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下的隐士: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的艾米丽形象分析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d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一直以来艾米丽的形象分析备受关注。本文试图从艾米丽性格形成的成因以及之后她的行为模式入手,描述艾米丽的个人形象,并将此形象追根溯源,放置于福克纳南方浪漫主义的系统人物之中,揭示艾米丽所传达的福克纳的内心矛盾情愫。
  关键词:隐士;原型;南方浪漫主义;福克纳;悖论
  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一文由于复杂的叙事结构,着迷的人物塑造和情节以及叙述者微妙的身份,其主题一直众说纷纭。艾米丽的形象以及导致此形象的原因也层出不穷。丹尼斯·艾伦(Dennis,W.Ellen)认为艾米丽的形象“无法确定”,因为她“活着但也死去,既是女性又是男性…… 两面并存。” 金智完(Ji-won Kim)则认定艾米丽“畸形而野蛮,” “如同古老的南部,深陷于过去之中”。另外,盖瑞·克瑞沃尔德(Gary L.Kriewald)从历史原型角度分析,认为艾米丽应该是以维多利亚女王为原型,因为艾米丽和女王“无论是容貌,举止还是对自己的笃信以及对所属阶层传统不遗余力的热衷都很类似。”本文试图从艾米丽的心理成因方面分析,揭示艾米丽何以成为以上评述者所说的形象。之所以将艾米丽描述为“聚光灯下的隐士”基于以下两个贯穿全文的细节:艾米丽逐步将自己封闭于那座“四方形大木屋”里,只留下一位男性黑人女仆侍奉;整个镇子无论男女老幼从未放弃窥探她的生活。本文所说的“隐士”与传统隐士不同。后者往往为了提升自我或为了专注研究学问而主动选择隐修的生活方式。艾米丽的“隐士”形象只取单方面与世隔绝之意。她之所以成为聚光灯下的隐士主要由两方面因素造成。一是艾米丽父亲对她从小强力灌输的贵族理念之内化,二是众人对其持续不断的评论和期许。这两者一同将艾米丽推入孤独无依,与世隔绝的境地。“聚光灯下的隐士“一方面折射出复杂的矛盾状态集于一身,自然引发的一系列艾米丽离经叛道之举,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福克纳对艾米丽连同逝去且被击垮的南方之同情。
  维基百科上讲“隐士”定义为“主动远离大众和社会的人”。Recluse一词来自拉丁语recludere,意为“封闭”或“隔绝”。很巧合(或许是福克纳有意为之),有两位名人与艾米丽同名。一位是《呼啸山庄》作者艾米莉·朗特,一位是被视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的艾米莉·狄金森。而这两位也都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彼得·海斯(Peter Hayers)曾提议艾米莉·狄金森做为艾米丽·格里尔生的原型——她“一袭白衣,受制于父亲,未婚,不懂变通,独居”。和传统隐士形象不同的是,艾米丽·格里尔生 并非自愿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她也有过抗争,只是后来完全幽居于屋邸之内。即便如此,她也一直生活在大众的监视之下。
  笔者认为有两个因素促使艾米丽如此生活。一是她父亲从小强力向她灌输的贵族理念。由于格里森家族的房子“坐落在当年一条最考究的街道上”,并且随着艾米丽长大成人,父亲以“没有人配得上艾米丽小姐”为由赶走了那些潜在的求婚者,艾米丽从小独自一人,与世隔绝,很自然带有一些神秘色彩。大众想象过一幅画面,“身段苗条、穿着白衣的爱米丽小姐立在身后”,她的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背对着爱米丽,手执一根马鞭。” 父亲去世前,艾米丽照着典型的贵族传统接受教导,因而,阶层理念在艾米丽心里根深蒂固。具体说来,用艾伦的话讲,“贵族强调差异性,强调分别社会阶层,因而以同质同源为他们最重视之处。” 所以,与其说艾米莉是贵族教育的产物,不如说她别无选择只能按照祖先为她定制好的模式继续走下去。远离大众,对艾米丽来说更多是一种传统的延续而非其他隐士自愿且愉悦的选择。第二个因素则是大众推动艾米丽进一步归隐。大众无论是“出于好奇心,想看看她屋子的内部”还是“出于爱慕之情,因为一个纪念碑倒下了”,始终无处不在,紧盯艾米丽的私生活,甚至时不时出来干预。那些妇人迫使牧师拜访艾米丽,因为她们认为艾米丽众目睽睽之下公然和荷默·伯隆坐在闪闪发亮的马车上有失体统,“这是全镇的羞辱,也是青年的坏榜样。” 后来看到此举不起作用,牧师妻子又写信给艾米丽远在亚拉巴马州的亲戚。“期待” “不满”,“一点也不感到惊异” “谴责” “可怜的” “高兴” “可惜” “羞辱”等等这样的字眼透露出人群无时不在对艾米丽的关注,同时也可看出群众对她施加的压力之大。为了满足父亲的期许,也为了摆脱那些来自大众的灼灼的目光,艾米莉便顺理成章成了聚光灯下的隐士。
  “聚光灯下的隐士”这种矛盾式表达,如果从当事人的角度理解,亦可看出隐士般的寂静之中分明蕴含着愤怒。身为贵族小姐,艾米丽选择以安静但又决绝的方式反抗附加于她身上的各种重负。面对镇长和各位市政官亲自到家里索税,她站得笔直,连续三次以“冷酷无情”的语调回应“我在杰弗生无税可缴”,气场十足,“‘连人带马’地打败了”。“全镇实行免费邮递制度之后,只有爱米丽小姐一个人拒绝在她门口钉上金属门牌号,附设一个邮件箱。她怎么也不理睬他们。” 而面对故去的父亲,艾米丽违抗教诲,同荷默·伯隆这样一位北方佬约会。对大众,尽管流言如沸,谴责她忘了“贵人举止”,艾米丽依然我行我素。“逢到礼拜天的下午我们就看到他和爱米丽小姐一齐驾着轻便马车出游了。那辆黄轮车配上从马房挑出的栗色辕马,十分相称。” 父亲死后,艾米丽拒绝接受镇子上的妇女前来吊唁。即便她自己故去,也要以楼上的房间再次震惊所有人。奥哈茨(Ulf Kirchdorfer)从侧面表达了艾米丽反抗的力量所在。他说“在《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社会结构系统里,男性当权者与艾米丽交锋显现出来的无力与无效可被看作无性能力或性能力缺乏,抑或性能力不足。”
  当然异样的是,面对这样一位谋杀嫌疑犯,读者对艾米丽并没有仇恨或一致谴责她残忍,反而会不由自主同情她。这种情绪恰恰也是福克纳想要营造的,因为作者本人对艾米丽持有的态度非常复杂。福克纳应用好几种技巧试图在读者中引起共鸣。首先是故事安排。一开始,福克纳就设下整个故事的基调,“爱米丽·格里尔生小姐过世了,全镇的人都去送丧。”。中间,福克纳穿插好几处片段回顾艾米丽的一生。正是在这些片段中读者逐渐了解到艾米丽形单影只,心理畸形的原因所在,渐渐接受她,甚至理解她。托马斯·克莱因认为福克纳采用“我们”这个集体叙述人称就是为了表达众人之残酷,因为这种视角表明大家都在转移责任,同时也赋予所有人权利去评判艾米丽。处于这样的聚光灯下,艾米丽很容易激发读者同情。另外,将荷默之死置于文末也让读者体验到特有的南方幽默。用艾伦的话说,恐怖和乖张的喜悦是相伴相生的。“读者在惊讶之余也会感受到秘密的愉悦。艾米丽违背常规社会和逻辑规则的行为使得读者撕扯于恐怖和乖张的喜悦之间。福克纳想表达的是,这种相悖而行的冲动处就存在于人性之中。” 众人以为自己早已得知多年前那股难闻的气味是什么引起的,可直到最后,艾米丽才默默揭露了答案真相。艾米丽的嘲弄之举再次冒犯众人,就如同多年前她不尊重法律,不在意众人的“关心”一样。这样设置使得读者得知荷默之死后责备艾米丽之心并无多少,反而有种扑朔迷离的快感。第二种技巧在于福克纳对艾米丽婚房的诗性布置。布置本身便是作者对艾米丽无法抵制的爱恋表现。縱观整个小说,“玫瑰”字眼直到婚房场景才出现:“褪色的玫瑰色窗帘,垂落在玫瑰色的灯罩上。”不用则已,一用便是两个。作者的温柔笔触溢于纸上。艾米丽多年前悉心布置的一切静静得躺在原地,没有人触碰,任由灰尘默默覆盖其上。“那尸体躺在那里,显出一度是拥抱的姿态,但那比爱情更能持久、那战胜了爱情的煎熬的永恒长眠已经使他驯服了。” 最后,“我们”看到了“一绺长长的铁灰色头发。” 戛然而止,一缕长发诉说的何止只是艾米丽对荷默的眷恋,也正是福克纳向艾米丽“献上一朵玫瑰花”的深情表现。   肖明翰评论福克纳竭尽全力试图在理智层面同他刻画的典型南方人物保持一定距离,批评那些南方人物不敢面对现实,不敢投入生活之中。而他自己在情感方面,则离那些南方人物十分亲近。因此他处理这些人物的方式也将自己内心的矛盾展现于外,尤其是理智和感情方面的矛盾。因而福克纳对艾米丽的态度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他的南方浪漫主义情怀。对逝去的南方,尽管有诸多批判,但也无法抑制得靠近,不由自主将其浪漫化、理想化。
  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从开始到结束,艾米丽的形象都是高贵庄严的,叙述者忍不住赞美她 “高贵、宁静,无法逃避,无法接近,怪癖乖张。” 聚光灯下的隐士同样暗示艾米丽的困境值得同情,也在另一方面谴责大众缺乏宽容。
  参考文献
  [1]Allen,Dennis W.1982.Horror and Perverse Delight,Faulkner’s Rose for Emily.Modern Fition Studies,30:4,685-696
  [2]Thomas Klein.2007.The Ghostly Voice of Gossip i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The Explicator,65:4,229-232
  [3]Kriewald,Gary L.2003.The Widow of Windsor and the Spinster of Jefferson:A Possible Source for Faulkner’s Emily Grieron.The Faulkner Journal,19:1,3-10
  [4]Kim,Ji-won.2011.Narrator as Collective “We”:The Narrative Structure of “A Rose for Emily.” English Language & Literature Teaching,17:4,000-000
  [5]Ulf Kirchdorfer.2017.Weak Men in William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The Explicator,75:3,145-147
  [6]Recluse,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cluse.downloaded on 2018-06-14
  [7]Hayers,Peter.1988.Who is Faulkner’s Emily? Studies in American Fiction 16:1,105-110
  [8]肖明翰.《福克納与美国南方文学传统》[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6(23.1):75-81
  [9]威廉·福克纳.2015.《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M].南京:译林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素质课改在高中教育领域的不断落实,高中阶段的体育学科呈现出全新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开始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但是,部分体育教师在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时,未能够考虑是否满足学生主观需求。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展开分析,并在“教方法”视角下,就如何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词:教方法;高中体育;有效教学  前言  在素质课改大环境下,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进入到全新的发展
期刊
摘 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建造师,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由于职业特殊,所以人们对教师的期望也不一样,对教师要求最基本的一点是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职业同样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这关系到祖国新生一代的身心健康,并且承载着国家民族的希望。所以,教师只有在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情况下,才能给学生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师;
期刊
摘 要:纵观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着丰富的神话,而古希腊与印度的神话传说保存的相当完整。我国神话虽然丰富,但是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神话传说也在不断散失,至今仅剩只言片语,且散见于古人著作,甚为遗憾。本文仅从我国上古太阳神话角度出发进行浅论述,介绍了“日——乌”的产生于发展,进而引出神话时代有关太阳循环相关的讨论,进而得出太阳神话对于我国的影响。  关键词:太阳神话;图腾崇拜;鸟  1 太阳神话之“日
期刊
摘 要:数学阅读可以培养大家的逻辑思维,提高综合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大家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力,这样在数学的学习中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得到提升,并且在数学中阅读加深大家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培养大家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我们生活中,只要一提到阅读,大家就会想到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是需要阅读的,阅读和数学沾不上边,联系不到一块,但是事实确实,阅读的学习在数学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阅读是大家必须掌握的一种
期刊
摘 要:高利贷活动历史悠久,是传统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利贷问题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备受关注,学界对如何准确定义高利贷尚存有争议。虽从不同层面得出不同的认知结论,但以高利率为主要表现特征无疑,利率高低时判别高利贷的主要方式。明清时期,高利贷的存在有其现实合理性,随着商品货币经济进一步发展,精英阶层长期以来批判否定高利贷的思想观点也出现一定调整变化。  关键词:高利贷;合理性;危害  封建社会
期刊
摘 要:第四纪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地质历史中的重要位置,需要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测年。第四纪地质学家们改进、发展了许多第四纪的测年方法。文章主要从岩石地层法、磁性地层法、考古法、放射性定年法等方面讨论了第四纪测年的基本理论及近年的一些研究进展。目前,第四纪测年方法的主要进展表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提高,如激光显微探测技术等,使得测年的精度、功效显著提高而样品的用量却有了显著的降低,并且拓展了一些测年的应用领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从古书编例的角度,对“前三史”中四夷传的编排体例试做分析,从而以窥见“前三史”四夷传中的民族观。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的四夷传;班固作《汉书》继承司马迁重视民族史撰述的思想;范晔延续了班固的体例,在撰写《后汉书》时更加注重民族资料的搜罗和整理,但又有所不同。其实,这反映了司马迁“次第皆无意义”的民族大一统思想,班固“夷夏有别”“羁糜不绝”“和亲无益”的民族观,以及范晔再次回归民族大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人们的生产生活经常涉及到,因而其在小学的学科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提高小學数学的教学质量也自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认为微课是一个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微课教学  作为现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其内容更加精炼,表现方式更加有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TensorFlow:所谓tensor,就是指張量,在tensorflow中可以被简单理解为多维数组,可用的张量类型包括常数、变量、张量占位符和稀疏张量,表明了它的数据结构。张量的秩是它的维数,而它的形状是一个整数元组,指定了数组中每个维度的长度。张量按NumPy数组的方式进行切片和重构。flow——中文翻译为“流”,直观地表达了张量之间通过计算相互转换的过程。  Tens
期刊
摘 要:对分课堂教学法是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提出的课程改革模式,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老师进行讲授,另一半的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学习。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提升《人机工程学》的教学质量,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技巧。本文拟从对分课堂的本质与教学理念入手,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在《人机工程学》课程中,并进行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