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苜蓿的地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草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u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对中国古籍库与中国方志库中的苜蓿记载的考察,发现苜蓿名实的流变呈现出两种迥然不同的面貌。即古籍记载中苜蓿名实相对单一明了,对苜蓿花色的指向比较明晰;方志中则比较复杂,出现了大量苜蓿异名,常与其他植物相混淆。其名实的流变实际上是苜蓿在中国传播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对各地方志中的苜蓿记载次数进行计量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到,明清时期的苜蓿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江淮等地,在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西南边疆等地也有一定分布。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分布格局的成因:首先,明清卫所的设置与变迁使得苜蓿作为军马草料
其他文献
盐碱土的改良和利用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脱硫石膏是常见的盐碱土改良剂之一。硅钙渣是粉煤灰提铝的副产物,富含钙和硅等有益于抗盐碱的元素,经烟气脱硫后性质与脱硫石膏相似,有
为探讨滴灌条件下水肥互作模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设置4个水分梯度(W1、W2、W3、W4)和5个肥料梯度(F1、F2、F3、F4、F5),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水肥耦合条件
硫化氢(H2S)信号在作物种子萌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外源H2S供体NaHS引发提高作物种子活力的作用及其生理机制,以裸燕麦种子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NaHS(0、50、100、200
外来种入侵使入侵地物种多样性水平下降、生态系统稳定遭到破坏。通过测定不同入侵程度的喜旱莲子草根茎叶以及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探查喜旱莲子草各器官化学元素
本文从“一带一路”背景下茶叶企业境外合作项目的现状出发,在明确“一带一路”倡议中茶叶企业境外合作项目风险的基础上,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为茶叶企业境外合作项目审计
酸碱性是土壤的重要化学性质,土壤pH值的升高和降低会影响土壤养分的分布及转化情况,进而影响群落组成及生态系统的功能。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土壤pH值,而不同草原类型的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土壤pH值变化的响应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土壤酸碱性不同的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3种草原类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酸碱添加试验改变土壤pH值,研究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相应变
探讨了自由贸易区背景下海南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通过建设有特色的海南旅游产业,实现旅游创新,进而全面促进自由贸易区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生态学在农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时代经济背景下,生态学理念和茶产业发展的不断融合,为其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此,针
巨菌草生物量巨大,根系发达,是一种理想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禾本科C4植物。为了探讨巨菌草转录组信息,对其幼叶、根样本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经组装
大学生就业问题最为社会关注的要点,为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效果,在就业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上借鉴茶产业发展经验,以茶产业为主导凸显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化学生就业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