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前瞻——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725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制度之一.理性、正确看待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问题,需要树立三种思维:历史思维、全局思维、系统思维.当前,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处于深度调整期,面临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体制有待优化、监管措施不够到位、市场机制不够健全、法制体系和法治环境不够完善、社会效用不够充分等现实困境.发达国家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方面具有基于本国国情、行业协会为纽带、建有国家资历框架、法律制度为基础的共性特点.基于国际比较,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未来应更加重视证书的权威性、专业性和通用性,同时,坚持培育基于市场机制的第三方行业组织是劳动就业制度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体系建设是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建立管办评分离制度是确保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权威性的重要内容;大力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筹监管是赢得社会市场认可的关键保障.
其他文献
“法医毒物分析”是法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涉及化学、药学、毒理学等多种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法医毒物分析”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也是课堂思政与专业课结合的优势课程.为了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发挥专业课堂立德树人功能,笔者充分发掘“法医毒物分析”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从课堂的思政目标与实施方式、考核与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更好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从而实现专业理论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新一代法医人才.
目的 探讨“复盘”式教学在妇产科住院医师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基地,参加住院医师培训的2018级住院医师5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完成临床基本技能教学,试验组采用“复盘”式教学模式.两组学员均完成三轮技能培训,培训前和每轮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理论和技能的考核成绩,并完成教学满意度调查以了解学生反馈情况.结果 试验组住院医师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培
本科职业教育实施书证融通,可以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突出产业需求,科学评价技术技能人才质量.目前,本科职业院校还存在课程体系与教学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证书培训缺乏配套资源等问题.以实施1+X证书制度为保障,设计书证融通课程体系,开发与本科职业教育相适应的高级职业技能证书课程和配套资源,建设融合职场的培训平台,打造“双师”教学团队,优化教学管理机制,探索本科职业院校实施书证融通的实践路径.
为提高援外教学效果,针对援外带教工作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教学任务繁重和教学时间紧迫以及学生差异等问题,提出加强公共语言与专业语言的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准确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理论与实践、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等方法,来提高临床超声教学水平,以期为我国今后的援外工作提供借鉴.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实验项目是新时代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综合改革.目前,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没有准确把握职业成长规律、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强、随产业变化灵活性不高等.在明确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逻辑的基础上,提出用分级制思想、职业成长规律、可解构和重构来构建课程体系的方法,并给出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关键策略,实现人才培养逻辑起点精准、培养过程可诊断改进、培养成果个性化的改革路径.
书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设计理念的重要体现,是1+X证书制度的精髓所在,是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的直接表达.通过分析书证融通困难的原因,从社会、院校、学习者层面归纳书证融通现实价值,总结书证融通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对接书证融通的关键环节,以建立X证书标准开发目录为源头,从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建设模块化易重组实训中心,创新评价与成果认证机制等方面提出书证融通的具体路径.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生求职就业与适应社会、适应职业的重要竞争力.通过对当前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特点进行系统梳理,结果发现,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挑战与机遇并存.借此,在新时代全面推进和深化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下,提出以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教师培训、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为方法建设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体现“明确保障管理,加大支撑力度”理念;以明确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育心育德目标和服务者定位,体现“立德树人”导向
生活教育理论主张基于日常生活开展教育,可为社区教育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课程观,以日常生活为中心,基于生活经历构建课程体系,组织课程模块和内容,形成以提高生活力为核心的课程评价标准.探讨生活经验以工具、目标、本体等形式参与社区课程,能够确立生活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重塑课程内容,再造个体生活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引入世界职业教育课程发展中的典型模式,并逐渐探索形成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典型模式.总体来看,从世界到中国的这些职业教育课程发展模式满足了传统制造业对具有不同岗位能力的“合规产品”的大量需求,是传统的“就业导向型”的课程模式.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产方式的影响越来越深入,传统职业教育基于“效率经济”及其“技能训练”需求的课程模式面临挑战.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方向,应当是基于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人人出彩”的职业教育,需要探索“乐业导向型”课程模式.
高职院校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制度性场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历经制度转型,推动了高职院校改革发展,但仍存在制度供给不适、创新不足和底蕴不够等问题.高职院校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和高职教育转型新要求,通过重构多元主体共治制度框架,改革内部治理制度体系,营造良好制度文化环境,加快推进制度转型,从而增强内在发展动力,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