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在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zhonghua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感”作为心理学名词可能不被人们所了解。此词来自于希腊语“synaesthesia”,简单理解就是“同时感受”。它是指对一个感官或感觉区域的刺激,会引起另一个感官或者感觉区域的反应。也就是说,人体的两个甚或多个器官面对同一事件、物体等刺激时而先后产生了相互的感应。比如说有些学生看到字母A会引起红色的感觉,有些学生听到“do”,会看到黄色等。音乐鉴赏是人们通过某些媒介获得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体验,从本质意义上来讲,完整的鉴赏活动需要通感的加入。
  虽然通感没有被明确定义为一种辅助方法来供人们利用,但是实际上“通感”已经作为一种创作手法被运用到艺术许多领域中去,并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如音乐、美术、先锋艺术等等都存在着通感意识的应用。比如许多学生酷爱网上流行的劲乐团、劲舞团等游戏。游戏者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手指在电脑键盘上的指定的按键进行敲击,并且击中根据音乐节奏在屏幕上出现提示的闪亮符号才算得分。这其实是把游戏者的听觉、触觉结合起来的一种游戏。通感在音乐的各个方面也是潜在的。据研究,通常大三和弦会给人明亮、积极向上的感觉,小三和弦就会给人黯淡、忧郁的感觉;协和音程会让人感到轻松、纯净,不协和音程会让人感到紧张、复杂;长音使人心情平和、安静,短音使人感到心情急躁、不安;快速的音乐会使人兴奋、快乐、激动、急躁,慢速的音乐会使人平和、安静、忧伤、压抑。音程、和弦、节奏这些都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元素,这些元素本身就会跟通感联系起来,给人造成感觉上的不同体验。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感受和鉴赏是学习音乐的重要领域,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审美能力最有力的手段,它综合了一切文化、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因素,作用于人的心理,其实质是人类一种高级而丰富的心理活动。音乐欣赏能激发我们的审美感觉,但审美感觉并非单一的感觉,它不仅靠单一的心理活动和感觉来完成,它需要自觉和不自觉地综合运用、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的能动性,参与丰富的心理活动来完成。其实质是音乐作品除了在听觉上作用于人外,还在情绪、视觉、触觉、联想等方面都产生联合反应,这就是音乐的通感。
  将“通感”这种意识应用到音乐鉴赏的教学中,会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欣赏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时,可以让学生先想象描绘一下大峡谷的风景。如第一乐章《日出》:沙漠上的朝霞初露光芒的景象,而后,彩光四射宣告一天到来的景象。让学生说一说此时的心情,其实那也是他们聆听音乐后的体会。第二乐章展现的是五光十色的太阳光反射的峭壁上的景象,这里可以让学生试着画一幅水彩画。又如第三乐章《山间小路》:作者用幽默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小牧童和一头毛驴悠然自得地在大峡谷岩壁山路上的情景,全乐队用滑音奏出驴子的长嘶,独奏小提琴模仿驴子的叫声,用椰子壳互相叩击以及弦乐组的拨弦描写驴子踏在石路上的音响效果,小号表现牧童骑在驴背上悠闲的神情,急促的管乐描写驴子下坡时踉跄的步伐,本人在这里就运用了打击乐让学生自己模仿音乐中所要表现的动物进行创作。这里由教师引导学生从听觉唤起了相关感觉,身临其境般更好地理解作品。又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时,可以结合播放黄河波涛汹涌的画面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游击健儿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伴随着跃动的、生机勃勃的音调,以快速跳跃的节奏和逐步扩张的音形,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来唤起同学们的其他感官,使他们能很容易地联想到革命的武装力量在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它如黄河的滚滚洪流,势不可挡,侵略者将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把“通感”这种意识融入音乐的鉴赏中是潜移默化的,需要不断的尝试,切不可盲目胡来。作为鉴赏一定要做到:听觉体验为主导,审美体验为核心,感情体验为主线,鉴赏层次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把艺术变成大众化才能为学生所接受。让学生参与到音乐的活动实践中去,只有体会到美才能创造出美。
  总之,在众多的音乐作品中都存在着通感的应用,因此我们可以将“通感”这种意识应用到音乐鉴赏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并且具有唤起学生多方面感觉的关注,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听到音乐作品为目的。应该唤起学生别的感官如视觉、触觉、痛觉等等,将“通感”这种意识应用到音乐鉴赏的教学中,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通过指引让学生应用通感的意识,不单单用听觉来感受音乐,而是从各种感官去理解音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以及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深刻感情。如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才能更好地达到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张凯.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谭有进)
其他文献
4月23日,2014年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种植屋面技术分会年会暨第五届种植屋面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近百位从事种植屋面技术推广与开发、设计与施工的专业人士参加了会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我国环境保护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发达国家曾经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刚刚起步,理应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尽量减少污染,走一条发展与治理同步、以预防为主的环保工作新道路。为此,  在化学教育中,化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高中新课程标准规定,考生应在语言技能方面达到相应水平要求,其中,“听”是基本的语言技能之一,英语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考生能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对话和独白。同时,听力的考查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一直是重头戏,听力的好坏对英语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日常英语教学中的经验,列举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听力习惯,为推动听力教学改革提供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一、学生在听
近日,从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该省将全面推行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以促进全省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提升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能。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项目、政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跃出教科书框架,学活书本,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机械重复、消极被动、死记硬背等学习状况,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富于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的英语课堂学习,从而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这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因此,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
2014年3月4日,格雷斯中国有限公司宣布其位于中国湖北省鄂州市的新工厂正式开业。格雷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GregoryE.Poling、政府关系及环境健康安全副总裁KeithN.Cole、建筑产品
作为一个心理老师,我在平时的心理咨询工作中,经常接触到一些学生,他们为自己的自卑个性而苦恼不已,他们对自卑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他们希望改善个性但又不知道该怎样行动。下面我就谈谈自卑这个话题。      一、谈——自卑之感     自卑心理通常表现为:  ①总感到自己的能力、才智不如别人,什么都比别人差,做什么事都缺乏信心。担心做不好,怕别人耻笑。一旦学习成绩不好或下降,就处处贬低自己,孤立自己。  
一、课前准备  1.对教材的研究。  我们目前使用的《新目标》教材,起点高、难度大,知识点零散,教师必须花大气力研究教材。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每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知识的前后联系,然后系统地合理地设计课时教学活动。   2.对学生的研究。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他们的兴趣爱好,以求得课
本文是一篇对尼龙66原料的工业开发动向的文献综述。着重介绍了由苯经由环已烯制备环已醇的工艺条件以及与传统方法的技术经济比较。此外,还介绍了以非苯原料制备己二酸、己
3月21日,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防水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4全国工程建设防水技术交流会”在湖北武汉召井,来自全国各地公路、隧道、水利、建筑、建材企事业单位以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