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实题材的小戏创作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ke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戏源自民间,遍及大江南北,语言声腔各有千秋,作为“文艺轻骑兵”,以其鲜活的人物形象、鲜明的时代气息、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优美的唱腔旋律从不同侧面反映出社会的世态人情和生活画卷,为广大观众、特别是基层观众所喜爱。近些年随着全国、各省市的小戏小品调演活动的举办,现实题材的小戏大量涌现,成为活跃城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当前小戏小品创作也出现了创作理念陈旧、创作人才缺乏、编剧手法老套等现象,制约了基层群众文艺创作的发展。
  一、创作理念有待更新
  (一)要有人文追求
  著名编剧李宝群认为,当今戏剧文学缺乏深切的人文关怀,难以成为经典。大戏创作有这样的困境,小戏也不能幸免。一部戏剧作品的内容、风格、手法、形式可以千变万化, 但是, 剧作在表现人性,反映所处的时代生活,反映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方面是永远不变的追求,也是戏剧的终极目标。目前的小戏创作突出表现为缺少人文关怀和悲悯情怀。戏剧是“人学”,是用戏剧的方式关注人、表现人的艺术,它要通过对人性的深切体察,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和独特有力的表达,在剧场里唤起公众对生命、对生活、对人性的重新体验。从古至今,古今中外的戏剧存在的价值首先就在于他的“人学深度”,而人道主义、人文关怀是戏剧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在精神,是戏剧产生“人学深度”的重要原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家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例外,能不能以深刻的人道主义、深挚的人文关怀去感受所处的时代,洞察人性的种种真相种种变幻,进行有“人学深度”的表达,是对戏剧的一块“试金石”。
  (二)要有审美追求
  小戏的创作融注着剧作者的人生理想和审美情感, 融注着剧作者对现实美的发现与思索。汤显祖认为:“无情者可使有情, 无声者可使有声, 寂可使喧, 喧可使寂, 饥可使饱, 醉可使醒, 行可以留, 卧可以兴, 鄙者欲艳, 顽者欲灵。可以合君臣之节, 可以浃父子之恩, 可以增长幼之睦, 可以动夫妇之理, 可以发宾友之仪, 可以释怨毒之结, 可以已愁愤之疾, 可以深庸鄙之好”。说明戏曲可以开阔人的精神世界, 提高精神追求, 陶冶人的性情, 提高人的审美趣味, 丰富人的想象力,剧作家已不把作品当成印证自己某种观念的静态图面, 而是超越表象,切入文化深层, 展示人物人格魅力, 追求审美价值。
  (三)要有创新追求
  明代戏剧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脱窠臼》中指出:“欲为此剧, 先问古今院本中曾有此等情节与否,如其未有, 则急急传之, 否则枉费辛勤, 徒作效颦之妇”。也就说,创作者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个性,要有创新意识。比如:有一个企业出了个省劳模,一位业余作者以这个劳模的事迹写了一个小品《劳模精神》。小品写的是这个劳模为了工作,整天吃住在厂里,家里人病了也不回去,徒弟劝他回去看看,他不但不回反而批评教育徒弟要以厂为家,以工作为重。两人吵吵闹闹了一番,徒弟深受感动,说这就是劳模精神。这样的劳模在戏剧舞台上毫无新意,甚至观众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尾,难以吸引观众,更谈不上欣赏。
  (四)要有现实主义追求
  在我国当下,小戏的创作与演出往往被组织者规定了与政治宣传紧密呼应的“特色”主题,小戏活动逐渐演变为一种戏曲形式的社会政治宣传。还有不少地方倡导在戏曲的正本演出之前加演“文明小戏”,并且明确提出以小戏来宣传计划生育、脱贫致富、廉政建设、税收制度、农村卫生等等方面的内容,都有可能使小戏重走艺术为政治宣传服务的老路。许多剧作家,写历史题材的时候,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思考;在涉及现实题材的时候,就会本能地躲闪和回避,勉强按照现实的政治文化宣传的理念进行创作。
  二、创作手法有待改进
  (一)避免新式脸谱
  所谓新式脸谱,是指从宣传理念出发,为人物贴上某种理念的标签,于是,人物不再是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也难以成为舞台上可以感觉和品鉴的人物形象,而成了某种宣传理念的代言人。小戏本来是以生动活泼、富于生活气息为主要审美特征的。现在人们之所以要借小戏来传达重大的文化意义,也是出于对这些审美特征的看重。但是由于宣传的需要和文化观念的制约,不少剧目中都出现了新的人物脸谱化倾向,这种新式脸谱虽然没有涂上传统戏曲生、旦、净、末、丑的模式化的油彩,却涂上了政治宣传的浓重色彩,从而形成与小戏本来的生动活泼的审美特征的悖离。如,塑造的村官南北方一个样地任劳任怨,脱贫致富的成功人士一样地家庭不和谐,科技生产永远是年轻人的专利等等。
  (二)避免简单模式
  剧作者在提炼和确定剧本主题时,往往不能从自身的人生体验和独立思考出发,去表达对农村现实的认识与关切,去揭示农民生存中的种种问题,而是从政府的会议精神和媒体的宣传报道出发,预先设定一个政治化主题,然后去组织一个故事,因而这种主题的设置便形成泛政治主题或泛道德主题的倾向,如脱贫致富、养殖发家、计划生育、孝敬和睦、科学种田、廉政建设等等。剧作家们有时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就设法寻找一些趣味性的情节,将其点缀在因主题而设的故事之中,夹杂在为突出主题而设的人物言行之间,因而又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故事模式和表达模式。如“科技+爱情”、“先进战胜落后”、“做好事造成误会”等等模式通吃,造成编剧技巧单一、笨拙、老套,无法真正表现生活的宽广与复杂。
  (三)用细节反映时代
  细节在组织舞台行动、展开戏剧冲突、传达作者立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情节是骨架,细节是血肉。任何艺术创作都必须突出细节,离开了生动的细节,就会变成干巴巴的说教。比如曹豫龙创作的小品《琴声》,写的是一个盲人老父亲沿街卖唱讨钱供女儿上大学,而爱慕虚荣的女儿见到父亲却不愿认,当父亲把那大半袋零零碎碎的钱倒出来时,一下子震撼了全场观众。这倒出来的不仅仅是零钱,更是盲人父亲无尽的心酸和希望。这个“倒钱”的细节就用得非常好,具有一定的深刻性。
  三、创作队伍有待扩大
  (一)缺乏小戏创作人才
  小戏创作的关键在创作者。多年来,文化部门一直缺乏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创作者,很多地区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只有一两个人承担戏剧创作、导演工作,创作水平难以保证。刚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对基层群众生活不了解,缺乏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经验,写作的剧本很难立在舞台上。在业余创作领域,戏剧创作者远远少于诗歌散文类作者。不仅仅是创作者,群众演员也相对较少、水平不高,戏剧创作本身还包括演员的二度创作,缺乏优秀的演员也制约了小戏的创作和发展。
  (二)小戏不可小觑
  小戏的篇幅虽然小,但是它的要求往往更高,容不得半点粗制滥造。一出小戏,向观众展示的往往是最精彩的那一刻,从剧本的角度说,那是编剧经过长时间深思熟虑后的思想和艺术的精华。对年轻编剧来说,只有掌握了小戏的创作规律,才能在大戏创作中游刃有余。而让人遗憾的是,在许多人眼里,小戏是“小儿科”,“人微言轻”,产生不了轰动效应,以至于名编剧不愿写,名导演不愿排,名演员不愿演,写总结、评职称时小戏的创作都算不上“过硬”的成果。因此,戏剧的整个创作过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求大、求洋的趋势,为获奖而搞戏,为迎合某个人、某件事而搞戏,甚至为政绩而搞戲。
  (三)培养剧作家是系统工程
  剧本写作是各种文本样式中最难的,培养一个剧作家通常要很长时间。而且现代戏剧越来越注重整体性、综合性和形式感,注重对观众的深切了解和强有力的舞台掌控力,这些都对当今剧作家的综合能力、综合素养提出了很高要求。一个优秀的剧作家需要全身心投入其中,需要足够丰富的生活储备和足够深厚的艺术修养,需要很多很多东西。国内新老编剧都存在一个如何突破自己提升自己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宝群.当代中国话剧的一大困境[J].中国戏剧,2007(08).
  [2]张秋里.小戏小品创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当代戏剧,2012(03).
  [3]苏涵.从农村小戏看戏曲现代戏创作的文化困境[J].戏剧文学,2010(06).
  (作者单位:大连市群众艺术馆)
其他文献
天气格外晴朗,温煦的春风拂过脸颊,整个人欢脱得像是天空的小鸟.自由,放纵,整个身体轻飘了.rn身着轻薄的衣衫,与寒冷天气的厚重衣物相比,现在的时光简直是上天的恩赐.精神焕
期刊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是一个民主化、民族化、群众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过程,而在这其中,群众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美术的群众化不仅是审美普及的现实需要,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理想的具体体现。但是,美术的群众化与群众美术还不是一个完全等同的概念,尽管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或者说,就这两者而言,美术的群众化是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而群众美术则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或结果。本文将在这样的背景中对新中国的群众美术及其相关
期刊
自今年暑期援建野三坡庄里常州希望小学电脑教室后,三和锦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员工一直惦记着的孩子们,9月6日一早,三和锦信工作人员再次来到学校,为大家带去节日的祝福与礼物。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入党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对高校学生党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高校党校教育受时间、空间、师资等因素的限制,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党性教育的需要,本文将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探讨以理论教学、社会实践、网上党校为主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党校教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校党校、网上党校、社会实践、立体党校教育教学模式 
2011年11月3日—6日,第七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金博会”)将在北京展览馆拉开帷幕。北京金博会已经成功举办六届,已成为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
借助作者清晰的记忆,我们得以严肃地审视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三大案例”——三次有组织的人为干扰是怎样摧残美丽、神圣、充满生物多样性的长白山的?  我们看到了“风倒木案”中装傻充愣,浑水摸鱼的洗劫者,“红松籽案”中将野生动物的食物卖给外界者,“保护区宾馆案”中将保护区推向人工化建设的“大手笔”。我们看到了20多年来这里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锐减,看到了“寻利型保护者”——将保护对象变为牟利资本
摘要:《德国民法典》第90a条规定:动物不是物。它们由特别法加以保护。除另有其他规定外,对动物准用有关物的规定。 “这一条文是通过1990年8月20日民法修正案而生效的。并为此将《德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编中的第二章“物”重新命名为“物,动物”。从而将动物排除在一般意义上的物之概念之外。该条文的修改,乃是基于动物保护的需要,是伴随着强大的动物保护呼声和压力而在法律上采取的必要回应措施。  关键词:民
虽然一开始我们素不相识,但写第一封信的时候她就希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她很欣赏喜欢我那句——“让我们做朋友吧!我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友情.”有时候在生活中,我们会找到一
期刊
沙产业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农业的农业型知识密集的产业,自从1984年钱学森提出沙产业概念,目前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钱学森沙产业理论。对钱学森沙产业理论内涵及
摘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真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以人民和国家利益为重,为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着。纵观中国近代史,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三件大事”,让中国人民挺起了脊梁,挺直了腰板,带上了笑容。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机会与挑战并存,党审时度势,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继续全力推进社会主义事业。面对未来,要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