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作文教学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s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笔底生花。如何提高小学生整体作文水平,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主要做法如下:
  一、认清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性质
  所谓“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显而易见,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必须有教师的引导,于是便形成了作文教学活动区别于一般认识活动的独特的“三维结构”(教师、学生、习作内容),是教师“教”学生“练习”作文的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有机统一的过程。
  二、创设情境,深挖题目内涵
  作文是客观事物在学生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作文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文章表达的思想是否健康取决于学生思想认识是否正确。因此,作文教学中始终要把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写作欲望作为教学的目的,并结合具体的作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如,我给学生出《可爱的家乡》一题,不是对学生空洞的说教,让学生来写家乡的可爱,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是发动学生深入调查,并要求做好记录,通过调查使学生一致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才能越来越富强。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激情,写出的文章也大多有血有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依据情境创设,深入挖掘出题目的内涵,从而帮助学生整理清楚作文的思路,扣住作文的重点,为作文的“航行”点燃一盏明亮的“航标灯”。
  三、合理命题,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犹如火种投入干柴,使之熊熊燃烧。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米下锅。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为此,作文命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命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使每次作文在学生布局谋篇时,突破一个难点,突出一个重点
  教师必须思想端正、目的明确,在教学前要想出好题,从有利于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有利于学生自由选择材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想象力为出发点,不要在命题上为难学生。
  2.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班级里,学生有家庭状况的差异,如有的随父母坐过飞机,看过大海,登过高山,有的则从没出过远门,若教师让学生写大海、高山之类的文章,一些学生就无话可写。为此,我们可以出半命题作文,如《我第一次……》或《我爱……》,让学生补充完整后再去写。此外,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还必须注意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及时性。
  四、把握写作要求,训练审题能力
  要做好作文,把握题意是写作的基础。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第一是析题的训练。可将一些题目让学生详细剖析,把握题目的“表”与“里”,“露”与“含”的意思。围绕题目提几个“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自问自答,直到能回答出“这篇文章要写什么?”如《挖泉水》,学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谁挖泉水?什么时候?为什么挖泉水?怎样挖泉水?结果如何?”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就抓住了重点词“挖”理清了事情的发展顺序。《记难忘的一件事》,要抓住“难忘”。第二是辨析训练。可将一组题目,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异同,弄清要写的内容、中心及角度。如《记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与《记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同学》进行比较,后一个范围较大,除了写勤奋学习之外,还可写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等内容。此外,还要有选题、配题、拟题训练等。如果学生用这种方法去写作文,就能迅速地找到一把通过“审题关”的“金钥匙”。
  五、注重“书面”与“口头”作文相结合
  就作文教学而言,教师要注重“书面”与“口头”作文相结合,培养学生刻苦训练作文的自觉性,平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对学生进行写作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写好作文的重要性。(2)经常给学生读报纸杂志上的优秀作文和较好的学生写作,并结合班级实际,表扬勤于刻苦写作的学生。(3)结合课文,创设情境,即兴作文。(4)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深入到城市、部队、敬老院、博物馆等参观访问,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达到视而有见,听而有闻,善于思考,现场口头描述,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
  总之,在当前课改的洪流中,要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加大教研力度,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谙熟门径,从而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写,把作文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表达出来,并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让学生主动参与写作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学生把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加工和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把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作为统一的整体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体化地完成,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16285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乌尔科中心校)
  
其他文献
原词: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见的形式,它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标还规定了每个小学生小学六年的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要想圆满完成这项任务光靠课堂阅读教学是不行的,所以
期刊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也应该发生相应的改变,面对新课程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备课?下面谈谈个人观点和想法,以求与大家共勉。   一、备课的目标要注重实效性  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
期刊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一首《顺口溜》生动地描写了某些学生在校的学习面貌。  应试教育、考点思维,把学生引入题海,最后是厌学者成群,上课睡觉现象普遍,且发展到中考的考场上也睡倒一大片(题目做不出来,而学校又要求不能提前交卷)。  教育改革已推行三十多年,但效果并不显著,其原因在于三本教育:师本教育、本本教育、考本教育——我国教育存在问题的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是一项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将积累释放于一时的过程。积累越深厚,释放就越精彩;积累越科学,释放就越有效, 文章也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自然写不出作文来。那么,小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好写作积累呢?  一是积累材料  材料是写作之源。写作材料主要来源于
期刊
【摘要】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的语言要充满人文关怀;创建教学情况,让课堂充满活力;注重创新,充满探索性;指导学生更新学法,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生命活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那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呢?我认为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充满了人文关怀、问题探索、知识魅力的课堂,是回归学生的课堂。  一、课堂教学的语言要充满人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想像作文更是难中之难,小学生大都有“恐作症”,教师也常常为此头疼不已。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想象作文中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训练。  一、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想像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了现实生活。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是根据小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用动物代替人类的形象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在
期刊
作文是一种对话,是学生逐渐认识大自然,进而运用文字和大自然的对话;是学生逐渐认识自我,进而运用文字和学生自我的对话。最终是学生和自我心灵的对话。  一、走近大自然,体验心灵的感动  叶圣陶说过这么一句话,“写作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多么朴实无华的语言,却也同样隐含了至理。曾有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篇随笔。  “……躺在床上,倾听自然之音。我也曾亲临过绵绵细雨,那种失落的美感,可用‘雨
期刊
与学生相处的每一天,我常常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觉得我是最幸福的班主任。在这里,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一份惊喜与感动:前几天的一个下午,我身体有点不舒服,可还是坚持上完课才回家休息。放学后,班长带着全班同学来到我家看望我。同学们有的拉着我的手,有的紧挨着我坐着,有的给我捶背,有的问我哪儿不舒服,有的为我端水拿药……临走时,班长对我说:“老师,今晚的自习课您不要来守班,我保证我们全班同学一定会遵守纪律
期刊
“教学相长”,源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对于一个在初级中学从教二十五年的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来说,对鲁迅《藤野先生》一文,应该是很熟悉的了。这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多年来,无论教材怎么变,该文一直都被收录。要说文中哪个字的声调没读准,可能还说得过去,但要说连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