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胸腔巨大消化道重复畸形合并膈肌缺损一例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zh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儿:男,1岁8个月.因咳嗽,外院发现右下肺囊肿1周入院,体查发现右下肺呼吸音减弱,腹部稍胀,肝肋下3 cm,未及明显包块,无其他明显阳性体查.CT平扫与增强提示:右下肺野、右上腹见多发类圆形液性密度影,大小不一,壁稍厚,右下肺野内部分囊状结构,通过右侧膈肌与右上腹囊性结构相通,大小约94.7mm×50.2 mm;右上腹病灶大小约:79.7 mm×103.8mm,增强扫描囊性病灶囊壁可见轻度强化,两者互相有交通(图1).纵隔心影向左侧移位.肝脏受压向左前方移位,肝实质密度均匀,强化均匀,未见异常强化灶及占位病变,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肝结构清.腹腔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腹腔未见积液。

其他文献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是儿童最常见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疾病,主要依赖于手术治疗,且效果满意.在手术中是否将病变的肠组织切除完整以及与巨结肠同源性疾病的鉴别均依赖手术中及手术后的病理诊断,常规的术中冰冻切片HE染色由于在切片过程中易产生冰晶及裂隙,在观察中不易将神经纤维丛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神经节细胞与炎症细胞、雪旺细胞进行鉴别,同时对判断神经节细胞的成熟度、神
《实用小儿外科学》[1]阐述的肠套叠水压复位方法如下:处置检查前肌注氯丙嗪1 mg/kg,患儿安静后肛门插入Foley管,将气囊充气20~40 ml;将“T”型管一端接Foley管,侧管接台式血压计监视注水压力,另一端为注水口,将37℃~40℃等渗盐水匀速注入肠管.B超监视“同心圆”及“靶环”状影回退回盲部,直至消失.检查、诊断与治疗同步完成.但是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施治过程中,存在着
儿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过去的10年中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并被接受替代开腹手术[1-2].其优点包括与开腹手术相比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减少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短、早期下地活动、美容效果好等[3-4].目前最常用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术式是三孔法和二孔法:二孔法适应证范围小,仅用于非难治性阑尾炎[5],而三孔法有3个Trocar孔,仍有一定创伤,减少Trocar孔更显微创特性.为解决以上问题,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