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忍”

来源 :中学生读写·考试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历来是一个倡导“忍”的国家。将相和的故事,妇孺皆知。蔺相如那种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争高下,甘愿忍受种种羞辱的高风亮节,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忍”是一种涵养,是一种宽宏的气度,是紧张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是一面镜子,能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它又是一道防护林,可以阻挡误解和怨恨的灰沙。
  但是,“忍”要看情况,忍不能忍之忍,是一种糊涂,一种错误。四川宝光寺弥勒佛身旁有一副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度能容容天容地容人无所不容。”其意是提倡做人要乐观豁达、容忍一切,但我要说,它“矫枉”过了“正”。难道我们对于贪污受贿、走私贩毒、以权谋私之类的犯罪行为,也可以付之一笑吗?另外,“忍”也应该有个度,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忍”便成了懦弱的代名词。面对恶人的打骂欺侮、毁谤恐吓,我们决不能忍,相反应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可见,“忍”只适用于人民内部的一般矛盾,并不适用于张牙舞爪的敌人。
  所以,为投人所好而在谬误面前保持缄默,是世故圆滑,而不是“忍”;遭到毒虫叮咬而不加驱赶,是麻木无知,而不是“忍”;面对恶人的辱骂诽谤忍气吞声,是懦弱无能,而不是“忍”;目睹正义被践踏而不敢挺身而出,这是对善良的背叛,而不是“忍”。真正的“忍”,应该是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所作的适度的退让。
  作为新世纪的一代青年,我们当然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但应该是批判地吸收和继承。要懂得什么该“忍”,什么不该“忍”,同时要把握好“忍”的度。只有这样,才能坦然面对人生道路上的种种不如意,潇洒走一回。
  [简评]
  这篇文章对“忍”作了辩证分析,既肯定了“忍”的价值,又说明了“忍”的原则,重点阐述了什么情况下不该“忍”。排比句的恰当运用,有效地增强了说理的力度和行文的气势。
  (江苏唐惠忠设计)
其他文献
1.献给生活的赞美诗  雨中的街道、房间和破旧的窗框  并不令人沮喪,它们各有妙处  我会这样说的,雨里隐藏着生机  黑夜有深深的睡眠  而白昼,呵,每一片书页都夹着光明  这里没有孤立,所有事物  在同一空间友好地相处  告诉我,置身其中  除了爱,我还要什么  阳光触动着肌肤,我不知有恨  2.颂 诗  虽然历尽艰辛,我依然  来到这里。这里是周天子的雪山  尧舜开拓的疆域。因为天生的血缘  
层级过多、冗员、组织庞大是许多国企的通病,这与国企的行政化和机关化有关,与国企的市场地位和市场化竞争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也有关。利用考核工具压减层级之所以难,就是因为
1. 淀 jīn 绽 qióng  2. D。A励——厉(同“砺”,磨砺),消——销;B慢——曼(柔美),由——油;C错——措(处置),头——投,非——匪;D慢——漫(随便),炫——眩,意——诣(指学问等所达到的境界),如——茹(吃),心——辛。  3.(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纸上得来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