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建筑工程技术进行管理

来源 :中国西部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几年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带动建筑产业的高速发展,建筑业的繁荣,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的涉及面广、施工工程中影响因素多,建筑施工的环节繁多,各个环节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要在各个环节中对各类施工技术进行管理和健全,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修正,避免为后期工程酿成恶果。由此可见对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针对建筑工程中技术管理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浅析,以期对未来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提供便利。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1导言
  建筑工程是一个大工程,其需要严谨的规划、充足的时间、合格的技术、充足的人力、物力等,如果某一方面出現问题,都会对工程的落实产生影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项目管理都需要合适的科学方法,技术管理也不例外。注重技术管理的方法,会对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概述
  2.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包含很多方面,内容较多,环节复杂。工程项目中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就相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就要具体化的多,施工技术的管理主要在施工现场对于施工机械的规范操作及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操作问题。对施工技术得到管理是为了保障工程的建筑质量,也是工程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完成的保证,可以有秩序、及时的解决建筑工程施工方面的问题。
  2.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是通过利用专业的管理知识与科学的技术方法,对建筑工程技术进行管理,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起到一定作用,利用科学的技术方法,确保工程施工工序的正确性。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作为建筑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主要是依靠管理施工人员施工技术、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设备,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建筑成本,提高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通过对施工技术的管理还能够有效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丰富工人的施工经验。
  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观念落后
  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日渐趋多,但是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却依旧停留在旧的模式上,对于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而言缺乏实效性与科学性的有效管理。目前,旧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没有遵循一定的事物发展规律,在相关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经常脱离建行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盲目管理。还有,旧有的建筑管理模式曾试图通过硬性的建筑工程管理标准来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并没有考虑到实际的工程建筑需要,在管理手段上相对落后。最后,由于旧有的管理模式目前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所以无法对项目投资进行科学化的安排,因此经常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导致建设成本的麻木增加。
  3.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方式单一
  旧有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手法相对单一,故而无法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些进程形成进行具体且有效的管理,最后将导致整个建筑项目工程出现诸多的薄弱环节,形成不利于建筑施工的因素。首先,旧有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无法对工程工期进行有效的制定,这样导致了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盲目规划,相对于实际施工情况与相关数据而言也缺乏科学分析的能力,以至于造成在具体施工中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还有,利用旧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对现有工程施工进行管理,必将导致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以至于对建筑工程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3.3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组织匮乏
  旧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在管理方式上普遍过于集权,这样极易导致决策滞后与管理不及时的问题,还有相关的决策没有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以至于决策缺少实践操作性。另外,在管理结构上,旧有的工程技术管理模式一般以“直线职能制”为主,这样在实际管理中会缺乏灵活性,但是建筑生产面临的问题较多,都需要通过灵活的管理才能有效的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故而造成了管理与实际工作需要之间的矛盾,致使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无法发挥其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科学有效的管理应该通过科学的管理等级、标准的制定和相对专业的人员分配来实现,然而旧的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在相关管理部门的设置上并没有结合工程的设计要求与实际施工情况,这样无法形成有效的人力调动,以至于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4加强改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水平的对策
  4.1创新观念是技术创新的源泉,也是当今建筑工程技术发展速度慢和社会生产力提升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我国的社会生产力飞速提升,而在这个大环境下,要充分利用技术创新来打实内部建设基础,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加强施工环节施工技术,通过自主技术改造与创新的科学策略,使建筑工程的创新施工技术发挥最大化的应用服务价值。为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要不断提升员工的创新观念,鼓励创新活动,支持创新技术的开发。创新技术开发不仅要关注技术能否使施工速度更快、质量更高,也要关注能否实现成本降低,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来将技术切实地运用到实际建设中。
  4.2促进施工技术创新应用。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筑工程施工必须重视高技术。尤其是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管理过程中,充分弘扬创新精神,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推进建筑工程技术进步的同时,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创新的地方,例如:在针对外墙施工缝的问题上,剪力墙施工的质量很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可通过取消轨道导墙并选择在外墙楼层部位安装铁板模板的创新施工方式,来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4.3完善施工技术创新机制。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团队是保证建筑技术创新与不断发展的关键,为建筑企业的生存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缺乏能够充分掌握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高素质人才,而且要想促进公司整体的专业化、正规化和技术化,高素质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保证建筑行业人才的质量,公司可以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来进行人才选拔和储备。首先可以对现有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灌输、新技术培训和定期考察;其次可以进行外部员工引进;最后对所有技术人员进行创新精神教育,鼓励奖励创新行为,让创新成为整个团队、整个公司的常规活动,从而确保技术人员可以自主更新技术,节省培训的时间、金钱等成本。此外,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要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和经济等知识的学习。
  4.4一些发达国家已有的先进材料、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建筑工程的外观和功能,并保障施工质量。国内的建筑企业可以在经过科学评估后,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5结语
  建筑工程工序复杂,合作方面多,需要更为严谨的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管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与建筑工程的成本和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明确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后,我们应结合技术管理方面的漏洞及不足,提出解决方案,完善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使工程质量更加有保证,提升建筑企业的声誉,推动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饶剑峰.浅析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J].江西建材,2016,(19):284-285.
  [2]齐玉蕾.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J].门窗,2014,(01):80.
  [3]赵守其,韦立.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3):178-179.
  [4]牟杰.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3):121-122.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在80年的奋斗中,非常重视加强作风建设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它主要包括强化战略意识,首先解决加强作风建设的认识问题;弘扬创新意识,在锐意进取中加强作风建设;坚持
以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RTOS)闻名的美国风河系统公司(Wind River System)迄今已有20多年的嵌入式基础软件开发经验.在全球嵌入式软件行业占有超过30%的市场份额。vxWorks实时操作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生,主要事业是教育,主要时间和精力也都用在教育上.他的言传与身教,一直被当作万世之师表.那么,在我们特别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孔
辛亥革命期间,中华女杰与男子并驾,书写了感天动地的伟大诗篇。值此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我们编辑了纪念辛亥革命杰出女性的文章,以读飨者。 During the Revolution of 1911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这一基本方略,既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古代的"德治"与"法治"思想的精华,又批判地吸
阐述了碱腐蚀和阳极氧化工艺对白色6063铝合金型材色泽的影响;指出控制碱腐蚀时间和阳极氧化工艺参数的重要性。
产品或服务: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汽检”)自行研制了气体分割器计量校准系统,突破了技术壁垒,解决了通信、控制等技术问题,可以非常直观准
连续几年来,江泽民总书记反复强调和阐述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重要性及其深远意义。最近,中央和省委分别就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深入开展“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进行周密的安排和布署。这是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加...
一、入世对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市场供给主体的影响   (1)高等教育办学主体(供给主体)呈现多样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政府垄断…………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地理课程在初中阶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以生为本是现代教育领域的主要教育理念和原则,构建高效的生本课堂成为了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