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全息照片”之谜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00ok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古镜怪谈》中描述了这样的剧情:古时候,一位女子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却被一名高官派来的杀手杀害。而她的鲜血沾到了镜子上,从此使这个镜子有了一种特殊的能力,成为了一个魔镜。此后剧情到了1922年的上海,马丽收到一份姑妈送来的奇特的生日礼物——魔镜梳妆台,而姑妈早在5年前就已经去世。魔镜就如同神秘的使者一样将马丽5年前如何设计害死姑妈和前夫的罪行一一显现。
  要想在一方镜子中显现多角度立体影像,则要采用光学全息衍射原理。
  其实,在中国古籍中,也记载了多例具有类似功能的神奇镜子。
  
  古镜透影奇谈
  
  汉代《西京杂记》一书称咸阳宫府库中,广收秦始皇的宝物,内有一方镜,宽1.3米,高2米,能映出物体的倒影,“以手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据说此全息透影方镜在项羽攻破咸阳后被带走,后来就下落不明了。
  唐人笔记《原化记》、《摭异记》分别记载,唐德宗贞元年间,在江苏吴县太湖与吴淞江接口处,一渔民网得一面镜子,“照形悉见其筋骨脏腑”;约30年后,在南京秦淮河下网的渔人也捞上一面古镜,照人“历历尽见五脏六腑,血脉索动”。这二件全息透影古镜,当时都因渔人的惊骇而又坠入水中。
  明代《古奇器录》一书亦载,唐道士叶法菩有一铁镜,“每有疾病,以镜照之,尽见脏腑中所滞之物,后以药疗之,竟至痊瘥”。
  以当时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是断然制造不出这样的全息透影器具的。所以有人提出这样那样的解释。不过,这些记载究竟是实有其物,还是出自人的幻想,在这一前提无法断定的情况下,进行任何解释都是意义不大的。
  
  亭记全息传真
  
  近日读清人笔记《竹叶亭杂记》,书中一则记载涉及的似乎是另一项高新科技—全息摄影,且可信度甚高,顿时生出浓厚兴趣。为给兴趣相投者提供完整资料,先全文抄录于下:
  “汪司马官同知时,车行堤上,忽风雨雷电大作,避大柳树下。及霁,下车欲溲,回首猛见车窗内坐一人挥扇,童子侍。揭帘视之,则现影车窗玻璃中,由是不散。家以为异,取而供之。历二十余年,家中儿童作弓矢戏,适破之。玻璃不全,而影不散。余通家张石卿侍读亮基,持以示余。平视之,一残缺玻璃片耳。向阳斜视之,一仙坐其中,仪容甚伟,面微红,双眸炯炯,白须甚长,发上着红色道冠,衣紫,伸右臂执羽扇,俨然镜中人也。所侍童子衣缺其半。平视之,仍一无所见。达摩像见于面壁之石,盖九年精气所积。此则雷雨片时,虽有仙灵避劫者,何精气数十年不散,亦可异也。”
  《竹叶亭杂记》的作者姚元之,安徽桐城人,生于1776年,卒于1852年,在嘉庆、道光二朝历官近40年,先后任职于翰林院、礼部、兵部、刑部、户部、都察院。姚氏经历丰富,学识渊博,却不轻于撰述,留传下来的只有其后人依据遗稿编辑的这本《竹叶亭杂记》。就全书而言,作者严肃、审慎的写作态度使这部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具体到这则记载,作者不是得自传闻,而是从与其关系极为密切的翰林侍读张亮基处,目睹和查验了实物,所叙来龙去脉也交代得极为清楚,可以说是了无疑问。
  
  全息照片奥秘
  
  我们知道,一般照片只能看到物件一个角度的影像,但全息照片则能提供多个角度的立体影像。其形成原理是利用光学的衍射原理,在全息照片的底片上记录单一频率的光束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出来的衍射波纹。观看全息照片时,需要用与记录影像时相同频率的光波照射到全息底片上,方能产生物体的影像。因其构成的特殊性,全息影像有个特性:如果将底片打碎,利用底片的任何一个碎片都能还原出该物品的整体影像。由于这一特性与全息论认为的“机体的每一个局部都是整体的缩影,贮存着整个物像的全部信息”的意思一致,因此该照片被冠以“全息”二字。 下面,再来看《竹叶亭杂记》中玻璃上的人物图像。据姚氏记述,效果如人照镜子一般,可知清晰度甚高,然而奇妙之处更在另外二点:一是在玻璃被打碎后,残片上保留的仍然是完整的图像;二是必须在某一合适的角度才可以看到图像,否则便一无所见。这岂不是与当代全息摄影技术所得到的照片毫无区别!这也更使笔者相信姚氏记载的不假。如前所述诸神奇透影古镜,尽管从功用上看颇似今日的x光之类,但从运用上看却难以摆脱古人照镜子的经验,所以总不免显现想象的痕迹。然而这一玻璃人物像,在细节特征上与今日全息照片竟如此吻合,如要说是出于想象的话,那么古人的这种想象力就实在令我们今人难以想象了!
  故而。我相信姚元之看到的是一帧全息照片。若其形成经过确系原书所述,那么,是自然现象中的多种偶然性因素共同创造了这一奇迹。蹊跷的是被雷电记录在玻璃上的这位道家装束者究竟是什么人?来自何处又去向何方?为什么汪某在避雨时丝毫没有觉察到他的存在?他是一个隐形的“外星人”,还是一团凝结的“生命信息”?这层神秘色彩一时尚难拂去。这块玻璃是否另有来历?当时的地球人显然不具备制造它的技术水平,那么,它到底是远古地球文明的遗物,还是地外文明的赠予?这又是一层难以拂去的神秘色彩。希望能引起有关专家的研究兴趣,解开这一数百年前的“全息照片”之谜。
其他文献
欢迎来到我们星系中最有魅力的地方,相比之下,我们的太阳系仿佛是一潭死水。  银河系是一个跨度约10万光年的圆盘,由至少2500亿颗(很可能是10000亿颗)恒星组成。这幅合成图像,由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三个轨道天文台——哈勃望远镜、斯皮策望远镜和钱德拉望远镜拍摄,以最详细和精确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神秘的银河系中心区域。在26000光年之外,这片天空覆盖的角度相当于满月。  从合成图中,人们可以看到星体演
在文明发展的长河中,还有过其他一些可能存在的史前文明,阿加萨和麦若普斯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二个。  阿加萨是一个传说中的史前城市,据说位于地球的内核,很多地球空洞论者都支持这一假说。18世纪法国神秘学家亚历山大·圣·伊夫最早提出了关于阿加萨史前文明的“可靠”证据,称阿加萨位于中国西藏喜马拉雅山脉地下,从史前时代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但这个文明的详细情况至今没有人知道。正因为如此,大多数科学家将其视为传说
自广东省实行"3+X"高考以后,高考试卷与考生的学科流向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给高中的教学与高考备考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新的问题.对中学的化学学科教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目前
人们不是每天都有机会脱离躯壳,-再拿菜刀往自己胸前猛刺。但对瑞典卡洛林斯卡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埃尔生而言,这种体验在实验室里屡见不鲜。他利用幻觉探索、描绘与排除人们的自
我们的大学是一所坐落在市区的规模很大的大学,不仅有传统年龄的大学生,而且还有旨在寻求学位的在职成人学生。志向于攻读化学和其他理科专业的学生具有全然不同的学业背景和专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用卫星观测到了伽马射线暴,由此引起了天文界的兴趣,并成为最大的天文学困惑之一。由于暴的时间短暂,故长期未能对暴精确定位,理论界对暴的机制也众说纷纭。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胡斯累提出塌缩星模型(目前被视为标准模型,可是在观测上未能获得理想的结果),在这徘徊之际,突起异军。最近,克策凡立提出了伽马暴成因的超对称说,虽争议颇多,但他却自认,此说出自宇宙学的最新
有关专家对一些行为指标的统计显示,是否有宗教信仰不会影响一个人的道德感。因此,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也不决定于其是否有宗教信仰。但是对宗教的起源到底是先天还是有演化适应,仍有不同看法。  赫尔辛基大学的塞西南与哈佛大学的豪瑟二位心理学家为此发表新论文,指出人们无论有无宗教背景,面对陌生道德的抉择时反应并无太大差异。  这项研究使用豪瑟研发的网络版“道德感测验”来考验人们的道德判断,情境设置包括:若规定
洞穴是地球人类探险活动最晚涉及的地方。即便在今天,我们对于自己脚下四通八达的洞穴也是知之甚少,只有为数不多的探险者才有勇气和机会深入其中,一睹这些埋藏在地下的奇境。原
目击地点:加拿大,温哥华岛案卷编号:NO.68目击地点:加拿大。温哥华岛目击时间:2005年11月25日目击人数:1人目击人:罗布
基因是优秀的程序编制者,它们为本身的存在而编制程序。生活为它们的生存机器带来种种艰难险阻,在对付这一切艰难险阻时这个程序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功就是判定这些基因优劣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