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细胞亚群与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landf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屑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免疫性疾病,其皮损中可发现明显增多的树突细胞和效应性T细胞浸润,提示树突细胞参与了银屑病的炎症反应。正常皮肤组织中,主要分布3类树突细胞:表皮朗格汉斯细胞、真皮髓系树突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在银屑病皮损组织中,3类树突细胞与T细胞、角质形成细胞、中性粒细胞的相互作用可引发和加重皮肤中的炎症反应。此外,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在以Toll样受体依赖方式分泌的Ⅰ型干扰素还可能促进髓系树突细胞的活化及炎症介质的释放。

其他文献
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治疗缺乏理论依据和针对性。近年来研究发现,玫瑰痤疮患者可能存在易感基因或神经血管调节受体相关的基因突变,在诱发因素(如螨虫、糖皮质激素、紫外线等)的刺激下,一方面表皮抗菌肽异常活化,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另一方面神经通过释放神经肽,直接或间接参与皮肤免疫反应、影响血管舒张功能,并最终导致玫瑰痤疮的发生。这些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阐明玫瑰痤疮的机制及研究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疱疹性湿疹是在患有特应性皮炎或其他湿疹样皮肤病的基础上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在原有皮损上快速出现密集或散在分布的形态单一的脐凹状水疱,是特应性皮炎的严重并发症,可损害重要脏器甚至危及生命。目前,疱疹性湿疹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丝聚合蛋白和紧密连接闭合蛋白claudins的减少,导致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和干扰素及抗菌肽的减少,Th2型免疫反应占主导、调节性T细胞水平异常等多因素共同参与发病。
目的探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能否提高低辐射剂量全脑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CTP)的成像质量。方法连续收集临床拟诊为缺血性卒中患者35例,采用256层Brillance iCT行低辐射剂量全脑CTP,并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projection, FBP)和iDose4算法进行图像重建。比较2种重建算法图像的噪声和信噪比以及各参数图的成像质量。结果全脑C
特应性皮炎是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皮肤屏障功能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造成的持续抗原刺激、免疫细胞调节功能失衡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免疫细胞调控网络结构复杂,其通过细胞因子合成分泌的相互调节、受体表达的相互调控、生物学效应的相互影响发挥重要作用。关于CD4+辅助性T细胞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近年来基础及临床研究均有进展。
银屑病是一种基因、环境、精神心理等多种体内外因素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各种免疫细胞特别是各型CD4+辅助性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调节银屑病的发病及转归,如IL-23/Th17轴、IL-4/Th2轴等信号通路。抗原提呈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介导的固有免疫和T细胞介导的获得性免疫是维持免疫稳态的基础,综合银屑病相关的免疫细胞、获得性免疫细胞及其信号传导的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阐述银
年轻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单基因遗传病,它的发生与一定的基因突变相关联.目前已发现至少6种MODY相关基因,即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MODY1,葡萄糖激酶(GCK)/MODY2、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MODY3、胰岛素启动因子-1(IPF-1)/MODY4、肝细胞核因子-1β(HNF-1β)/MODY5及MODY6/(BetaA2/NEU
目的 探讨急诊创伤患者的快速准确的评估和分诊方式,避免延误创伤患者的救治.方法 自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采用修正创伤评分法(RTS)和创伤评估程序相结合,应用于对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的创伤患者的评估.结果 修正创伤评分<5分(重伤)314例,值得注意的是采用修正创伤评分>5分(轻伤) 1021例创伤患者中,再次进行创伤评估程序仍存在危及生命伤21例.结论 采用修正
银屑病是一种与多基因遗传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确切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在转录组水平上探索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表达序列标签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第二代测序技术等。通过各种研究方法,现已发现微小RNA-21、微小RNA-203、微小RNA-31等非编码RNA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存在明显差异表达,且与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增殖密切相关,为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