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y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采取适宜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学科,同时是一门富有情感,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语文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活创造的欲望,开拓思维的时空,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培养创新意识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敢想敢问,为学生创设自由空间。正如陶行知所指出的:“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与精神负担,容易使学生进入自由、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使学生在教师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保持好奇心,激发探究兴趣,激起创造欲望,激活创新意识,从而敢想,敢问,敢争辩,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教师教《称象》一课时,问学生:“你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位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再称称每个人的重量,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与众不同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耀眼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产生了。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发展创新思维
  学生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时机,启动创新思维,产生创新方法。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讨论,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等,选择适宜的教法,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比如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挂图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更好地进入新的教学情境。如教《草原》这课时,教师找几幅壮阔的草原风光图,先让学生欣赏草原的迷人景色:绿茵茵的草地一眼望不到尽头,分布在广阔草原上的羊群和牛群,像飘浮在蓝天上的白云,给辽阔的大草原增添了无穷的诗情画意。再让学生想象此时草原上会出现的各种声响:“叭叭”的鞭子声,“得得”的马蹄声,“哞哞”的牛羊声。最后在这声色交融的图画里,启发学生想象:如果这时骑着骏马,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扬鞭驰骋,那该多好啊!这时学生便不由自主地进入到画面之中,思维得到激活。
  三、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
  一是有大量描写创新性的物。比如有世界最古老的拱桥——赵州桥,有巧夺天工的“马踏飞燕”,有令世人惊叹的万里长城等等。古今中外人们在实践中发明创造的各种物品,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二是教材歌颂了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如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贝多芬,药物学家李时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毕昇,以及现代的伟大科学家李四光、童第周等。这些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凭着勤奋的工作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他们的创造品质在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是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具有创新性的文章。每篇课文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教育意识,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应该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
  (一)减少统一,鼓励求异
  在语文教学中,若统一的东西太多,就会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的自由,就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自学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对课文内容和词句的理解,对课文段意和中心的概括,对问题的回答等,都不必强求一致,要鼓励多种答案并存。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不断闪现创造的火花。
  (二)减少问答,倡导自主学习
  问答式教学法存在时间很久,但教师不能包办一切。如果每一词语怎么解释,每个句子怎么理解,每个段落怎么朗读,每个问题怎么解答,都由教师逐一作答,学生的思维完全局限在教师设计的琐碎的问题之中,那么学习的创造性又从何而来?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读,在自读中领悟,然后进行交流,这样的阅读,才是创造性阅读;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要有真情可抒,有真知可议,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必然具有创造性。
  五、重视教学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迁移运用知识,探究创新。如:《狐假虎威》这篇童话故事可让学生自编自演;《鲸》这种抽象说理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读读,画画,议议。学生在学中画,画中学,学中创,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
  未来社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刻不容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从小学开始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我国不同时期的语文教育都具有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的使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懂得怎样做人,做一个德智体美和情感全面发展的学生.情感教
这是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中的一篇话题习作,这种题目从本质特点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学生.这就把习作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给学生
期刊
保持船舶的平稳是船舶运行的首要所在,实际是通过前后、左右的压载舱注水排水补偿船舶重心偏移以实现船舶平衡。为此,需要研究开发压载舱的液位测量和控制。本文设计了一套能够模拟有关液位测量和阀门控制的实验系统,利用液位传感器对模拟的压载舱及船舶四角吃水进行了信号采集,通过PLC实现了与上位机的通信和对阀门的控制,利用组态软件开发了上位机监控界面,通过界面可实时监测液位和设备的运行状态,模拟船舶装卸货的过程
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教学之成功。”多年来,我们积极引
条件概率与积事件的概率这两个概念是概率教学的难点,如果不能从本质上把它们搞清楚,那么就会导致在实际应用中把积事件的概率错误地当作条件概率的问题,有时还不容易发现错误。
以上海500kV枫泾换流站接地极线路工程为例,介绍了虚拟参考站技术在电力线定位测量中的应用。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后引发环境、运输及处理等问题。文章以试验数据为基础,介绍了再生水泥混凝土集料重新配置的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道路旧水泥混凝土完全可以再生利
【摘 要】小学时期是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之一,这关系到初中、高中甚至是以后整个人生的习惯问题,因此小学教育的重点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小学语文的阅读量是现代小学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根据最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都纷纷做出了响应,但现在我国的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的现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试图对这一课题做一个简单地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 阅读量 现状 思考分析 
【摘 要】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学科的一块“硬骨头”,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难点。小学古诗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调枯燥、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淡薄等问题。因此,语文教师需要运用有效策略改变小学古诗教学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关键词】古诗教学 小学 策略  古诗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古诗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