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物新情境题

来源 :考试·高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s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情境题涉及的知识内容完全是新颖的,有点出乎意料,甚至还有点超纲。这些知识有的是大学教材内容,有的是高中教材内容的适度延伸和拓展,近年高考中经常出现。
  新情境1:原核细胞边转录边翻译
  中学生物教材只讲授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对原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没有提及,也不需要掌握。真核细胞先在核中转录出mRNA,然后再到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中进行翻译。2008年江苏卷24题展示的是原核细胞边转录边翻译的示意图,有点超纲,学生很难理解这种边转录边翻译的新方式,错误地将图中的多聚核糖体看成是多肽链,导致该题正确率极低。这一新情境在2010年第2题A答案中又出现了一次。
  【2008年24题】下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
  B.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
  D.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
  答案:BD
  【2010年2题】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
  B.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
  C.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
  D.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集中分布于细胞两端
  答案:A
  新情境2:线粒体中有核糖体
  一般认为核糖体只存在于细胞质中,但2008江苏卷第10题告诉学生“叶绿体内也存在核糖体”,并且“叶绿体的DNA能指导自身小部分蛋白质在叶绿体内的合成”,这一知不仅是全新的,甚至具有颠覆性。2009年便以这一新情境内容为基础,拓展命制了一道简答题。
  【2008年10题】 叶绿体的DNA能指导自身小部分蛋白质在叶绿体内的合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叶绿体DNA能够转录 B.叶绿体DNA是遗传物质
  C.叶绿体内存在核糖体D.叶绿体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
  答案:D
  【2009年28题】下图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过程①需要 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2)从图中分析,核糖体的分布场所有。
  (3)已知溴化乙啶、氯霉素分别抑制图中过程③、④,将该真菌分别接种到含溴化乙啶、氯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线粒体中RNA聚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由此可推测该RNA聚合酶由 中的基因指导合成。
  (4)用 一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那么推测 一鹅膏蕈碱抑制的过程是(填序号),线粒体功能 (填“会”或 “不会”)受到影响。
  答案:(1)ATP、核糖核苷酸、酶(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核DNA(细胞核) (4)① 会
  新情境3:碱基错配
  诱导基因突变的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教材和练习中均未涉及这些因素是怎样诱导基因突变。2008年第9题描述了一种化学诱变的具体过程: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C脱氨基后转变为U,与A配对;A脱氨基后转变为I(次黄嘌呤),与C配对。原来的碱基脱去氨基后与其它碱基发生错配,是新知识。2009年再一次涉及这一内容,二者虽然考查的目标不相同,但题干涉及的基因诱变的原理几乎一模一样。
  【2008年9题】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碱基脱氨基后的变化如下:C转变为U(U与A配对),A转变为I(I为次黄嘌呤,与C配对)。现有一DNA片段为 ,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链①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经过两轮复制后其子孙代DNA片断之一为()
  答案:C
  【2009年26题】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A—T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处理后发现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这种变异为突变。
   (2)用EMS浸泡种子是为了提高 ,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
  (3)EMS诱导水稻细胞的DNA发生变化,而染色体的 不变。
  (4)经EMS诱变处理后表现型优良的水稻植株也可能携带有害基因,为了确定是否携带有害基因,除基因工程方法外,可采用的方法有、 。
  (5)诱变选育出的变异水稻植株还可通过PCR方法进行检测,通常该植株根、茎和叶都可作为检测材料,这是因为。
  答案:(1)显性 (2)基因突变频率不定向性 (3)结构和数目 (4)自交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形成二倍体 (5)该水稻植株体细胞基因型相同
  新情境4:信号分子与靶细胞受体同时遭到破坏
  2008年14题:有机磷农药使分解信号分子(递质)的酶失活,使信号分子(递质)不能及时清除,信号分子始终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始终兴奋导致肌肉僵直,这是一个新情境知识,许多学生不知道或不能理解。
  2010年31题: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胰岛素含量正常,但丙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抗体而使受体遭到破坏,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血糖同样不正常,尿样同样含有糖,也患有糖尿病。“缺乏胰岛素受体,即便胰岛素含量正常也患糖尿病”是新情境知识。学生习惯只考虑信号分子的作用而忽视受体的作用。比较2008年14题和2010年31题,本质一样。
  【2008年14题】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答案:A
  【2010年31题】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的明显增加引起的。
  (2)用斐林试荆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从激素调节机制分析.乙尿样检测结果产生的原因是。
  (3)给丙注射胰岛素 (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 。
  答案:(1)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 胰高血糖素(2)蓝色、砖红色、砖红色 乙的胰岛B细胞受损,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高(3)不能 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
  通过上面分析比较,发现当年高考中一些新情境试题,来年再考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要认真研究高考新情境真题,充分挖掘这些新情境真题的外延,用心揣摩命题者将来的命题走向,还会在哪些方面进行考查,如何考查。
  责任编辑 任占华
其他文献
川端康成《雪国》中的驹子和叶子是女性形象创作的典型,她们有美丽的外表和心灵,虽然身处下层但是对生活、对爱情、对理想有自己的追求.作家对这两个女性形象的创造与作者的
本文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特性,在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点对应于信号的突变点,而边界就是信号的突变部分的理论基础上,依据模糊数学理论,用二进制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改进阈值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扬州梦”之于杜牧是岁月蹉跎、放荡不羁的浪子人生,是怀才无用、壮志未酬的黯然神伤,是“盛唐已逝”,“亡国之音”的忧虑自愁.晚唐时期
小说《刀锋》中蕴藏着一种严肃的探讨.作家塑造了柏拉图笔下的“洞穴”世界,从中探讨了西方传统哲学和唯我论.更重要的是,小说还浸润着东方的宗教精神.在对东西文化的比较和
资源隐藏的危机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省份,山西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背负了太多的伤害,甚至可以说,在中国这个以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60%以上的国家中,山西曾经因为煤而得到
设计管理学原理,是一门以管理为目的研究在如何在设计中去协调组织,以期让所处的设计团队达到预期目标的一个管理学课程。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当今高等院校所教授的管理学理论,
海洋的美丽与哀愁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的电影《海洋》在国内上映,让身在钢筋水泥都市中的我们体会到了海洋的博大、瑰丽与神奇,也又一次体会到了生命的震撼。
梅光迪是《学衡》的创办人、发起人,也是新人文主义领袖白璧德的第一位中国弟子.但长期以来,他被视作新文化运动的对立面而加以排斥、否定,直接导致其人淹没不彰.本文试图从
清末中日法制改革进程中的差异,主要是法律移植的差异.本文基于比较视野,总结了中日法制改革的经验与启示,深入剖析了两国法律移植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我国的法制现代
动量守恒定律是有条件的,应用时一定要首先判断系统是否满足守恒条件,一些同学盲目套用动量守恒定律,可能导致错误。要重视前期分析过程,○1合理选取系统,○2分析判断是否符合守恒的条件,○3仔细分析过程及受力,分清属于那种守恒条件。能够满足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系统在碰撞过程中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动量严格守恒。  例1 如图1所示, 两物体质量分别为 、 ,且 > ,置于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