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主题的教学设计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d198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足生活主题的教学设计是指在深刻解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以教材中的生活主题内容为教学单元,通过主题概念的厘清、主题困惑的解决和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实现解决核心问题和构建核心观念的教学方案设计。其一般可经历主题概念辨析、核心知识解析、主题话题探讨、经典试题例析和主题寄语等五个基本教学流程。
  关键词:生活主题;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
  综观现行《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其编写体例在帮助广大教师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接受教材体系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但另一方面因其编写体例对教学设计方案的重大参考性甚至是相似性,也在客观上造成了部分教师以教材体系替代教学设计的状况。基于此,我们倡导立足生活主题的教学设计,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益。
  所谓立足生活主题的教学设计,是指在深刻解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以教材中的生活主题内容为教学单元,通过主题概念的厘清、主题困惑的解决和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实现解决核心问题和构建核心观念的教学方案设计。深刻理解和操作立足生活主题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把握其教学流程及其在课堂中的操作步骤。
  一、立足生活主题的教学设计流程解析
  立足生活主题的教学设计建立在生活主题统整的基础之上,因此把握教材内容的立意、梳清教材脉络、整合教材内容是该教学设计的基础。一般说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立足生活主题的教学设计可经历“主题概念辨析—核心知识解析—主题话题探讨—经典试题例析—主题寄语”五个基本教学流程。
  1.主题概念辨析。主題概念辨析是立足生活主题的教学设计的第一个流程。其主要是围绕教学单元内的生活主题概念展开,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是这一流程的理想状态。在这一流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有:一是阅读教材体系,教师应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联系等;二是提炼核心概念,教师应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找到教学内容中的生活主题;三是设计辨析情境,教师应依据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误区设计生活辨析情境,帮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建构起科学的核心概念。通过这一流程,课堂教学主要想达到“理清核心概念,抓住学习主线,掌握重点知识”的目的。
  2.核心知识解析。核心知识解析是立足生活主题的教学设计的第二个流程。核心知识解析流程主要是围绕教学单元内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以及主干知识之间的联系展开,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特别是帮助学生建构起主干知识之间的联系是这一流程的理想状态。在这一流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有:一是梳理知识联系,教师应在上述阅读教材体系的基础上,找到主干知识间、主干知识内的联系,并考虑以合适的线索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二是设置主题情境,教师应设置一个或多个围绕教学单元内重点知识的主题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探究过程中理解知识;三是回归教材知识,教师在带领学生生成新知识的过程中,还应当深刻关注教材中的知识或成长建议。通过这一流程,课堂教学主要想达到“把握主题内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重点知识”的目的。
  3.主题话题探讨。主题话题探讨是立足生活主题的教学设计的第三个流程。其主要是围绕学生在教学单元内的困惑而展开,解决该学段学生的普遍困惑和班级中学生的真实困惑是这一流程的理想状态。在这一流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有:一是设计趣味话题,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在学习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和主干知识之间联系时的真实困惑,从吸引学生探究欲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趣味话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解决困惑,形成知识认同;二是帮助协作探讨,教师应深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关键能力;三是应用重点知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应用教学单元内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一流程,课堂教学主要想达到“解决学生的知识困惑,引导触类旁通;培育学生学科能力,掌握难点知识”的目的。
  4.经典试题例析。经典试题例析是立足生活主题的教学设计的第四个流程。这一流程主要是围绕教学单元内的知识考查而展开,让学生学会应对这一教学单元内的考试评价并学会相应的解题技巧是这一流程的理想状态。在这一流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有:一是解答典型试题,教师应准备好该教学单元内的典型试题,并引导班级中的绝大多数学生经历完整的典型试题的训练;二是分析盲点知识,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其解题过程,特别是在知识解析和解题思路上应给予重点说明;三是巩固解题习惯,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科学的解题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梳理出较为科学的解题习惯。通过这一流程,课堂教学主要想达到“回归试题情境,应用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目的。
  5.主题寄语。主题寄语是立足生活主题的教学设计的第五个流程。主题寄语流程主要是围绕教学单元内的情感激发而展开,帮助学生回顾主题知识并产生主流情感认同是这一流程的理想状态。在这一流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有:一是共读知识寄语,教师在呈现知识寄语之后,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刻领悟主题知识的深刻内涵;二是共悟知识价值,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主题内知识在个人成长、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从价值层面思考知识的有用性;三是学生当堂作业,教师应留足相应时间,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相应的课程作业,切实为学生减负增效作出努力。通过这一流程,课堂教学主要想达到“回顾学习过程,培育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同,提升学习品质”的目的。
  二、立足生活主题的教学设计实践例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立足生活主题的教学设计聚焦学生在课程学习活动中的学习主题,强调让学生一节课围绕一个课程内容主题开展学习活动,这有利于增强教师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在一节课的课程学习活动中形成学习主线以提升课程学习品质。以下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网上交友新时空”的教学设计为例,具体分析说明立足生活主题教学流程的操作步骤。
  【环节一】主题概念
  1.问题:谈谈你对“网上交友”的理解。   2.辨析情境下的对话(如学生回答用QQ,老师则问学生微信是不是;如学生回答网友都是骗子,老师则举例说明网友也可能真实……)。
  环节小结: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往的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交友的形式、平台会越来越多。对于交友而言,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我们怎样使用它。
  该教学设计中的“主题概念”环节即可看成是立足生活主題的教学设计的主题概念辨析流程。其中,谈谈你对“网上交友的理解”的提问即是了解学生对“网络交友”这一核心概念的前概念状况,进而通过“如学生回答用QQ,老师则问学生微信是不是”等辨析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互联网为我们与他人交往提供了一个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交友的形式、平台会越来越多”等概念知识。值得指出的是,“辨析情境下的对话”即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辨析情境,特别是针对“学生回答网友都是骗子”“网友值得信赖”等辨析情境,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对于交友而言,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我们怎样使用它”的课程内容及其教材观点。通过这样的操作,这一环节较好地帮助学生对“网络交友”这一生活主题概念形成较为科学的理解。
  【环节二】主题行进
  1.展示案例:
  ①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曾说过:“你甚至不知道和你交流的对方,是一条坐在电脑前会敲击键盘的狗。”
  ②一个生命垂危的富翁,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对大儿子说:我把所有的房产都留给你。对二儿子说:我把所有的金钱都留给你。对三儿子说,你是我最宠爱的,我决定留给你最珍贵的财产。这个QQ号,好友列表里,有好几百位网友……
  2.提问:看了上述案例,你对“网上交友”有何思考?
  环节小结: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一些心理需要,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将网上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如上的“主题行进”环节即是立足生活主题的教学设计的核心知识解析流程。在该课例中,教师通过“比尔·盖茨的话”和“生命垂危的富翁”等两个案例,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看了上述案例,你对‘网上交友’有何思考”进行探究与分享,进而帮助学生理解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所得后,教师带领学生回归教材,得出“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一些心理需要”“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等教材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操作,达到了既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又帮助学生建构起主干知识之间的联系的目的。
  【环节三】主题澄清
  1.出示话题:
  ①无意中打开妈妈的QQ号,765个好友;有意翻看爸爸的微信,1634个好友!父母可以上网交友,为什么我不可以?
  ②网络朋友已三年,互学聊天有了解。心烦意乱无措时,指点迷津让我静……可以跟这样的网友见面吗?为什么?
  ③课程不会网上学,作业不会网上抄,网上种花,网上购物,网上看电影,网上交朋友……这样的网络生活,你怎么看?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3.学生分享探究结果。
  4.教师总结。
  环节总结: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我们需要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我们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慎重地与网友见面。对于我们的学习、交往等生活而言,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我们不能关闭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该课例中的“主题澄清”环节即可以视作立足生活主题的教学设计的主题话题探讨流程。在该环节中,教师分别设置了“无意中打开妈妈的QQ号,765个好友;有意翻看爸爸的微信,1634个好友!”“网络朋友已三年,互学聊天有了解。心烦意乱无措时,指点迷津让我静”“课程不会网上学,作业不会网上抄,网上种花,网上购物,网上看电影,网上交朋友”三个趣味话题分别解决七年级学生面对网络时“别人可以上网,为什么我不可以”“能不能与网友见面”“应该如何看待网络生活”等现实困惑。该环节在帮助学生协作探讨的过程中应用重点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较好地达到了解决该学段学生的普遍困惑和班级中学生的真实困惑的目的。
  【环节四】主题练习
  1.出示测试题: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交往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对网络交往认识正确的是
  A.网络交往利大于弊,我们可以无节制地上网
  B.网络具有虚拟性,我们不必为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
  C.只有在网络交往中才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
  D.在网络交往中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
  2.学生答题。
  3.师生分析与矫正。
  这节课中的“主题练习”环节即可以看作是立足生活主题的教学设计的经典试题例析流程。在这节课例中,教师通过一道选择测试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交往,并依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引导学生自我分析知识的学习情况和答题的思维情况,以达到学习知识和应对课程评价的目标。
  【环节五】主题寄语
  1.师生共读课堂寄语:网络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工具。网络生活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片风景。我们不应该成为网络的奴隶,而应当成长为网络生活与网络交友的主人。
  2.教师布置作业,大多数学生当堂完成相应作业。
  该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立足生活主题的教学设计的第五个流程。该节课例中,通过师生共读课堂寄语,教师引导学生悦纳网络的工具性并树立成为网络交往主人的生活态度,进而形成好的价值观教育。“教师布置作业,大多数学生当堂完成相应作业”即引导学生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课程作业,切实做到了减负增效。
  总之,立足生活主题的教学设计在强调“让学生一节课围绕一个课程内容主题开展学习活动”的同时,更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但整合并不是盲目地求内容多,整合也不是简单地把几框合成一框上,整合也可以在一框之内进行。立足生活主题的教学设计整合的最好结果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后,针对课程学习主题,形成“一个主题 若干注意事项”的课程学习结果。
其他文献
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I卷政治试题在知识涵盖、知识运用、题肢设置、材料选择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结合试题命制的一些原则与技巧,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分
2018年高考文综全国I卷思想政治部分,用教育考试的奋进之笔,为我们描绘出了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未来发展的崭新蓝图.整套试卷通过创设不同层级的问题情境,将高考的“四翼”核心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最高形式,艺术家所观察到的自然并不完全与现实自然相吻合。在绘画的观察认识上,我们强调从宏观总体的角度对观察进行认识,强调作者主体的体验,以及观察物象
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民事立法进入民法典时代.《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又是民法典的总纲,规定
期刊
摘 要:活动教学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种教学方式,与“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的课改理念相契合。基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实际,教师可在教学中运用参与体验型、讨论探究型、行为实践型与综合创新型四种活动教学方式。探析活动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践路径,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新课程改革意义重大。  关键词:活动教学;道德与法治;实践路径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促进课程的实践性,实现“课程
人工智能自1956年问世以来,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并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它的基础研究难度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体系.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处于什么状态说法不一,但其有代表性的观
一、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懂得“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的道理。  2.能够列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说明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3.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进而激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2.难点:
期刊
2011年9月21日下午,云南卫视“绿色传媒创意未来”2012推介会在北京举行。在精心打造的名为“五洲一号”的多功能数字媒体基地录影棚里,云南卫视以多种最新技术和精美眩目视
目的: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且近年发病率趋于年轻化。近年来,信号转导通路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已成为医学界的热点之一。其中尿激酶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