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来源 :软件·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s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积极落实生本教育,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 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⑴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⑵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⑶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⑷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⑸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三、指导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就如同战前的侦察,打仗不侦察往往会出现不必要的牺牲,学习不预习也会造成不必要的牺牲,牺牲的是时间和精力。预习了才知道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因此,只有指导好课前预习,课堂才能有效地指导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预习,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明确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高了。
  2、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词句,重点,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3、教给“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宋朝学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用青笔画出,以后用黄笔,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选用的,因此,教师事先可以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
  四、转变师生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强调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必须从纯粹的知识传递者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转变。有人曾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比作“婚姻介绍人”,这是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教师只是把教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交流。教学中提倡教师少问,学生多问,学生通过读、思、议,自由发挥、自由伸展,不必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凡事都得符合或趋近教师的解答,统一到标准答案上去,学生可以标新立异,大胆假设,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行,从中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教师不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学生读中相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在读中悟到的方法往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结合问题加以疏导,就水到渠成。总之,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发挥其独立精神,奇迹就会出现。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法对59例新生儿窒息进行产科原因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的前三位原因分别是脐带因素(27.12%),宫缩因素(18.65%)和妊娠合并症(16.95
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教无趣,必不乐教,学无趣,必不乐学。数学教学只有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一、初中生英语听力障碍的表现  1、语音障碍。有些学生平时不注意英语单词的正确读音,甚至不会正确发音,这样即使词汇量再大,也会影响正确理解所听内容,有的学生读单个的词读得准,但不懂连续、弱读、失去爆破、重音移动等可使单词的读音在语流中发生变化,也无法正确辨认和理解所听的材料。随着对外开放,新课程的改革,新目标英语的启用,美音逐渐增多并有流行的趋势,有些学生因不熟悉英美语音的差异,就产生了听力障碍。
最近几年,随着Intemet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基于Web的信息发布和检索技术Java技术以及网络分布式对象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加灵活的多级分布式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是语文教学的
【摘 要】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推广和普及,新课程标准改革也在加快前进的步伐,在此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应当怎样具备新课标的要求使教学模式获得转变成为物理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以实际的教学案例分析、探讨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经。  【关键词】 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 新课标改革  传统的以“一对多”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早已不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和高考的发展需求,为顺应素质教育
一、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的必要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新的语言知识,而且更应注重新的语言技能的形成和扩展过程。情境教学是教师运
【摘 要】 兴趣是引导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对体育课是否感兴趣很大情度上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乃,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本文将就如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阐述了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 小学体育 学习兴趣 方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有了积极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神经、情感也就无意识地产生动力。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口算教学也日渐成为一线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内容。一线教师普遍感到口算教学看似简单,实则难以把握,甚至存在效率低下的现状,挺“烦”人。那么,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