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视域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w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犹如画龙点睛一样,不仅可以利用好奇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以直观的实验现象,带来视觉的冲击,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随着知识的综合创新,多学科融合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单一的学科知识已经难以解决问题,这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多学科融合的STEM教育,迎合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肩负起培养综合创新人才的任务,也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STEM;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STEM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与数学(Mathematics)教育的首字母简写,是由美国发起的一项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1]。美国在二战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综合国力的重要性。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随着当今社会现代化、智能化的发展,单一能力的人才已经越来越难以胜任高新技术职业。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多学科综合发展的STEM教育因运而生。STEM教育能够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培养综合创新人才,为解决复杂的高新技术问题提供了强大的保证。因此,随着美国变成超级大国,美国的STEM教育也被其他国家借鉴,并加以改进,为国际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高中化学因其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学生大多习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没有利用学科特色来学习化学,使学习过程事倍功半。随着实验探究引入课堂,实验过程的趣味性、实验现象的直观性,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作用。STEM视域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融合了多学科的特点,使化学知识得到全面的提升,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素养对人才的要求,为培养科研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立足课本,以演示实验为载体,先学习新知识,再实验验证。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弱化了实验的探究性和趣味性,以一种很直白的方式将实验呈现给学生,缺少逻辑分析,设计实验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想的形成,也不符合真实情景问题的解决过程。STEM视域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克服了传统高中化学教学的缺点,有利于培养综合创新人才。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STEM视域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如下:
  探究式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引入,使得STEM实验教学具有朦胧美。为了增加教材中演示实验的吸引力,我们需要将演示实验转变成探究性实验。因此,实验的讲述过程,需要按照认识事物的过程推进。对于物质性质类演示实验,教师先讲述实验目的,并提供实验药品,学生按照实验目的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最后教师邀请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实验,并解释实验现象。通过学生主动分析、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实验等过程,使学生掌握物质具有的性质。
  项目化校本化学实验的引入,使得STEM实验教学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2]。一个项目的解决包括了实际问题的分析,文献的查阅,实验方案的设计,理论论证,实验论证,归纳总结,交流反思。因此,项目化的教学方式能够锻炼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思维,形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受限于课时量和教学进度的束缚,课堂演示实验内容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实验,对于一些综合创新实验只能望洋兴叹。校本选修实验课程的设立为学生动手做实验提供了机会,也为培养化学综合创新人才提供了可能。
  综合创新化学实验的引入,对STEM实验教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STEM视域下高中化学实验的灵魂是综合创新实验。只有综合创新实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在高中阶段,大多数课本实验都属于常规型实验。因此,在实验内容不超出高中生的知识体系下,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出一些具有综合创新的实验项目,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是对高中化学教师的巨大挑战。例如,当学习完酸碱中和滴定后,可以设立一个校本选修实验项目“自制酸碱指示剂并测定其显色范围”。学生经过查阅资料可以发现,水果和蔬菜中含有的有机色素经过提取即可制成酸碱指示剂,然后往强酸中滴加2~3滴自制酸碱指示剂,再按照强酸强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测定指示剂的显色范围。又如学习完氧化还原滴定后,教师可以设立校本实验项目“碘量法测定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蔬菜中含有维生素C,学生很早就知道这个事实,但至于含有多少并不明确。该项目的设立能够很快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好奇心地驱动下,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后续探究过程水到渠成。学生经过查阅资料即可得出碘量法测定原理及注意事项,然后从家里就地取材,在实验室利用氧化还原滴定,可定量测定水果或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
  现代分析仪器等高端电子设备的引入,使STEM化学实验教学如虎添翼。在测定酸碱中和滴定曲线过程中,传统的实验方法需要繁杂的数据处理过程。pH传感器的使用让酸碱中和滴定变成智能化的过程,直接可以从设备上得到滴定曲线。在学习电解质的强弱时,学生对于完全电离和部分电离概念,无法通过实验观察,较难理解。随着电导率传感器的引入,使得离子浓度的大小能够直观地从溶液的导电率数值得出。学生通过比较电导率数值大小,判断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成形象化的实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学习分子的空间构型时,由于抽象化的理论,使得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分子的空间结构,更不易判断原子的共面、共线问题。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参与分子空间模型的打印过程,通过打印出的分子空间构型实物,让学生理解原子在空间上的关系,使得抽象问题形象化。
  STEM视域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由于引入了上述策略,必将使得课堂教学过程更具有魅力,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这将驱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综合创新型化学学科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田子等,从危机应对到战略规划——澳大利亚STEM教育政策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6期.
  [2] 孙莉等,基于项目学习的STEM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8年第11期.
  注:本文系2019年度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STEM视域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课题批准号:QJYKT2019-045)阶段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微专题复习在高中数学复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弥补高三数学专题复习过大,复习时思路过散的不足。本文就如何构建微专题,提出微专题构建应立足学情和考情,以教学案例剖析如何操作。  关键词:微专题高考;复习应用  面对新课标全国卷的试题特点的新变化,如何在漫长的高三数学复习过程中切实提高复习效率,始终是广大师生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保证复习的有效性,很多老师都进行了运用微专题进行复习的实践尝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高中教学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进行和发展。在对高三年级学生的培养更加重视课程开展的策略和方法。高三年级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是应届的毕业生,即将面临着第一次人生的重大经历—高考。因此,本文重点关注生物学科在一轮复习中如何进行正确的准备和教学工作。  关键词:高考生物;复习策略;一轮  引言:新课程标准改革正在高中各年级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所以在高考中对于生物学科的考察要求正在不断
期刊
摘 要:高三是知识的总复习阶段,历史科目时间跨度大、知识内容丰富,识记难度高,如何上好历史早读课,提升早读效率,解决识记难题,是高三历史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对历史早读课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有效性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三历史;早读课;现状;策略  为加强高三历史复习,学校特意安排每周一节历史早读课。这与师生所习惯的班主任、语文老师、英语老师三分早读的情形有所不同,学生不适应
期刊
摘 要:在高考政治试题中选择题占比48%,单题分值较大,选择题的突破势在必行。运用“排错-排异-验证”法能较大程度地提高政治选择题的准确率。本文从什么是“排错-排异-验证”法、“排错-排异-验证”法的运用、“排错-排异-验证”法的提升三个方面分析了“排错-排异-验证”法在高中政治选择题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政治;选择题;策略;“排错-排异-验证”法  当前的高考政治选择题多为序号组合型选择题,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教学层面分析直播网课的利弊,探索改进思路。为以后互联网时代网络课程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高中英语;厦门;网课  2020年初为了保障师生安全,各教育部门多次延期开学,多省也明确表示,开学延期。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教育部印发《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学生的课堂教育也从线下转到了线上,教师们纷纷变身男女主播,各种直播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中学英语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教学师资力量等不均问题,提出促进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相融合,通过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形式,加强教学师资团队的建设等优化措施。推动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进程,为中学英语教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英语;“互联网+”;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给每个行业带来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充分结合“互联网+”的特点,让学校的教育适
期刊
摘 要:针对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理念,从教学理念的作用、存在问题与解决建议三个方面分别论述,明确这种教学观念在学生化学知识理解、创新思维形成等方面的重要性,以期能够促进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绿色化学理念;生态环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化学教学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价值,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在原有化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中学阶段的化学学科
期刊
摘 要:校本课程是在总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又针对自己的学校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不同的想法和制度。数学学科作为高中学科中比较注重逻辑性、实践性的一门重要学科,应积极响应教育部的要求,适应新课标课程教育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引言:国家教育规定虽然涵盖了绝大多数的可能性,但是很难面面俱到,满足所有学校的发展需要。所以在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中,要求学校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科学领域衍生出了一门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出现,冲破了传统的思维禁锢,为计算机科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研究方向。而如今在人工智能的视域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學校要结合人工智能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当地灵活转变。基于此,本文以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为背景,首先阐述了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其次提出了人工智能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学
期刊
摘 要:物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对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而校本作业是针对于学生的实际和个人发展情况而进行设计的作业,基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从高中物理实际教学中作业的现状着手,阐述高中物理校本作业设置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校本作业;有效设置;教学研究  作业作为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