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探讨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作为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黄金时期,对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应当重点从提升学生的汉字识字量、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以及提升口语表达流畅度等多个方面着手,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为学生提供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语言教育,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的语言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顺畅地同他人交流,对其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提升小学语文口语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探究,提出对小学生开展口语训练的策略,以期能够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
  一、口语表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小学阶段的口语表达教学中,由于小学生自身词汇量储备不足等问题,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认清现状,明白口语表达教学的不足之处。
  首先,教师未能根据小学生的词汇量制订教学方案。小学生处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存在词汇量掌握不足的问题。从当前口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的口语表达教学方案往往没有准确契合学情,存在一定的偏差。从当下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来看,由于词汇量不足,学生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有时只能用不准确的词语,描述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甚至常常借用非正式的、口语化的语言形式,例如,用一些肢体动作来阐述自己的想法,这种模糊的、非正式的语言表达方式,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
  其次,教学中语言技巧的应用有所欠缺。从口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来看,教师对语言技巧传授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小学阶段的口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基础的语言技巧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语言技巧不足,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知识重点把控不到位,语言表达也会有所欠缺,教师要及时调整语言教学方式,以技巧的传授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最后,对口语表达能力重视程度不够。口语表达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引起足够重视。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分析,小学语文口语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一部分语文老师只重视教授书本上的知识,不重视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他们往往持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即口语表达能力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提升,根本就不需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过程。然而,实际上小学语文课堂在促进小学生口语水平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在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上的促进作用
  语文课对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口语表达的重要渠道,让学生得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思考,从而实现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足够的日常词汇
  努力增加小学生掌握的汉语词汇量,是当前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字词,并明晰字词的含义和用法,教师可以辅之以课后习题,加深学生对生词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在日常的口语表达中运用学过的词汇。一般来说,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任务之后,小学生普遍会对学过的字词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使用这些学过的字词,来组成自己想要表达的句子。掌握充足的词汇量是小学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前提。在掌握基本的汉字之后,学生还应当学习一些简单的汉语语法知识,以便在日常口语表达中能够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从而提升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通过学习简单的语法知识,学生可以进一步实现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在人际交往中,也能够灵活调动词汇储备和语法技巧,尽量减少表达错误。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开展汉语写作以及汉语理解方面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较为规范的书面词汇,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自觉养成运用规范语言表达的习惯。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考语言的用法及背后的深意。
  2.树立小学生口语表达的信心
  教师应当认真备好口语教学课,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抓住机会,积极主动地同其他同学交流。教师也应当创设不同的情境,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得到充分的口语表达训练机会。在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实现口语表达技巧的融会贯通。口语实践为学生提供了較多的语言表达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表达的方式,建立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渠道,并且逐步形成表达的信心。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加合适的口语锻炼平台,引导学生树立口语表达的信心。
  三、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从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以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目标的实现。
  1.加强教学中对口语的重视程度
  教师如果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不涉及提升口语能力的内容,那么很难系统性地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鼓励学生多发言,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通过课堂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从课程的各个环节人手,例如教案的设计、课程的推进、课后作业等。在教案设计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兴趣方向,引导学生根据兴趣进行口语表达。在课程推进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口语表达机会,设计对话环节,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和表达过程中。在学生完成某个节点的表达之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表达的情况,以便及时改正和提升。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要贴合小学生的特点,根据课本内容,为学生准备适量的作业,并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组织口语表达的实践活动
  教师要重视开展口语表达活动,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学习过的字词,提升其使用标准、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并通过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养成用规范口语交流的习惯。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以创造一些有利于提升其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比如,可以成立各种兴趣讨论小组,开展演讲比赛、朗读活动等,通过朗读体会词语,增加口语表达的机会,以进一步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举办朗读比赛活动,对优秀的朗读者给予一定的表扬,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口语表达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以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课前演讲,并由下一次进行演讲的同学对该同学的演讲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对讲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讲得不太好的学生提出改进建议。这样不仅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口语训练的机会,而且也于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3.创设情境教学,鼓励学生表达
  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课堂情境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引出一些问题,例如,向学生们提问:是否赞成班干部轮流制度,是否愿意做班干部?一般来说,学生有的会赞成,有的会反对,这两种对立的观点给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设计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教师可以就此组织一个小型的辩论会,以是否赞成班干部轮流制度展开辩论。学生听到教师的问题之后,会积极地思考,同身边的同学讨论,并尽可能地形成一些有利于自己观点的论据,经过20分钟的讨论准备,辩论双方基本有了较为充足的准备。在辩论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用词过于偏激,甚至是不礼貌的情况,教师可以给予提醒和引导。针对辩论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各种语言使用问题,教师可以及时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学生也应及时改正错误,在不断的修正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砥砺奋进的辉煌历程中,曾涌现出一大批深谙语文教育的革命家。本文通过梳理吴玉章、徐特立、高语罕、陈望道、萧楚女、杨贤江、陆定一、胡乔木等人的革命经历,记录其语文教育实践,概述其对我国语文教育的贡献,揭示其语文教育思想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性意义。追寻中国共产党辉煌历程中的语文之光,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革命家,语文教育,立德树人  在中国
【摘要】随着各种新型媒介的兴起,人类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从单一的纸质阅读逐步向数字化阅读迈进。语文阅读教学的媒介正从传统的书面纸质媒介向数字化媒介跨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把“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列为一个单独的学习任务群。鉴于跨媒介阅读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本文结合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阅读教学  随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高年段的四册课本中提出了32个阅读要素。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看,这些语文要素所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教师无须平均用力。本文对照课程标准中高年段的8条阅读教学目标,从“加快阅读速度,熟练阅读技能”“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增强文体意识,掌握各类文体阅读方法”“其他能力培养”五个方面,对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进行分类解读,厘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
【摘要】语文学科百年发展的轨迹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社会变迁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与时俱进的要求,也有语文学科自身演变深化的探索。其发展脉络大致为:从强调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到追求人文性,再到对人的核心素养的关切。语文学科从知识本位回到育人本位,充分体现出语文这一基础性学科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核心素养  在语文独立设科之前,广义的语文曾是中国古代教育
【摘要】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指教师围绕单元主题,指导学生由浅到深地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向高阶发展,以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思维力、创新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学习,阅读教学  深度学习是近两年较流行的热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统编教材的使用,深度学习在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不断被提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在实际教学中,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语文
【摘要】文言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文言文教学该教什么?怎么教?本文认为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采用多种策略,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增强表达能力上多下功夫,切实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语文要素,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统编教材中大幅增加了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篇目,尤其是增加了不少文言文的内容。统编小学教材中的文言文,主要编排在第二、三学段,个别篇目分散在第一学
【摘要】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目的是利用名著阅读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以往的名著阅读教学方式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对名著阅读教学进行优化很有必要,以充分发挥名著阅读的作用,实现名著阅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优化措施  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思考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陶冶自身的情操。笔者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