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儿童先天性腰椎前移症一例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j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儿:女,9岁,间歇性跛行2年,加重2个月.家属自诉无家族史.患儿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跛行,休息后可缓解.近2个月间歇性跛行症状明显加重,自行行走不足200 m.病程中二便无明显改变,饮食、睡眠均可.脊柱生理曲度改变,臀部上翘,腰椎前凸,腰骶部后凸畸形.L4~S1棘突压痛(+);双髋关节活动正常,双膝活动正常,左下肢Lasegue征60°(+),右下肢Lasegue征45°(+),双下肢感觉无明显异常;双下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其他文献
《实用小儿外科学》[1]阐述的肠套叠水压复位方法如下:处置检查前肌注氯丙嗪1 mg/kg,患儿安静后肛门插入Foley管,将气囊充气20~40 ml;将“T”型管一端接Foley管,侧管接台式血压计监视注水压力,另一端为注水口,将37℃~40℃等渗盐水匀速注入肠管.B超监视“同心圆”及“靶环”状影回退回盲部,直至消失.检查、诊断与治疗同步完成.但是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施治过程中,存在着
儿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过去的10年中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并被接受替代开腹手术[1-2].其优点包括与开腹手术相比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减少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短、早期下地活动、美容效果好等[3-4].目前最常用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术式是三孔法和二孔法:二孔法适应证范围小,仅用于非难治性阑尾炎[5],而三孔法有3个Trocar孔,仍有一定创伤,减少Trocar孔更显微创特性.为解决以上问题,201
患儿:男,1岁8个月.因咳嗽,外院发现右下肺囊肿1周入院,体查发现右下肺呼吸音减弱,腹部稍胀,肝肋下3 cm,未及明显包块,无其他明显阳性体查.CT平扫与增强提示:右下肺野、右上腹见多发类圆形液性密度影,大小不一,壁稍厚,右下肺野内部分囊状结构,通过右侧膈肌与右上腹囊性结构相通,大小约94.7mm×50.2 mm;右上腹病灶大小约:79.7 mm×103.8mm,增强扫描囊性病灶囊壁可见轻度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