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育科研现状、演进、特点与向度r——基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职业教育类课题实证分析

来源 :教育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is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文献计量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获批的87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职业教育类课题进行实证分析,探究高职院校教育科研现状、演进、特点与向度,研究结果表明:立项课题数量与类别随政策影响波动,总体分布不均衡;立项课题责任单位所属地域分布不均,院校特色未显现;研究趋向逐步与国家职教政策相呼应,科研团队待加强.基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高职立项课题的特点分析,高职院校教育科研要抓牢“类型特征”,统筹兼顾高职院校科研实力和地域差异,科学调节科研资源配置,紧扣高职院校“提质培优”的重难点,引导高职院校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工作,增强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高职院校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其他文献
当代新诗有多重分裂.首先是读者对新诗的不信任,认为新诗无“诗意”.其次是诗人之间的不认同,口语诗人认为“知识分子写作”写得“不清楚”、难见“生命质感”,而后者则质疑前者对“现实”和诗歌功能的表象化认知.其实关键问题在何为“诗意”上的分歧.“诗意”不是先在的,而是生成的,与语言、文化环境相关.读者以对待旧诗的“阅读程式”来“归化”新诗,故看不到新诗的“诗意”.口语诗满足了人们对诗的“内容”层面的诉求,而忽视了诗与现实可能还有(比如想象现实、创造现实等)更复杂的关系.没有哪一种语言形态本身携带“诗意”,诗是经
普职融通,是由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学校合作,双方共同设计课程、互派师资,实行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实现资源共享,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理念上看,普职融通是双向的,是给学生提供了“二次选择”的机会;然而,从实际来看,中职学校和普高学校转入转出往往不对称、不平衡,有悖政策设计的初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部门:rn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参加事业单位招聘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现就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依托JD-R模型探讨职业倦怠内涵构成,构建高职院校辅导员群体职业倦怠研究的JD-R理论新模型,探寻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发展过程和作用机理,旨在更好地识别该群体职业倦怠症状并寻求有效的消减干预措施,不断提升辅导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推动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为消减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一方面,辅导员需要从工作要求与资源的角度审视职业倦怠的原因,探寻针对自身的解决办法,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学校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应从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角度推行教职工关爱计划,制定合理的辅导员工作援助
人人皆知教育要有爱,关于“爱”有太多太多名言,“教育植根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爱是教育的灵魂”……rn有爱是做教育的第一要素,教师职业之所以光荣、高尚也正在于此.教师用广博的胸怀去接纳每一个孩子,用爱心去灌溉每棵幼苗.如何让每一位尤其是职业生涯初期的教师具有爱,让爱不再是对他们的强制要求,不再是“无根之草”,而是自然地、真正地、从每一位教师心底里生长出来.我相信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持久的、能够做好教育的那种爱.
面对新时期高职育人工作的多元性、系统性和复杂性,政府部门、高职院校、企业行业、社会组织、家庭等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是高职院校提升育人质量的关键.文章首先探究了多元协同治理内涵及价值追求,再从多元协同治理主体、其主体职能及协同关系研究育人工作协同治理的框架模式,然后通过运行、管理、互动、质控、保障等基本机制的研究为充分发挥多元主体育人职能和开展协同育人活动提供制度遵循,最后从创新机制体制、构建育人模式、打造共享平台、完善质量监管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实现高职育人工作多元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意在形成多元主体互相支持
您提出的“关于降低中专生进入高等院校进行全日制教育门槛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rn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基础性作用.近年来,教育部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属性,加快推动建立独立、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带动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才能确保教育理念落实到位.rn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家庭和学校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挑战.如何重构家庭和学校主体关系、创建运行机制成为新时代家校共育“未来态”的核心问题.新的育人目标与传统教育文化中过于强调现实目标与功利化取向不同,并不拘泥于具象化的目标,而是更关注“赋能”带给个体的发展性与可能性.这意味着学校与家庭均要进行系统的教育理念与策略的优化提升工作.显
期刊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发展失衡问题,西部地区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四川省作为西部大省,解决该省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可以为国家解决区域失衡难题提供参考.通过与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四川省教师数量、高级职称、学历等总体配置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差距在缩小;生均经费总体投入不足,教育事业费投入与全国的差距在拉大;生均办学基础条件薄弱,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为此,发展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落实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加大经费投入,建立监督考核体系;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一些机械重复的工作岗位和一些智能化工作岗位被AI挤占,同时又因为其给社会各行业带来的冲击和新要求使得社会对人工智能行业从业者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因此,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教育必须进行自我的革新.该文基于人工智能与教育行业融合这一现状,分析了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困境,描述了高职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进而论证了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