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快速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也有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数学这门学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了,几乎应用到了我国的各行各业中了。在大学阶段,设置了非常多的与数学相关的专业,然而高等数学难学并且难教的反响却是越来越大的,甚至是一些高考数学成绩十分优异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在降低,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下滑的趋势。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类情况的发生呢?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就是产生此问题的重要原因,学生们不能够很好的适应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必须重视高等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本文便对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等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有效衔接的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析,从而详细的分析了我国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工作。
关键词:大学数学教育 中学数学教育 有效衔接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113-01
1 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教学的方法是非常重视的,他们用非常生动并且形象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采用边讲边练的方式,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多,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学校过分的追求升学率,教师大都采用题海战术,这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在大学的数学课堂上,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很多,并且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就掌握所学的知识,而是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很多大学生不能够立即适应大学数学的学习,他们在学习时也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1.2 教学内容有重叠和脱节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应是大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然而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教学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数学作为一门重点学科更是不断的被改革。在这种背景下,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内容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却没有过大的变动,所以有一些知识概念在中学时并没有讲,但在大学数学教育工作中却被当成了学生们已有的知识,如三角函数和向极坐标等内容,而像一些如概率统计和集合的概念等内容却又被重复的教授了。
1.3 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性
由于中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少的,所以教师就有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反复的训练和细致的讲解,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讲深、讲透,同时课堂上教师也有很多时间去辅导学生做一些练习题,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就能够很好的理解其所学的内容。但是在大学的数学课堂上,每一堂课所包含的知识内容较多,进程的进度也很快,学生们在课堂上几乎是无法完全的理解所学的知识的,在课下教师也不会对学生进行单独的辅导。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靠教师主动的讲授去接受知识,而是应靠自主的学习去消化这些知识,这样很多学生就是不适应的。所以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就有了明显的下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也在逐步的下降。
2 高等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有效衔接的方法
2.1 教学方法应与中学数学教育有效衔接
现阶段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教学水平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所以中学学校的教师也应当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尽可能的避免因应试教育而给学生们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为大学院校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同样的大学教师也应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学教师应更加重视思维方法以及基本概念的教学工作,因材施教,尽量的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另外也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以及自学数学的能力。
2.2 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应与中学数学有效的衔接
与改革之前的中学数学教材相比,新的中学数学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变动,比如,说200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材,很多传统的教学内容都做了刪减,而近现代数学的内容是做了明显的增加的,如欧式几何方面的内容删减了许多,并且内容较为分散;复数部分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只做了选学的要求,而参数方程以及极坐标方面的内容则是直接取消了;微积分以及概率统计等近现代的数学内容有了明显的增加。因此,在大学数学的教育工作中,数学教师对于这些变动应是有着明确的了解的,并且还应依据这些教学内容的调整而对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从而重新编写自己的教学大纲。
2.3 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上的有效衔接
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必须对以前所养成的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不但要重视预习、听课、复习和作业等传统的环节,更要重视知识的融合贯通。大学的学生应能够熟练的掌握类比法、分析法、归纳法、变量替换法、恒等变形法以及数学模型法等常用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于在处理问题时常用的数学技巧也应熟练的掌握。学生们在学习定理、公式以及常用的法则时,要注意已经成立的条件并理解它们存在的作用,从这些已经成立的条件开始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够得到正确的结论。另外,学生们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应通过实际的训练从而不断的培养并且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数学转化能力等等。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等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有效衔接的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作为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必须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并从多方面去研究和分析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有效衔接的问题,面对衔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同时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师也应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这样所制定的大学数学的教学体系才能既能与中学数学的教育工作有效衔接,又能够符合大学数学教育工作的自身特点,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大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钰靓.浅谈大学数学教育之“中学后”的问题和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10):200-204.
[2] 王明春.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研究[J].高等数学研究,2010(5):13-15.
[3] 王宝富.关于大学数学教育的一些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4(5):38-40.
[4] 姜淑珍.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衔接[J].北方文学,2011(7):125.
[5] 王荣.对中学与大学数学教育衔接问题的思考[J].数学通报,2008(1):155-156.
关键词:大学数学教育 中学数学教育 有效衔接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113-01
1 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教学的方法是非常重视的,他们用非常生动并且形象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采用边讲边练的方式,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多,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学校过分的追求升学率,教师大都采用题海战术,这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在大学的数学课堂上,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很多,并且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就掌握所学的知识,而是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很多大学生不能够立即适应大学数学的学习,他们在学习时也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1.2 教学内容有重叠和脱节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应是大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然而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教学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数学作为一门重点学科更是不断的被改革。在这种背景下,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内容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却没有过大的变动,所以有一些知识概念在中学时并没有讲,但在大学数学教育工作中却被当成了学生们已有的知识,如三角函数和向极坐标等内容,而像一些如概率统计和集合的概念等内容却又被重复的教授了。
1.3 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性
由于中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少的,所以教师就有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反复的训练和细致的讲解,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讲深、讲透,同时课堂上教师也有很多时间去辅导学生做一些练习题,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就能够很好的理解其所学的内容。但是在大学的数学课堂上,每一堂课所包含的知识内容较多,进程的进度也很快,学生们在课堂上几乎是无法完全的理解所学的知识的,在课下教师也不会对学生进行单独的辅导。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靠教师主动的讲授去接受知识,而是应靠自主的学习去消化这些知识,这样很多学生就是不适应的。所以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就有了明显的下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也在逐步的下降。
2 高等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有效衔接的方法
2.1 教学方法应与中学数学教育有效衔接
现阶段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教学水平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所以中学学校的教师也应当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尽可能的避免因应试教育而给学生们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为大学院校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同样的大学教师也应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学教师应更加重视思维方法以及基本概念的教学工作,因材施教,尽量的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另外也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以及自学数学的能力。
2.2 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应与中学数学有效的衔接
与改革之前的中学数学教材相比,新的中学数学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变动,比如,说200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材,很多传统的教学内容都做了刪减,而近现代数学的内容是做了明显的增加的,如欧式几何方面的内容删减了许多,并且内容较为分散;复数部分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只做了选学的要求,而参数方程以及极坐标方面的内容则是直接取消了;微积分以及概率统计等近现代的数学内容有了明显的增加。因此,在大学数学的教育工作中,数学教师对于这些变动应是有着明确的了解的,并且还应依据这些教学内容的调整而对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从而重新编写自己的教学大纲。
2.3 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上的有效衔接
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必须对以前所养成的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不但要重视预习、听课、复习和作业等传统的环节,更要重视知识的融合贯通。大学的学生应能够熟练的掌握类比法、分析法、归纳法、变量替换法、恒等变形法以及数学模型法等常用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于在处理问题时常用的数学技巧也应熟练的掌握。学生们在学习定理、公式以及常用的法则时,要注意已经成立的条件并理解它们存在的作用,从这些已经成立的条件开始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够得到正确的结论。另外,学生们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应通过实际的训练从而不断的培养并且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数学转化能力等等。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等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有效衔接的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作为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必须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并从多方面去研究和分析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有效衔接的问题,面对衔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同时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师也应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这样所制定的大学数学的教学体系才能既能与中学数学的教育工作有效衔接,又能够符合大学数学教育工作的自身特点,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大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钰靓.浅谈大学数学教育之“中学后”的问题和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10):200-204.
[2] 王明春.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研究[J].高等数学研究,2010(5):13-15.
[3] 王宝富.关于大学数学教育的一些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4(5):38-40.
[4] 姜淑珍.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衔接[J].北方文学,2011(7):125.
[5] 王荣.对中学与大学数学教育衔接问题的思考[J].数学通报,2008(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