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高考,帮孩子减轻压力

来源 :求学·志愿填报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h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是社会上最小的单位,家长的一言一行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情。尤其是高考生的家庭,家庭氛围的好坏十分重要。在这里,我想和家长们聊一聊父母的日常行为与孩子压力之间的关系。了解了这一些,家长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将能够帮孩子减轻压力。
  在我的观察中,父母面对孩子要高考时常有以下这些行为:
  1.关心过度,小心翼翼
  家长自己的生活全部为高考让步,在生活上、在饮食上对孩子过度关心。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感受到沉重的压力,一方面,父母的改变无形中提醒了学生高考的特殊性、重要性;另一方面,敏感的学生会觉得父母对我这么好,我不能考不好,于是心理压力骤增。并且学生感受到压力时还不敢随意向父母抱怨,只能憋在心里。
  2.唠唠叨叨,时时提醒
  无论是考生起床、吃饭,还是出门前、睡觉时,家长嘴里总是说着“记住你的目标,成败在此一举”“你要把题看仔细,认真答题,千万不要有任何疏漏,争取多拿分”等。这种唠叨背后就是对孩子的不放心,很多家长甚至不唠叨几句就心里难受。但是学生会觉得厌烦,对父母的唠叨厌烦也会慢慢地对书本、考试产生厌烦。
  3.监督控制,屡造冲突
  临近高考时,只要孩子看电视或者课外书,家长马上就不可控制地生气,想要大声地呵斥,甚至阻止。有些家长还经常打开孩子的房门,看看有没有认真学习,这也是对孩子不信任的表现。高压的管理会让孩子逆反,厌学。
  各位家长,如果你也有以上这些行为,那么是时候调整了。其实面对孩子的高考,我们要清楚,我们的目标既是希望孩子在高考能够发挥出色,更是期待孩子有一个自信幸福的人生。我们的调整,既可以帮助孩子在高考时轻装上阵,更可以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挑战。
  我们可以这样做:
  1.关心适度,生活自然
  家长不要因为临近高考一下子改变太多,家庭生活还是自然一些比较好。在饮食上只要注意饮食卫生和一定的营养保证就可以了;家庭氛围应该比较温馨和谐;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适当休息。
  2.了解孩子,合理期望
  不要期望孩子能够在最后阶段大幅度提高成绩,要了解和接受孩子现有的水平,对孩子的高考结果合理期待。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告诉孩子:你只要尽力就是成功。
  3.理解倾听,尊重孩子
  多和孩子沟通,沟通的主题不要总是学习,甚至可以不谈学习,沟通的时候少教训孩子,多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的意见和自己不同,那么可以温和地告诉孩子你的建议和担忧。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之后,孩子更加能够接受父母的建议。
  4.管理情绪,不传压力
  父母面对孩子的高考时压力也很大,但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一方面父母可以和自己的朋友倾诉;另外一方面父母要接受孩子的成绩,对孩子有合理期望。父母不要把孩子当作满足自己面子的工具,你的面子和孩子的自信、尊严比起来并没有那么重要。我建议父母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表达对他的成绩的不满意;不要拿他和别的孩子攀比,不要以为这样就可以激发孩子努力读书,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沮喪甚至会自暴自弃。压力是会传染的,家长的压力管理好了,孩子的压力就减少一半了。
  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帮孩子减轻一些面对高考的压力,那对孩子来说是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我预祝所有孩子在高考中挑战自己,成就自己!也祝福所有的家庭幸福!
其他文献
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依然是语文科目考查的热点题型,从考查的角度看,主要包括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四个方面。其中,表现手法、思想感情是考查的重中之重,考查的次重点是语言和情景分析。什么是诗歌中的描写手法?描写手法就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方法,常见的描写手法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和白描等。  【知识解读】  一、虚实结合  在
期刊
有些考生写作文,是边想边写,这样容易造成思路中断或中途易辙,作文评分也因此受到影响。  “家贫不办素食,匆冗不暇草书。”越是时间紧张,越不能草率盲目,而应缜密思考,认真操作——借助思维导图,挥就高分作文。  作文思维导图,主要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文的逻辑思路,即段落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递进;二是主体段落的关键内容,即筋骨句、关键材料。  下面,结合实例谈谈考场作文思维导图
期刊
数列存在性问题中“正整數解”的常用“六招”
期刊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尤其是历史选择题。因此,掌握学科核心素养成了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高中阶段要具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选择题中的呈现  1.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以史料分类、史料辨析、史料运
期刊
【热点直击】  2020年以来,世界上有些国家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澳大利亚遭受“蝙蝠龙卷风”,菲律宾塔尔火山爆发,东非蝗灾爆发并蔓延至印度和巴基斯坦……  【知识链接】  一、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措施。  二、近现代和当代中国  近现代和当代中国在经济建设中治理环境的表现、特征、影响。  三、世界史  在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西方殖民侵略对世界的影响;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
期刊
【热点直击】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不明病毒性肺炎”病例,后经专家诊断,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之后,国家采取紧急措施控制病毒传播,相关专家抓紧研制药物,医护人员全力救治,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疫情。  【知识链接】  一、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医药发展的历程、原因、特点和历史影响,尤其是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人为中医药所做出的贡献是高考的主要考查范围。  二、近
期刊
总结与建议  遵循考纲,稳中求变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的内容及要求,对命题原则、试题题型及试题难度做了说明.高考试题的背景、考查内容及要求不变,与教材的相同之处即高考命题之“源”;而不同之处在于高考试题是对教材中的习题素材进行了加工改造. 高考命题坚持“遵循考纲,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对《考试大纲》与教材进行比较,不难发现:
期刊
这段时间,高三历史学科大多在进行二轮(专题或者通史模式)或三轮(题型训练)复习,那么,最近我们该如何提高历史成绩,顺利冲刺呢?  一、概念链中觅真知  高考对必备知识的考查,多以主干知识为依托,以概念的形式呈现,所以通过概念链来深化必备知识体系非常有必要。  1.建立易混易错概念链  【例1】(湖北2020届高三联考)商朝建立后,实行内外服体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西周时期,
期刊
上大学之后,我做家教老师,常常会遇到学生问我:“老师,历史到底要怎么学啊?我怎么背都背不完!”作为一名历史专业(师范类)的学生,对于历史学习,我有我的一套心得。  一、你是编剧,更是导演  小时候,老爸总会给我讲一些历史故事,再加上我喜欢看历史类的电视节目,所以,我便积极地追寻那些故事里的主人公的脚步,想方设法去了解发生在他们那个时代的真实故事。  每当我翻阅历史书籍,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背景
期刊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本科专业共分为12个学科门类,开设有700多个本科专业。如何才能在纷繁的专业中选出自己心仪的专业?这看似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其实也有方法可循。  一、如何了解专业内涵?  1.要想了解清楚一个专业,就要对它进行深入的挖掘,了解其所属学科门类、专业概况、培养方向、开设课程、毕业证书门类、过来人的学习体验及就业情况等。例如——  信息与计算科学  报考提示  要求学习者具有较高的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