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所从事教育的学校是民族中学,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了70%,因此我校的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起步比较晚,是从2006年9月开始的,至此已经有两届毕业生接受的是新课标的学习,在教学中我除了不断学习,还将自己的点滴经验总结在一起,希望能不断完善自我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转化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教师观、学生观的转化。古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之说,而今的教师是既能教书育人又能研究、创新的学者,不再处于知识传播的主体地位和家长角色;教学中应与学生平等相待。化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自然学科,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一定不如老师。
二、优化知识教学
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知识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为我们创造了新的资源架构,我们走进教学化与网络时代,教师不仅可以充分运用资源共享,使教学手法现代而优化,因此化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还应具有宽厚广博的相关知识,对于诸如教育学、心理学、哲学、艺术、美学、管理等人文学科和科技都需要有一定的涉猎,这样的教师才会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知道如何保护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量,才能注意到学生的独特性,并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教法知识的优化,现行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教学大纲提出的一般教学内容,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要根据学生情况、教学条件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做到不仅能分析教材,还能处理教材。教学中还要求教师在语言表达、板书方面多下功夫,对责任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教学法中教师语言应该准确、精练、丰富、生动活泼且不乏幽默和风趣,好教师应该像出色的演员,具有深厚的“表演”功底。
三、认真备课
备课要在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备课不搞形式主义,不做无效劳动,可有可无的教学步骤应该删除。哗众取宠的教学手段应该废止,化学教师备课中应该明确什么时候做演示实验,什么时候应该补充实验;哪些演示实验可以改为边讲边实验,哪些内容后面还可以开展第二课堂实验;为了学生做好课后巩固却不搞题海战术,要把学生获得的概念、知识点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一步深化或适度引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创设情境问题,问题难度要适中,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难度太大,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太简单却又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什么时候设问,设置什么样的疑问,怎样提示问题也应该有讲究。
四、作业批改中写好批语
在作业批改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作业,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学生写上批语,一方面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作业多为探究性的,作业答案不是惟一的,已不能用传统的对和错全部包罗,要根据学生的答案给予意见、建议或启发与提示,另一方面,恰当的批语可以使师生感情更融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根据作业难度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学生近期表现不同,因势利导给予指导、启发、鼓励、敲警钟等形式的相应批语,既可以达到谈心的效果,又可以节约时间,取得预期的效果。
五、保持健康心态,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目前,中学生兴趣、爱好比较广泛,特长发展较好,在智力发展、聪慧程度等方面占有优势,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又处于劣势,而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却偏重于认知方面的教育目标,忽视学生的情感、意志,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就要靠现在的教师来培养,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师德高尚、樂于奉献、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塑造学生,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教师应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善待生活,做到不将个人的烦恼、不良情绪带进教室迁怒于学生,一方面给学生创造一个令人心情舒畅和感到亲切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挫折忍耐力和独立性、自信心。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具有不怕挫折、知难而进、持之以恒的严谨科学作风,对于化学教学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实验教学中教师正视失败,适时讲解化学家轶事及开展第二课堂等都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实施素质教育核心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在教学中既教人以知识,又教人以创造、教人以能力,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教书匠,而应是求学路上的“好向导”,作为课程改革中的倡导者、执行者,教师应该先做好心理和知识、能力方面的准备,应防止“穿新鞋走老路”现象的发生,让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一、转化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教师观、学生观的转化。古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之说,而今的教师是既能教书育人又能研究、创新的学者,不再处于知识传播的主体地位和家长角色;教学中应与学生平等相待。化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自然学科,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一定不如老师。
二、优化知识教学
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知识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为我们创造了新的资源架构,我们走进教学化与网络时代,教师不仅可以充分运用资源共享,使教学手法现代而优化,因此化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还应具有宽厚广博的相关知识,对于诸如教育学、心理学、哲学、艺术、美学、管理等人文学科和科技都需要有一定的涉猎,这样的教师才会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知道如何保护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量,才能注意到学生的独特性,并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教法知识的优化,现行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教学大纲提出的一般教学内容,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要根据学生情况、教学条件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做到不仅能分析教材,还能处理教材。教学中还要求教师在语言表达、板书方面多下功夫,对责任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教学法中教师语言应该准确、精练、丰富、生动活泼且不乏幽默和风趣,好教师应该像出色的演员,具有深厚的“表演”功底。
三、认真备课
备课要在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备课不搞形式主义,不做无效劳动,可有可无的教学步骤应该删除。哗众取宠的教学手段应该废止,化学教师备课中应该明确什么时候做演示实验,什么时候应该补充实验;哪些演示实验可以改为边讲边实验,哪些内容后面还可以开展第二课堂实验;为了学生做好课后巩固却不搞题海战术,要把学生获得的概念、知识点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一步深化或适度引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创设情境问题,问题难度要适中,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难度太大,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太简单却又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什么时候设问,设置什么样的疑问,怎样提示问题也应该有讲究。
四、作业批改中写好批语
在作业批改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作业,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学生写上批语,一方面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作业多为探究性的,作业答案不是惟一的,已不能用传统的对和错全部包罗,要根据学生的答案给予意见、建议或启发与提示,另一方面,恰当的批语可以使师生感情更融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根据作业难度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学生近期表现不同,因势利导给予指导、启发、鼓励、敲警钟等形式的相应批语,既可以达到谈心的效果,又可以节约时间,取得预期的效果。
五、保持健康心态,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目前,中学生兴趣、爱好比较广泛,特长发展较好,在智力发展、聪慧程度等方面占有优势,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又处于劣势,而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却偏重于认知方面的教育目标,忽视学生的情感、意志,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就要靠现在的教师来培养,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师德高尚、樂于奉献、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塑造学生,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教师应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善待生活,做到不将个人的烦恼、不良情绪带进教室迁怒于学生,一方面给学生创造一个令人心情舒畅和感到亲切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挫折忍耐力和独立性、自信心。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具有不怕挫折、知难而进、持之以恒的严谨科学作风,对于化学教学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实验教学中教师正视失败,适时讲解化学家轶事及开展第二课堂等都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实施素质教育核心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在教学中既教人以知识,又教人以创造、教人以能力,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教书匠,而应是求学路上的“好向导”,作为课程改革中的倡导者、执行者,教师应该先做好心理和知识、能力方面的准备,应防止“穿新鞋走老路”现象的发生,让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