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术思想背景的苏轼家教思想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眉州苏氏声名显赫,家教得法.苏轼的家教思想渊源于家族、家庭的传承和长辈的垂范,具体包括儒家伦理思想、经史为主的家学、父祖辈的躬行践履等.其家教思想在他一些著述中多有呈现,其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做人先立德,德以孝为本;治学经史为要,道技并进;为官忠君爱国,勤政爱民;处世万事委命,直道而行.涵盖修身立德、治学进道、为官从政、处世交友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内容.苏轼的家教思想一直延续到其后世子孙,对延续家族命脉、文脉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网络流传一个当代分析哲学家推荐的阅读书单,是由西班牙网站Demasiado Aire做的一个专题,向当今世界知名哲学家进行调查,询问他们在本科阶段,哪三本书对他们的影响最大.其中有28个哲学家做了回复.国内熟知的伦理学家查尔斯·泰勒推荐了《知觉现象学》《卡拉马佐夫兄弟》《平信徒神学》,心智哲学家查尔莫斯推荐了他博士生导师侯世达的《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心我论》和帕菲特的《理与人》,科学哲学家范弗拉森推荐了《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空间的哲学》《数学的基础》,帕菲特本人推荐了《伦理学方法》
期刊
面对新冠疫情的爆发,中国没有太多考虑经济问题,选择采取严格防控措施.这与西方世界流行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即我们都接受某种程度的“灵活”封闭,主要目的是挽救老年人的生命.然而中国人却在创纪录的短时间内扩大了医院的容量,并带回了居住在国外的中国公民,这几乎都不在大多数西方国家的考虑之列.
期刊
小学美术教育的根源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及创新的能力,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将创新教育做到极致,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在仔细观察美术作品的同时拥有创新的潜力及能力.目前,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前景的大势所趋,在进行教学课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领悟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提高美术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期刊
刘永谋、米切姆和诺德曼对Covid-19疫情大流行所做的哲学思考——我认为也包含社会学和科学史的角度——十分清晰且有说服力.因此,我不会在个别问题上耽搁时间,而是做一个短小的但在我看来是重要的补充.三位作者准确地谈论了人口科学(Bev?lkerungswis-senschaft)对当前疫情控制的意义.统计数字、彩色地图、曲线与模拟系统、指标与基本传染数,又一次向社会展示什么是“生物在一个生命世界中的含义”(福柯).事实上,历史上几乎没有这种情况:人口科学的观点不仅被少数专家和政治决策者急切地吸收,也被受检
期刊
中原城市群重点城市是中国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利用2017—2019年河南省各地市环保局国控站点和地面监测站提供的首要污染物浓度和气象要素24 h连续监测数据,分析得到首要污染物占比和首要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得到各首要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及气象因子对首要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中原城市群重点城市首要污染物主要由PM2.5、PM10和O3组成;一天中,PM2.5呈双峰变化,主峰值出现在8:00—9:00,次峰值出现在1:00,谷值出现在下午16:00;PM1
在具有启发性的文章《新冠视角:全球性瘟疫的哲学教训》中,刘永谋、米切姆和诺德曼在论点10中提出了民主理论方面的棘手问题,即严格的技术治理管控与一旁涌动的反叛的民粹主义之间的紧张关系只能通过他们所称的“温和的技术治理”来调解.
期刊
文章把递归分成三个种类:物理递归、计算递归和人的智能递归.尽管它们都体现“简单来自复杂”或者“简单解释复杂”的自然原则,但人的智能实际上构成了一个与自然递归有本质区别的递归,因为后者从根本上是以二阶或者更高阶的规则来实现的.这种由火的掌握所带来的高阶递归使得人类思想文明摆脱了自然的有限性原则,从而实现思想的无限性.
这篇短文非常复杂,充满了各种想法,以至于想要回答所有相关的问题可能需要写几篇文章.因此,在这里我只讨论三个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与技术哲学的作用相关,或者涉及多学科的S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科学技术研究)的更广泛领域.
期刊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帮助少先队员们了解第一个百年梦想,使他们深入感知党的光辉历程,学校围绕具体校情、师情、生情,立足“读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区域教育资源和价值,共同打造“行走的红色馆校课程”德育实践活动,将红色精神传递渗透进教育的点滴之中.
幼儿园课程审议过程中普遍存在三个问题:课程实践中过度依赖教材,课程支持中儿童主体落实不足,课程推进中审议机制缺乏活力.可从儿童视角出发,紧扣“攻破”“搭建”“赋能”三个关键词,探索幼儿园课程审议的新路径:基于儿童视角,攻破课程审议的拿来主义;立足儿童视角,搭建课程审议的“点”与“线”;深耕儿童视角,赋能课程审议的“长期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