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挡不住的感觉”,这句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词已为广大消费者所熟悉。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风靡世界、广受欢迎呢?还是让我们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历程吧。
可乐型是饮料中的大哥大
过去,人们习惯把咖啡、可可、茶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其实在美国,汽水的销售量早已凌驾于咖啡和茶叶之上。中国人把柴、米、油、盐、酱、醋、茶定为开门七件事,茶居其一。如果在美国排一排开门几件事的话,汽水肯定是榜上有名的。
据美国《饮料工业》介绍,汽水在美国饮料市场上所占比重很大,十几年前就已在各种饮料中居第一位,牛奶第二位,咖啡第三,啤酒第四。
美国饮料零售额高达千亿美元以上。25%是汽水类高品,人均为150美元左右。据市场调查,美国软饮料(不含酒精的饮料)市场销售量增长颇快。20世纪60年代平均每年增长7.5%,70年代为4.2%,80年代为4%左右。
1980年美国市场软性饮料的销售量达59亿箱(每箱24瓶)。可乐型饮料占55%,两大可乐公司(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两大可乐型饮料的由来
所谓可乐型饮料,是以盛产于非洲和西印度岛的柯拉子(cola)为基本原料的饮料。109年前,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有位名叫约翰.彭伯顿的药剂师,配制出一种味道独特新颖的糖浆,当时他的合伙人将此取名为可口可乐,后经注册成为闻名世界的商标。发明人做梦也未曾想到过他的发明后来居然有如此之大的世界性影响。连他所住的城市亚特兰大也为此蜚声世界。但倒霉的彭伯顿并未因此而发大财,他创办的公司几经转手,后来在企业家伍德拉夫的经营下,迅速发展,成了世界饮料界的魁首。
无独有偶,较可口可乐晚几年问世的“百事可乐”的创始人布列罕也是一位药剂师。他配制的饮料开始以他的名字命名称布列,后来推上市场时正式命名为百事可乐。
两大可乐型饮料都含有多种成分,原产秘鲁的古柯(coca)叶、非洲的柯拉子(cola)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分。当然,双方的配方都是极为保密的。没有申请专利,靠自身的保密来维护配方的独占权。原始配方仍是两大公司独有的巨大财富,深锁在鲜为人知的保险柜中。
两大可乐饮料从一开始就激烈竞争。可口可乐原来在市场上占有很大优势。百事可乐奋起直追。总体上讲两大可乐在饮料市场上都算得上胜利者。据20世纪90年代统计,可口可乐公司市场占有率为34.4%。最近的统计表明两大可乐公司销售量互有胜负,基本上是平分秋色,难分伯仲。
两大可乐成功的奥秘
1.奥秘的配方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其他国家地区生产的可乐型饮料都是严格按照配方制作的,经严格检验后方推上市场,并且多数联营在都使用总公司提供的主剂。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联营厂,多数只是用总厂提供的主剂配制饮料和进行灌装。这样便于保证质量和卫生标准。
2.精心的广告宣传
两大可乐饮料在广告宣传上都不惜工本,百事可乐在初起时曾遭受过很大挫折,几乎破产。1939年,一位广告专家华尔特.麦克出任公司总裁,出色的广告使其东山再起。1980年百事可乐公司花费在广告上的支出就达2.33亿美元。可口可乐公司对广告宣传也不遗余力。它的红底白字的Cocacola广告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1980年用在广告上的支出达1.84亿美元。
在美国、加拿大的电视上至今人们不难看到两大可乐公司新招迭出的广告,以及消费者的爱好测验等宣传花招。在中国,两大可乐公司的广告多年来几乎没有在电视上消失过。
3.市场的组织和推销技巧
单靠产品质量和广告宣传还不够。可口可乐风靡世界,行销135个国家和地区。这与其坚特“当地人拥有和当地人经营”的特许经营权有极大的关系,只要世界各地的经营者向总公司交纳特许经营费就可获准经营可乐型饮料。由各地店主自己提供发展资金,自行经营,总公司提供统一的广告宣传。这种大公司和小商号联营的特殊形式,调动了世界各地商人的积极性,使可口可乐迅速行销于世界大部分国家。
饮料的行销方式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市场上的行销方式变化很大,各种超级市场、快餐店、自动售货机等盛行。过去仅在冷饮店卖汽水的方式已经落伍了。两大可乐公司抓住了新的行销方式各显神通。可口可乐公司在超级市场上略胜一筹。百事可乐却在快餐店和自动售货机上占有一定优势。
4.不断推出新型包装
两大可乐公司都很注重包装的改进,相继推出10~64盎司的大瓶装、罐装、塑料装、新型纸包装等新品种。包装方式不断更新,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5. 抓住青少年顾客
几十年前可乐的顾客都是青少年。如今他们的习惯已经形成,到了中老年继续爱喝可乐型饮料。这种年龄分布上优势是其他新型饮料很难与其相匹敌的。
可乐型是饮料中的大哥大
过去,人们习惯把咖啡、可可、茶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其实在美国,汽水的销售量早已凌驾于咖啡和茶叶之上。中国人把柴、米、油、盐、酱、醋、茶定为开门七件事,茶居其一。如果在美国排一排开门几件事的话,汽水肯定是榜上有名的。
据美国《饮料工业》介绍,汽水在美国饮料市场上所占比重很大,十几年前就已在各种饮料中居第一位,牛奶第二位,咖啡第三,啤酒第四。
美国饮料零售额高达千亿美元以上。25%是汽水类高品,人均为150美元左右。据市场调查,美国软饮料(不含酒精的饮料)市场销售量增长颇快。20世纪60年代平均每年增长7.5%,70年代为4.2%,80年代为4%左右。
1980年美国市场软性饮料的销售量达59亿箱(每箱24瓶)。可乐型饮料占55%,两大可乐公司(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两大可乐型饮料的由来
所谓可乐型饮料,是以盛产于非洲和西印度岛的柯拉子(cola)为基本原料的饮料。109年前,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有位名叫约翰.彭伯顿的药剂师,配制出一种味道独特新颖的糖浆,当时他的合伙人将此取名为可口可乐,后经注册成为闻名世界的商标。发明人做梦也未曾想到过他的发明后来居然有如此之大的世界性影响。连他所住的城市亚特兰大也为此蜚声世界。但倒霉的彭伯顿并未因此而发大财,他创办的公司几经转手,后来在企业家伍德拉夫的经营下,迅速发展,成了世界饮料界的魁首。
无独有偶,较可口可乐晚几年问世的“百事可乐”的创始人布列罕也是一位药剂师。他配制的饮料开始以他的名字命名称布列,后来推上市场时正式命名为百事可乐。
两大可乐型饮料都含有多种成分,原产秘鲁的古柯(coca)叶、非洲的柯拉子(cola)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分。当然,双方的配方都是极为保密的。没有申请专利,靠自身的保密来维护配方的独占权。原始配方仍是两大公司独有的巨大财富,深锁在鲜为人知的保险柜中。
两大可乐饮料从一开始就激烈竞争。可口可乐原来在市场上占有很大优势。百事可乐奋起直追。总体上讲两大可乐在饮料市场上都算得上胜利者。据20世纪90年代统计,可口可乐公司市场占有率为34.4%。最近的统计表明两大可乐公司销售量互有胜负,基本上是平分秋色,难分伯仲。
两大可乐成功的奥秘
1.奥秘的配方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其他国家地区生产的可乐型饮料都是严格按照配方制作的,经严格检验后方推上市场,并且多数联营在都使用总公司提供的主剂。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联营厂,多数只是用总厂提供的主剂配制饮料和进行灌装。这样便于保证质量和卫生标准。
2.精心的广告宣传
两大可乐饮料在广告宣传上都不惜工本,百事可乐在初起时曾遭受过很大挫折,几乎破产。1939年,一位广告专家华尔特.麦克出任公司总裁,出色的广告使其东山再起。1980年百事可乐公司花费在广告上的支出就达2.33亿美元。可口可乐公司对广告宣传也不遗余力。它的红底白字的Cocacola广告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1980年用在广告上的支出达1.84亿美元。
在美国、加拿大的电视上至今人们不难看到两大可乐公司新招迭出的广告,以及消费者的爱好测验等宣传花招。在中国,两大可乐公司的广告多年来几乎没有在电视上消失过。
3.市场的组织和推销技巧
单靠产品质量和广告宣传还不够。可口可乐风靡世界,行销135个国家和地区。这与其坚特“当地人拥有和当地人经营”的特许经营权有极大的关系,只要世界各地的经营者向总公司交纳特许经营费就可获准经营可乐型饮料。由各地店主自己提供发展资金,自行经营,总公司提供统一的广告宣传。这种大公司和小商号联营的特殊形式,调动了世界各地商人的积极性,使可口可乐迅速行销于世界大部分国家。
饮料的行销方式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市场上的行销方式变化很大,各种超级市场、快餐店、自动售货机等盛行。过去仅在冷饮店卖汽水的方式已经落伍了。两大可乐公司抓住了新的行销方式各显神通。可口可乐公司在超级市场上略胜一筹。百事可乐却在快餐店和自动售货机上占有一定优势。
4.不断推出新型包装
两大可乐公司都很注重包装的改进,相继推出10~64盎司的大瓶装、罐装、塑料装、新型纸包装等新品种。包装方式不断更新,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5. 抓住青少年顾客
几十年前可乐的顾客都是青少年。如今他们的习惯已经形成,到了中老年继续爱喝可乐型饮料。这种年龄分布上优势是其他新型饮料很难与其相匹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