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民情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t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年多来,无论阴晴雨雪,常有一个身影行走在鹰潭市余江区平定乡洪桥村的田间地头,乡亲们见了他会上前打声招呼,热情地唠上几句家常。他就是鹰潭市农业农村粮食局派驻洪桥村第一书记熊革进。
  2018年5月,熊革进肩负着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使命,来到洪桥村。两年多来,他俯下身子扎根基层、为民解忧,一件件、一桩桩真情帮扶的事迹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洪桥村百姓的心田。日前,记者来到洪桥村,向村民了解熊革进的扶贫工作,大家直竖大拇指,纷纷夸赞:“熊书记,蛮好!”
  帮扶帮在根子上洪桥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从到洪桥村的第一天起,村民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熊革进的心。
  27岁的脱贫户鲁水华,曾因双腿肌肉萎缩,求职处处碰壁。为了让鲁水华找回自信,熊革进经常找他谈心,还积极给他联系工作。几番努力下,鲁水华找到了一份在余江区某住宅小区当保安的工作。然而,鲁水华刚上班不久,老婆就出走了。看着哭闹要妈妈的孩子,鲁水华一下子崩溃了,情急之下寻短见,幸好被抢救过来,但工作也因此没了。得知消息后,熊革进连忙赶到鲁水华家看望,三番五次和其就职的物业公司沟通。最终,物业公司同意继续让鲁水华上班。“多亏了熊书记,我儿子现在比以前开朗多了。”说起熊革进,鲁水华母亲朱正香满是感激。
  走进脱贫户吴贵香家,一整面墙的奖状映入眼帘。“两个小孩的父母不在身边,我们老两口拉扯着他们,孩子们也争气,读书很认真。这些奖状都是他们的!”对于这个家庭来说,熊革进的帮助犹如雪中送炭。2018年,因学校年级设置的原因,孙女小佳慧下半年必须从离家3里的前山小学转到20里外的平定中心小学读五年级。吴贵香和老伴身体不好,无法接送,小佳慧只能住校,否则只有辍学。在驻村的第一次走访中,熊革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协调,姐弟俩得以到离家更近的余江区第六小学就读。熊革进还给吴贵香安排了一份公益性岗位,负责村里的卫生保洁,每月有400元收入。
  传统产业发新枝
  “得益于大面积的红壤山地,洪桥村有‘三宝’:香红薯、甜花生、嫩萝卜。早些年,‘三宝’销路很好,后来,由于品种退化、栽培技术没有更新,‘三宝’变成‘老三样’,经济效益不高,村民增收空间小。”熊革进认为,群众要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
  结合洪桥村实际,熊革进理出了“进行红薯深加工,做大做强红薯产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并争取资金120万元完善红薯粉丝厂基础设施。红薯粉丝厂吸纳了48名贫困户就业,年人均增收1万元。熊革进还利用自己省级科技特派员的身份,积极引导洪桥村大面积种植“广薯87”“浙薯13”等新品种,为洪桥村红薯产业注入科技力量。
  为让洪桥红薯粉丝家喻户晓,熊革进一头扎进市场,上超市、进食堂、参加展销会。“我们的红薯粉丝货真价实,尝一口,你就知道了,准停不下嘴!”熊革进卖红薯粉丝有个诀窍,那就是一边煮红薯粉丝,一边展示原材料红薯。2019年,洪桥红薯粉丝在全国红十字系统第二届众筹扶贫大赛中,挺进全国30强。
  产业发展离不开能人。近年来,熊革进带着村干部、党员走出洪桥村,到外地学习取经。农民党员鲁细海直言:“搞产业要动脑筋,学习别人的长处,就知道自己的短处了。”
  2020年11月,洪桥村22户60人全部脱贫。如今,洪桥村还新建了即食酸辣粉丝生产线,种植了菜葛和野葛,生产优质鲜葛、葛粉和葛根粉丝,拓宽了增产增收渠道。
  洪桥村就是我的家
  熊革进向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刚驻村没多久,村党支部书记问我,是否适应农村生活。我想也没想地点了点头,但也说了自己的感受,那就是村里没路灯,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出行很不方便。我当时就在想,不光是我,村里的老百姓肯定也是同样的感受。于是,装路灯这事就一直在我心头。”
  以前洪桥村村集体经济薄弱,没钱装路灯。自驻村帮扶以来,熊革进积极为洪桥村大力发展产业出谋划策,2019年,洪桥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有了钱,就要为老百姓办实事。2020年6月,洪橋村的村级主干道路两旁安装了价值总计14万余元的太阳能路灯。
  2018年7月,因连降暴雨,洪桥村河道里的水漫上圩堤,而河道有一道闸没有摇起,情况十分危急。熊革进立马叫上几名村干部,冒着倾盆大雨赶到闸房。此时水位继续上升,水压非常大,熊革进与村干部努力了几次都没摇起闸门。“一定要把闸门摇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时,我又叫来几个村民帮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闸门终于被缓缓摇起。”闸门打开后,河道水位慢慢下降,200多亩稻田避免被淹。
  “洪桥村就是我的家,我既然来到这里,就一定要真蹲实驻、真帮实促,为群众多干点实实在在的事。”这是熊革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作者简介:齐美煜、朱凌菲,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史慧芳
其他文献
春意盎然的井冈大地,处处蕴藏着希望和力量。蜿蜒前行的乡村公路,连接着焕然一新的美丽乡村;易地安置社区“民生福利”一应俱全,大山贫困户用上了自来水;井冈蜜柚、有机茶叶、有机蔬菜、特色药材等富民产业蓬勃兴旺,扶贫车间机声隆隆,钱包鼓了,乡亲们乐了,小康终于盼来了……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冒着冰雪严寒,带着对这片红土地的深情牵挂,第三次亲临井冈山视察,并对老区提出了“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
期刊
近年来,余干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大抓手,立足现有产业布局和禀赋资源优势,因势利导,实施产业保险推动、企业能人带动和消费扶贫撬动“三动”助力产业扶贫,既发展了一批“短平快”的扶贫产业,又实施了一批持续长效的扶贫产业,构建了长短结合的产业扶贫体系,实现了贫困户都有产业帮扶措施覆盖。  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的主要做法  一是挖掘资源拉动。利用地处鄱湖之滨水多、田多、荒坡地多资源优
期刊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生活富裕必须完成的两个重大战略任务,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年来,江西经过持续奋斗,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5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同时,江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不断进行实践探索,积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
期刊
金溪县150个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的村达121个,50万元以上的村20个,100万元以上的村5个。2020年以来,金溪县在全县开展“锦绣金溪、美丽花园”创建工作,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结合各乡镇的自身特色和资源禀赋,探索出了“乡贤领办、资源入股、村民参股”等村集体经济多元化投入模式,成立了13个乡(镇)办公司、150个村办公司;形成了“乡(镇)公司+村公司
期刊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今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  “进京赶考”——72年前,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豪迈宣示。  “‘赶考’远未结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
期刊
2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了一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分行(扶贫开发金融部)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也是江西省唯一入选的银行机构。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时代的历史责任。近年来,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罗霄山区、著名红色革命根据地江西,“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分行,举全行之力攻坚克难,扎实作为,在助力江西如期
期刊
一条条环村公路纵横交错,一座座小楼错落有致,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照亮村民回家路,一场场文化活动提升村民生活情趣……这个被青山环绕的秀美村庄,就是魏天瑶工作的地方——把口村。魏天瑶是2019年选调生,安排在安义县长均乡把口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后,主动融入农村工作,走百家门,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在脱贫攻坚中大显身手,在繁荣乡村文化中主动作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施展才干,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干部风采。  把口村是
期刊
三月,赣江两岸生机盎然,贡江之滨万象更新,十里樱花竞相绽放,春暖花开蜜蜂舞,又是一年农耕时。赣州市赣县区,位于江西省南部,境内群山连绵,过去也曾经历过从绿水青山到穷山恶水,再到绿水青山的凤凰“涅磐”。过去,落后的社会经济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的恶化又加剧了贫困。  赣县区养蜂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赣县生产的蜂蜜就被列为“贡品”,是江西省传统养蜂大县。近年来,赣县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期刊
[提 要]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振兴乡村教育。然而,当下教育最薄弱的环节依然是乡村,教育改革的难点和突破点也在乡村,尤其在于乡村小规模学校。文章选取江西全南X村双语学校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源质量、师资力量以及学校自身三个维度剖析学校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希望对其他类似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有所借鉴。   [关键词]双语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困境与思考   [作者简介]张
期刊
胡春华出席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仪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2月25日下午出席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仪式。他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胡春华指出,组建国家乡村振兴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