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驿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_FF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鸣驿,又名鸡鸣山驿,是中国现存的最大驿站。2001年6月,这个驿站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0月底又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选入世界100处濒危文物。根据2003年7月国家文物局等方面的专家评审通过的鸡鸣驿保护规划,104座单体建筑、24座院落、9个重要遗址为保护对象,计划分三期用10年时间完成修缮工程。
  
  鸡鸣驿的修建及沿革
  
  驿站是古代传递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和休息的地方。鸡鸣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离县城西北18.5公里。距北京100多公里,京包铁路和京张公路(110国道)从这座城的南北通过。
  鸡鸣驿始建于元代。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入西城的大道上开辟驿路,设置“站赤”,即驿站,至今已有约700年。明、清两代这里都是北京通往西北的重要中转站。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鸡鸣驿扩建为定货府进京师的第一大站。早在先秦时代,鸡鸣驿所在的道路就以“上谷干道”闻名于世,此后历代王朝都把鸡鸣驿作为东经居庸去燕(现北京周边)、冀(河北一带),西到大同、新疆,南通飞狐(河北蔚县南)、紫荆关(位于河北涞水县,长城关隘之一),北达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俄罗斯的必经之处。
  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鸡鸣驿建土垣,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砖修城池,全城周长2330米,墙高12米。城内东向西两条大街把整个驿城分割为三大块。东西“马道”为驿马进出通道,城南的“南官道”即是当年驿卒传令干道。在东、西城墙偏南处设东、西两座城门,门额分别为“鸡鸣山驿”、“气冲斗牛”。上各筑两层越楼。四面墙体均筑战台,北墙正中上建立皇阁楼,南墙正中上筑寿星阁楼,两阁楼遥相呼应,城四角分筑角楼。在城东北角,随意捡一小石头敲击城墙,就能听到小鸡似的“咕咕”叫声,至今谜底未解。据史书记载,清康熙年间,在驿丞主管下有驿卒158人,城内守兵43人,长夫45人,驿马82匹,年支马料44石,年支饷银3287两。可以想象,当时每日马铃声声,飞尘滚滚,身穿邮服、腰挂“火印木牌”的驿卒,乘骑传递,风风火火,昼夜不停。
  清康熙年间,设驿臣主管驿站事务。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为加强驿城的防御,对城垣进行了全面维修,并在城东南角城墙上筑角楼魁星阁一座。为防止山洪浸侵,又于城东筑护城坝一道。直到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汰驿站,开办邮政”,鸡鸣驿这个古驿站才从历史的舞台上退出。
  
  处处洋溢着当年的辉煌
  
  鸡鸣驿承担军驿、民驿两种功能,对我国的军事、政治、经济、通信等方面都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殊的战略位置使之独驿成城。城内设有驿丞署、把总署、公馆院、马号、戏楼、店铺等,还有8座寺庙即永宁寺、龙神庙、白衣观音庙、财神庙、关帝庙、普渡寺、泰山行宫、城隍庙。其中永宁寺是驿城中最早的建筑,距今800多年。驿城中寺庙内明清时期遗留下的壁画至今色彩依旧,人物栩栩如生。从寺庙的规模和布局可以看出当时鸡鸣驿三教皈依的社会思潮。由于鸡鸣驿地处交通要道,它在担负军、民驿站的同时,也成为商家的发聚之地。据驿城内碑刻记载,该驿仅当铺就有6家之多,同时还有商号9家,油铺4家及茶馆、车马店等。
  


  驿城内的贺家大院,即当年的驿城署,也是整个驿城规格最高的古建筑,为砖木结构的五进连环院,东山墙下为通道。每座院落正房三间、耳房两间,均建筑在台阶之上,出廊、房角和前墙砖码头上都在砖头上雕有各种图案,别具一格,古色古香。大门前有玉石狮子一对,威严庄重。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慈禧太后惶惶不可终日。农历七月,慈禧及光绪皇帝在御林军护卫下仓皇逃往西安,途中曾在鸡鸣驿贺二少家住了一天。贺家当时是鸡鸣驿有名的财主,共有连环院五进,全都是雕龙画凤的砖瓦房。是夜,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住宿在第二进院内,慈禧住在正庭北屋东间,光绪皇帝住在东厢房,随从文武官员和妃子各有住宿地点。
  专供过往官员、驿卒就餐住宿的“公馆院”即驿馆,是一座明代建筑,这座三进院落的北屋,为明代砖木结构的建筑,三进院落,现今保存完好。门窗、隔扇、木销插头做工考究,各木销插头上人工雕刻有琴、棋、书、荷、莲、蝙蝠、蜻蜓、蝉等不同形象,栩栩如生,极为精致,反映出我国古代匠人的高超手艺。
  驿城内古建筑还有佛、道、儒教寺庙13处。现在保存较好的有泰山庙、文昌宫(文庙)、老爷庙、财神庙、城隍庙、龙王庙、姑姑庙等。当年经济、文化繁荣,商贾云集,庙宇辉煌,公馆宏伟。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九的鸡鸣山庙会和腊月十六、二十一、二十六三个集日,更是满街摊贩,大唱庙戏,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保护工作不可松懈
  
  鸡鸣驿现存驿城近似正方形,边长460米到486米不等,高11米,周长近两公里。它是当今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驿站,1996年8月,国家邮电部为纪念中国邮政创办100周年,发行了纪念邮票《古代驿站》一套两枚,其中一枚就是鸡鸣驿。
  历经岁月风霜,今天的鸡鸣驿城中,历史建筑二级残损以上的占到70%以上。慈禧太后西逃时下榻的古建筑,遗址保存完好,面向游人开放。城墙除西城墙中部有段塌陷外,其余均整齐地矗立着,棱角分明,不歪不倾。它的城门,拱洞高耸,宽厚的大门洞开,门上镶着的铁板、铁钉依然牢牢紧钉在门上。城内的佛、道教寺庙和驿站其他建筑,不少仍保存完好。
  近年来这里独特的风貌受到电影界的青睐,《血战台儿庄》、《血战长城》、《大决战》、《国士无双》、《蓝色的花》、《超级女谍》、《大潮600天》等影片先后在古城拍摄,鸡鸣驿成了“电影城”。
其他文献
据史载,广西人出国历史源远流长,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4年),广西合浦港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当时已有一些广西人经海上移至暹罗(今泰国)等地。唐、宋以来,广西人已是规模性的批量向国外移居。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广西人移居到东南亚特别是印支各国的越来越多。据1990年统计,在国外的广西籍华侨、华人有260多万人,其中在亚洲(主要是东盟的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
期刊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该岛北端与中国大陆相连,由于江水冲刷,1915年才形成小岛。因它两头尖,中间宽,形似古代的元宝,故得名珍宝岛。岛东与前苏联隔江相望,相距400余米,每到冬季,江面的冰层达两米以上,汽车、坦克都可通行。岛上的水泡与乌苏里江相连,是鱼类繁殖聚栖的地方。  2002年12月,这块弹丸之地,在一片和平静寂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
期刊
2002年国庆大假,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老红军王泉云所在的四川省的北监狱采访。老人每每提起抗战初期奉刘伯承之命,前往看望徐向前父亲之事,激动不已,沉浸在战争年代的回忆中……  那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原红四方面军因敌人封锁而未过黄河西行执行打通国际线路的部队被整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参谋处长李达,政委张浩,政治部主任宋任穷。当时我是师部警卫营
期刊
朋友告诉我:“丁一三去世了。”“啊!老丁走了?”我当即一怔。  丁一三是谁?你也许不知道,但要是提到电影《英雄虎胆》,你恐怕就不能说不知道了。丁一三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总干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剧作家、《英雄虎胆》电影的作者。1995年,他的话剧新作——《甘巴拉》(执笔,与他人合作)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创作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和“解放军新剧目奖”。    “双高峰”—
期刊
现代化的飞机由于有着先进的空中领航设备(FCMS飞行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与空中卫星定位(GPS)技术的使用,在国内及国际飞行中取代了领航员的位置。可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专机飞行中,机组领航员就像飞机的千里眼一样在飞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飞行中不能须臾离开的业务岗位。由于当时我国地面与空中导航、领航设备的落后,我驾驶伊尔-18飞机在一次执行贺龙元帅出访印度尼西亚的专机飞行中,空中与地面在航线
期刊
石瑛(1879—1943),字蘅青,湖北阳新县人,晚清举人。曾长期留学欧洲,结识并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从20世纪20年代起,历任厅长、市长、省议长等职,为国民党内名重一时的元老级人物,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湖北三杰”之一。石瑛为官,廉洁奉公,终生安贫若素;勤政务实,所在皆有政声;而尤其使他在民国官场显得特立独行的乃是他那不阿权贵、疾恶如仇的刚烈之举。  石瑛为官刚直在民国政界是出了名的。早在任
期刊
从1919年至1920年,李宗仁曾两次屯兵广西兴业县境。那时,他戎马倥偬、坎坷落魄,在时起时伏的粤桂战争中任粤桂边防军林虎部的营长。他第一次到兴业是奉命驻扎,第二次是兵败溃退时在此潜伏伺机。由于兴业县的独特地理位置,及他在本地的人缘关系,加上他治军得法,颇得民心,他在这里得到了士绅和群众的支持,先是躲过粤军的追击,继而发展和壮大了队伍。在六万大山边沿,他养精蓄锐,从几百条枪发展成几个支队和几千条枪
期刊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开始突围西征。10月25日,在江西的信丰与安远间,红军冲破了国民党军的第一道封锁线;11月5日至8日,敌在广东城口与湖南汝城之间构筑的第二道封锁线又被红军突破;13日至15日,中央红军从郴县、良田、宜章、乐昌之间又通过了敌人第三道封锁,进入湘南的嘉禾、兰山、临武地区。这时,蒋
期刊
杨贤江(1895-1931),中国教育理论家、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笔名李浩吾。浙江余姚人。1917年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监处事务员、教育科职员。1919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1921年任《学生杂志》编辑。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协助恽代英编辑《中国青年》。1925年参与发起组织上海教职员救国同志会,兼任上海学生联合会主席。曾参加上海第一、二、三次工人起义组织工作。
期刊
2004年8月是中国商标问世100周年。春日,上海推出了《商标法律百年史料展》,上海收藏家左旭初提供商标实物精品100件(种),引起商界人士的浓厚兴趣。  近日,笔者慕名走访了左旭初创建的“商标博物馆”,目睹一百年来各行各业的商标100多件(种),其中孤品30多件。这些商标历经清末、北洋、民国、抗战、汪伪、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立初期各个时代,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史料价值和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