常数函数f(x)=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3. 运用性质反思概念,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例如:棱台的概念是个“生成”概念。即:用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原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棱台。这就是说,棱台是棱锥截得的。而正棱台是正棱锥截得的。关于正棱台其中有一条性质是说,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台,截面与底面是相似正多边形。按此性质可以反思棱台的概念。如此想象:
   (1)棱台就是这样一个几何体,当给这个几何体加上一个适当的小棱锥时可得到一个大棱锥。而棱柱却不能。(2)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分成的两个几何体让都是棱台,则这个几何体也是棱台。即:一个棱台可截得若干个小棱台。总之,在新课改下数学课的概念教学中若对教材中的定义加以分析,合理想象,抓住概念的本质,合理进行概念外延的教学,可培养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有益处的。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学习知识、锤炼人格的主要阵地之一,“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语文课上,一个好的导入可以立即吸引学生的视听,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它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精神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减弱,已是不争的事实。笔者尝试着在教学中开展调查性历史课外作业,以唤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但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了调查性历史课外作业的开展与操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同时在思索着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调查性历史作业;困境;对策     1. 难解的困境   1.1 困境之——学生的无助。  无助之一:资料难求。学生要完成历史调查作业,必須去搜集和占有一
期刊
【摘要】新课改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给与学生客观评价……这些都是适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但有些教师在接受和理解新理念上也会有缺失,运用新理念的过程中时有过之和时有不及。面对这些我们必须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探讨,真正理解领悟新理念、新思想、追求真正的课堂。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思考     新课改带来了新的
期刊
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便捷。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是新课改不断探究的问题。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结合自己实际教学的经验,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有益的探索,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下面结合笔者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实践,略谈自己的浅见。  1.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
期刊
【摘要】数学课能否吸引学生,课程导入是一个关键环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形成一种内在的求知动力,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课程导入法,创设有吸引力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  【关键词】数学教学 ;导入法 ;
期刊
【摘要】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针对当前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效果不尽满意等现象作了分析,提出医用高等数学教学要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等途径来进行教学。  【关键词】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探析Teaching analysis of medical advanced Mathematics  Fang Guo-min  【Abstract】Comb
期刊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数学教师在几何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开阔学生思维,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思考问题,把握问题的整体,即抓住它的基本特征,又能抓住它的细节和特殊因素,从而放开思路进行思考。著名的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形象地指出:“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像,它们都成堆地生长,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周围找一找,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几个。”因此,在
期刊
【摘要】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教学也是一种师生情感互动的表现,所以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形成健康的思想和情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本文就如何把德育教育融入中学语文教学做了四方面的分析。  【关键词】中学语文;德育教学 ;渗透     情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
期刊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椐专家研究预测,21世纪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⑴ 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时时充电,以适应变动不居的社会。一劳永逸的学习时代已经过去。今天的文
期刊
现今,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反思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着重知识、技能、既定规范的灌输与强化,严重忽视学生情感的现象。同时,缺乏教育者应有的理解、关心、引导,致使目前许多学生在情感发展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压抑和扭曲,并进而导致学生主体性发展扭曲和受阻。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多方面人才,要重视情感教育。因为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