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mtd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保障企业创新实现绿色成长,基于知识基础观,文章通过构建以知识转移为中介变量的概念模型,探讨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对136家长三角地区制造型企业调研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质量管理会对环境管理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分别正向影响知识转移和企业创新;此外,知识转移对企业创新有积极作用且知识转移在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与企业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关键词: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知识转移;企业创新
  一、 理论框架和假设
  在政府号召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新常态”与“建设众创空间”宏观背景下,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重目标的企业战略是大势所趋。企业迫于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开始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保护自然环境已经成为企业的一个核心关注点,基于此研究目标,本研究围绕企业“质量管理”“环境管理”、企业知识转移以及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展开讨论,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1. 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和质量管理既有相似也有不同。Rusinko等(2015)认为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具有长期的组织观点,并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福祉。其次,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具有相似的根源和目标。进入积极主动、预防性的状态和将环境问题纳入质量设计、制造流程和客户服务进行考虑是两者的长期目标。Pereira等(2012)认为两者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也有相似方面,如领导力、人员管理、利益相关者关注、持续自我评估、培训和改进等,其中,领导力在实现提高质量和环境绩效所需的企业文化变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体系中“零缺陷”和“无浪费”的目标是紧密联系并且平行的。企业在环境管理实践中会使用质量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减少和消除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和污染,但不同的是环境管理侧重于有害污染,而质量管理则更多地是关注与流程效率低下相关的浪费。Molina等(2012)指出,虽然这两种管理系统都旨在满足客户、员工和供应商,但环境管理不同于质量管理之处在于,它还考虑了政府、地区和公众的利益问题。而有些文献利用了某些特定的概念将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联系起来,如精益生产的概念既考虑质量问题,又考虑浪费问题。
  因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假设:
  H1:质量管理对环境管理有积极影响。
  2. 质量管理和创新。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仅靠质量管理远远不够,质量管理不仅是企业改善创新的重要基础,更是企业进行创新的催化剂。丰小斌(2015)认为质量管理可以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质量管理正向促进创新,但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积极的,质量管理是为了消除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浪费和效率低下,但这些行为可能对创新不利。质量管理可以减少过剩的资源,而实际上这些资源可以丰富创新。此外,对客户需求的高度关注可能导致企业限制自己对产品和服务的逐步改进,也会忽视创新研究和向客户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客户导向会导致纯粹关注产品的整合而不是产品创新。
  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质量管理对创新有积极影响。
  3. 环境管理与创新。当今社会环境下,环境可持续性和创新成为企业管理和协调活动中的核心概念。Porter等(1991)认为,环境管理远远超过监管标准的成本,会促使企业寻找降低环境管理的费用,继而带来企业创新,与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管相关的竞争机会都可激勵创新。朱雪春等(2014)指出绿色产品创新对组织绩效和组织竞争力有积极作用,管理者对环境的关注度正向调节了绿色产品创新与组织绩效、组织竞争力关系。环境管理的核心是识别顾客需求,接收顾客满意度反馈,以此来修改产品和进行流程改进。因此,环保意识强的消费者可以通过环保行为刺激环境创新。
  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3.环境管理对创新有积极影响。
  4. 质量管理和知识转移。质量管理通过改善企业的管理策略和发展计划来提升企业的质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绩效。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逐渐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转移作为能有效的扩展企业知识规模和知识质量的途径,已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知识转移能够帮助知识接收企业克服创新所要求的单一内部知识源,从而满足企业对知识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帮助知识接收企业获得合作伙伴的异质性、多样化的知识,这些知识互补性造成的差异有利于新知识的产生,满足企业创新的需求。
  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4.知识转移在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5. 环境管理和知识转移。由于处理生态问题所面临的复杂性和挑战性,环境问题随之变得越来越普遍和严重,但目前的文献中,关于环境管理和知识转移的关系尚未有很好的文献支撑,有学者指出,企业采用环境管理实践可以促使环境立法层面和人力资源业务层面涌现出新的知识,企业员工会关注和监测环境问题,从而促进了员工之间的知识转移,而一些学者认为环境存在的不确定性恰好阻止了公司成员之间的知识转移。因此,公司应建立并实施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以减少环境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促进知识交流,实施环境管理系统可以在组织成员之间产生更好传递新知识的机会。随着监管体系的发展和根据国际标准ISO 14001实施环境管理,都会促进知识转移。
  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5:知识转移在环境管理与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6. 知识转移与创新。知识作为创新活动的重要资源,有效的知识管理被认为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创新系统理论强调了知识在整体系统上的核心重要性,特别是参与创新体系的不同成员之间的知识转移,这也说明了显性和隐性知识的传播和吸收是创新的关键方面。知识转移活动允许组织成员共享、传播和复制信息。因此,企业转化和利用知识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创新水平。徐国军(2019)研究了知识转移对企业突变式创新的影响,指出企业间知识转移既可以提升知识接受企业的宽度,也有互助于提升其深度。个人层面上,如果个人愿意转移和交换知识时,他们可以激发集体学习和协同效益,并发展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想法。   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6.知识转移对创新有积极影响。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调查对象主要以实施质量和环境实践的企业为主,这些企业至少要符合一项ISO9001或者ISO14001的国际标准认证。问卷设计过程经过严格审查和讨论,首先参考相关领域内权威学者的量表,结合本文研究内容加以修改,然后在课题组内先后多次探讨测量题项的可操作性,并对逻辑与文字表述方面加以调整,最终形成问卷展开调查。问卷分为四个部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知识转移和创新。调研期间完成了160份问卷,回收问卷142份,剔除一些选项相同,题目回答不完整等废卷后,最终有效问卷为136份,有效回收率为85%。
  2. 变量测量。除特别说明外,本文每条项目都以Likert 7级量表,询问受访者对问题描述的赞同程度,1代表完全不同意,7代表完全同意,具体见下表。
  (1)质量管理。参考苏秦等,Ismail和Arawati的研究结果,使用客户关注和满意度、员工培训等7个方面来衡量。
  (2)环境管理。基于Jabbour等人提出的标度测量环境管理,用明确环境管理价值政策等6个指标进行测量。
  (3)知识转移。根据Donate和Sánchez de Pablo的研究,从员工和企业方面选定7个指标进行测量。
  (4)创新。参考Reverte等人的量表,运用公司近两年的创新表现5个指标衡量。
  三、 研究结果分析
  1. 信效度检验。采用Spss21进行EFA分析,结果表明每一变量的测量指标聚焦于同一维度,并没有出现负荷交叉现象,其次采用Mplus7进行测量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拟合效果良好,(?字2=359.231,df=121,■=2.969,CFI=0.909,TLI=0.895,RMSEA=0.061),各个变量的载荷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均大于0.6,根据国外Fornell和Larcker(1981)的定义,组合信度均大于0.7,表明内部题项质量良好,解释方差均大于50%,证明拥有良好的聚合效度。
  2.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与Pearson相关系数见下表,各变量相关系数均小于0.70,对角线粗体字为平均方差抽取值AVE的的平方根,均大于其所在行列的其他相关系数值,证明具备良好的区分效度。
  3. 回归分析。研究采用Spss 21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假设的检验工作,同时对研究的每个回归方程进行VIF检验,结果均值都小于2,说明每个变量间的共线问题并不是很严重,在可接受范围内。具体结果见表2。
  表2中模型1表明,质量管理对环境管理(?茁=0.474,p
其他文献
[摘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我国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发展一方面需要科技創新,另一方面也少不了科学普及,中央强调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地位。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对2008—2015年31个省市、自治区科普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研究,按照经济发展情况把全国划分为三个区域。研究发现:我国科普投入产出技术效率的上升和规模效率的波动影响科普投入产出效率的升高;综合效率不断波动,经济发达地区总体效率最高,欠发
[摘要]围绕对有效市场假说的联合检验假设难题、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检验、“贝塔通缉令”“因子动物园”“多因素模型大战”等重点和核心话题,对现代资产定价理论文献的研究脉络进行梳理和评述,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资产定价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建议。[关键词]资产定价理论;有效市场假说;资产定价异象;多因素模型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和资产定价模型是现代资产定价
[摘要]采用案例研究法以江苏省苏州、无锡、南通市高端纺织集群为研究对象,对高端纺织集群的主要特征、网络化协作实施路径进行分析,探索建立畅通互联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网络化协作模式。研究结论表明:具有典型特征的集群网络化协作模式由集群促进机构、协同运行机制、信息交流网络组成,其中集群促进机构采用联盟形式,是集群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协同运行机制包括政策引导机制、跨区域协调组织机制和多方协同创新机制“三大机制”
[摘要]收益法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得到广泛使用,其评估结果的高增值率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以软件信息行业2013—2018年的90个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为样本,详细分析各项评估参数,对比评估报告预测和实际利润实现状况,发现90份评估报告收益预测模型单一、收入预测依据简略、折现率预测主观性较强,存在比较明显的高估的现象。并据此提出了完善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建立行业数据库或统一的信息平台、强化企业风险
[摘要]为跨境电商能顺利解决第三方结汇平台的择优甄别问题,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商家意愿,再结合文献研究法重构并完善第三方跨境电商结汇平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加以数据训练,使得训练后的模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预测性和泛化能力。模型可以帮助从事跨境电商领域的商家有针对性地甄别适合的第三方结汇平台,以减少商家在资金结汇环节上的成本。[关键字]跨境电商;结汇平台;模糊神经网络一、 引言互联网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动力转换、提质增效阶段,通过发展智力密集型的科技企业建设创新型国家愈发重要。本文讨论了科技企业的内涵与评价方法,并以矩阵分类方法为基础,构建了为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精细化服务策略为目标的企业分类服务方法。文章以中关村科技园区门头沟园为案例,对园区的科技企业进行了分类,并根据模型的分类,归纳出不同企业的服务策略。关键词:科技企业;分类评价;波士顿矩阵近年来,随着中国进入提升
摘要:随着企业层面数据可获得性的增加,我国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研究趋势正在由宏观走向微观。文章基于2008年~2018年制造业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同时运用OP、LP法测算了企业层面的TFP并对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进行对比,此外对整个制造业TFP的年度动态变迁以及各细分行业TFP的异质性也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LP方法下测得的TFP普遍要高于OP方法;从纵向来看,2008年~2018年我
摘要:当今社会已全面步入“互联网 ”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个生产领域的应用与渗透,促进了融合型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制造业与现代物流服务业跨界融合发展必将促进社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文章采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浙江省1988年~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浙江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之间的互动协同关系。结果显示,现代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为格兰杰原因而且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脉
摘要:硅谷的成功奠定了美国全球创新中心的地位,使得美国得以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保持世界经济霸主和领头羊的地位。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都试图在本国培育创新经济集群,复制硅谷。在不断变换的产业浪潮中,硅谷仍在引领全球创新经济的风口浪尖,但仍没有一个“山寨”硅谷超越了原版硅谷的地位和成就。这皆是因为在复制硅谷的技术和制度时,忽视了特定创新文化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创新文化;創新集群;复制硅谷  马克
摘要:乡村旅游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长三角作为国内旅游的“金三角”,应起到示范的作用。本文以田园综合体模式为切入点,从自然人文资源、客源基础、交通设施方面分析了长三角乡村旅游的优势,同时也指出其发展存在区域联动缺位、产业融合不足、波动性较大、配套机制缺位等问题。最后,基于江浙沪田园综合体的典型案例分析,提出增强区域统筹、丰富业态、建立利益联盟等建议,以促进长三角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