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时而变 随事而制 顺势而为——浅谈新闻摄影专题策划

来源 :中国地市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ini7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变化,新媒体兴起,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读图时代,单纯的文字报道,简单的图文编排已不能满足受众日益挑剔的阅读需求,而充斥着大量繁杂图文的信息推送也令人心生厌烦。可视化新闻作品以其简明、直白,逻辑性、叙事性较强的特点渐成主流。面对新形态,本文以广东《揭阳日报》近期策划的系列新闻摄影专题为例,从主题策划、图文整合、视觉传达等方面展开论述。因时而变策划好题材党报姓党,解读政策、引导舆论、
其他文献
<正>新闻评论是党报的灵魂和旗帜,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工作、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是党报对社会舆论产生直接影响的最权威、最有力的宣传形式之一。党报应当把评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召开后,中央、贵州省委和黔南州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给报业文化传媒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013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时代课题。文化自信,是报纸副刊的
从2009年拿起相机成为一名摄影记者,至今已有8个年头,这些年,下基层,跑农村,爬高山,钻密林……或美景出现,或重大事件,我都会出现,定格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足迹布满湖北恩
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但有时昨天的历史,又是今天的新闻。近三十年的记者生涯中,因为参与了"昨天的历史——今天的新闻"的诸多报道,丰富了我的新闻阅历,让我更加了解、热爱所生活的城市的同时,拓宽了职业视野,提高了思考问题的纬度。关注历史,记者职业生涯犹如多了一扇窗在这里,我先讲一个故事。几年前,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到编辑部找我,一见面,老人表现得格外亲切,高兴地说,"崔记者,我早就知道你",说着,他将
市民眼中城市二十年的沧桑巨变;企业在阵痛中转型升级;村办幼儿园的探索;村民对告别脏乱差的期盼;奔走在城市与故乡间的无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笔者采写的
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宣布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这是国内发放的第一张互联网专车牌照,对于规范和引导专车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互联
网络的冲击,使纸媒面临重大变局,传统媒体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严冬.尽管各家纸媒纷纷选择了积极向新媒体靠拢,但效果却难尽如人意.笔者认为,不管纸媒如何衰退,其固有的价值和
2014年记者节前夕,河南《驻马店日报》推出大型集中采访报道:喜迎记者节记者走基层——"重温红色记忆&#183;助力天中出彩"。该大型集中报道采用专版的形式,分三期连续推出,稿件
新闻贵在"新"与"深"。新鲜、深刻,是一篇好新闻的两大基本要素。民生新闻这一新生事物,其核心定位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从平民视角来关注普通百姓生活和生存状态,提供基于生活资讯等方面的服务。它是多视角和创新性的一种新闻传播形式,愈来愈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怎样将民生新闻写活写美,最关键的就是记者必须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着力唱好题材、视角、方式及语言创新的"重头戏",让民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