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报业转型发展40周年。中国报业既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也是推动者。在这一历程中,中国行业报历经五次整顿规范,大浪淘沙,至今留下一批勇立潮头、各具特色的行业媒体。它们或是屡创佳绩的舆论主流媒体,或是大刀阔斧革新求变的市场化典范。站在40年这一新起点,行业报应该走何种道路?本文从内容、资源、平台等方面与您探讨。
关键词:改革开放 行业报
中图分类号:G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3-0089-02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逐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开始引领世界,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报人不仅用笔记录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更用辛勤的汗水、澎湃的激情、不竭的智慧创造了新闻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今天的中国报业大家庭,已经由单一的图文、纸张,拓展到纸、网、端多渠道并进,文图、声音、影像等呈现形式的多介质、全媒体。
行业报是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部分部委转成的行业协会、大型国企为指导工作、传播经验、发布行业信息而创立的所属行业、产业、专业的报纸。行业报是我国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行业报发展迅速,道路特色日益鲜明,传播质量和影响力逐步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我国报业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一、行业报的历史及现状
行业报的历史可追溯至晚清。1897年3月,创刊于上海的《中国商务报》被报业学者认为是我国行业报诞生的标志。1922年—1923年,在北京、上海、武汉、济南等地,出版了一批行业报刊,包括《陇海铁路罢工》《京汉铁路日刊》等。北伐战争时,一些产业工会出版了《铁路工人》《中国海员》《印刷工人》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一些大的行业实行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国务院一些部委相继创办了行业报。1953年到1957年,我国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694个大中型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打基础。在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学习他们创办行业报的经验。当时,交通部创办了《人民公路报》《人民航运报》,冶金部创办了《冶金报》等。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报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行业报如雨后春笋,数量猛增。至1985年,全国已有行业报1600多家,占当时全国报纸总数的70%。这些行业报多为各部委、国有大公司的机关报。随着行业和报业发展,行业报开始加密刊期并扩版,版面内容多为子行业、子系统的深度报道。各地记者站陆续设立并开办通讯员培训班,保证了稿源。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行业报呈现一片兴旺景象。经过后来的五轮整顿和改革,行业报逐步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稳定了分布格局。
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发布的《2016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统计,我国五类报纸(综合、专业、生活服务、读者对象、文摘)中,综合报纸最多,为850种,占报纸总品种的44.88%,其次是专业报纸,为700种,占报纸总品种的36.96%。(这里专业报即指行业报)据《2017中国报业发展报告》分析,专业报纸由于致力于细分市场,读者对象更明确,总印数降幅低于整体降幅,从中反映出专业性报纸的竞争力。专业类报纸成为报业颓势中的一抹亮色。
二、行业报的发展道路
从1987年第一次整顿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前的体制转换,行业报经历了五次重大考验。1987年,不具备“六有”标准的行业报停办转行。1996年,在第一次整顿行业报的基础上再一次缩减了行业报数量。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之后,围绕行政与出版分离,解决公款订阅报刊和行政摊派等问题,对行业报进行了第三次整顿。2003年6月,进一步明确行业报管办分离。为了加快文化体制改革,2011年5月,中办、国办下发《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非时政类报刊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进行企业工商登记注册,与在职职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按照企业办法参加社会保险,实行严格的报刊出版市场准入机制,同时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要求,首批转企改制的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在2011年8月底前报送改革方案,年底前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其他报纸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的2012年9月底全面完成转制任务。
大多数行业报起步晚、底子薄、收入结构单一,体制机制缺乏活力,市场营销缺乏创新,抵御市场风险并进行竞争的能力不强。五轮整顿,使行业报不得不破釜沉舟、浴火重生。行业报该如何前行?
(1)植根行业,用好行业资源。行业报读者群对所属行业媒体忠诚度较高,报纸订户和广告客户相对固定。通过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管理和经营,将办报和经营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向行业上下游延伸。进一步挖掘传统业务和行业资源,做深、做细,尝试搭建多种平台,进行立体化服务,主动联系主管单位各司局、各部门要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承办活动、出版会议特刊等各类形式,实现链条式合作。
《中国黄金报》把经营工作从单点支撑转变为多点支撑,搭建出多根柱子支撑的进退自如的舞台。除广告创收外,《中国黄金报》还在图书编辑、人才培养、咨询管理、市场调研、投资研究、品牌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开拓,形成以《中国黄金报》这一品牌产品为核心的系列资源,构建起经得住风浪的立体生存空间。
2016年,《国际商报》6000万元收入中,60%来自地方商务系统,25%来自主管部门的政府采购,15%来自市场。
(2)内容为王,追求深度权威报道。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让媒体融合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从铅字印刷到“触网”再到各种新技术新业态的拓展,时代在变,载体再变,但内核不变——内容为王,做好深度报道、政策解读性报道、具有公信力的权威报道,是行业报生存发展的根本。
《中国保险报》是我国第一家整体实行股份制的新闻机构。中国保险报社的股份制改造坚持两大原则:一是确保党对媒体的领导,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确保国有投资主体控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市场化的运作过程中,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保险行业主流媒体,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坚持“立足保险、突出专业,面向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思路,一手抓行業发展的正确舆论导向,一手抓垂直细分市场的融合发展创新,公司开始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轨道。面向市场,保险报业坚持为行业代言,及时传播行业正能量。加上《中国保险报》是行业唯一公开发行的报纸,是中国保监会制定的保险信息披露媒体,具有得天独厚的独家优势。面向市场,保险报业坚持“权威、准确、专业”的新闻理念,既有“两微一端”同步报道,也有特刊形态深度报道,同时设立副刊、周刊等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色专版,终于实现“业内被看重,业外有市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建星.新时代开启中国报业新征程[J].新闻战线,2018(7).
[2]杜迈驰.行业报,在改革中求生存谋发展[OL].http://www.cinic.org.cn/hy/yw/434041.html.
[3]2017中国报业发展报告(完整版)[R].https://mp.weixin.qq.com/s/sbbMeJhZktJJWvT-XIPHxg?.
[4]张炳南.走出小行业 融入大市场——《中国黄金报》探索报纸发展新途径[J].中国报业,2007(5):29-31.
责任编辑:景辰
关键词:改革开放 行业报
中图分类号:G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3-0089-02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逐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开始引领世界,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报人不仅用笔记录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更用辛勤的汗水、澎湃的激情、不竭的智慧创造了新闻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今天的中国报业大家庭,已经由单一的图文、纸张,拓展到纸、网、端多渠道并进,文图、声音、影像等呈现形式的多介质、全媒体。
行业报是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部分部委转成的行业协会、大型国企为指导工作、传播经验、发布行业信息而创立的所属行业、产业、专业的报纸。行业报是我国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行业报发展迅速,道路特色日益鲜明,传播质量和影响力逐步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我国报业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一、行业报的历史及现状
行业报的历史可追溯至晚清。1897年3月,创刊于上海的《中国商务报》被报业学者认为是我国行业报诞生的标志。1922年—1923年,在北京、上海、武汉、济南等地,出版了一批行业报刊,包括《陇海铁路罢工》《京汉铁路日刊》等。北伐战争时,一些产业工会出版了《铁路工人》《中国海员》《印刷工人》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一些大的行业实行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国务院一些部委相继创办了行业报。1953年到1957年,我国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694个大中型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打基础。在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学习他们创办行业报的经验。当时,交通部创办了《人民公路报》《人民航运报》,冶金部创办了《冶金报》等。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报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行业报如雨后春笋,数量猛增。至1985年,全国已有行业报1600多家,占当时全国报纸总数的70%。这些行业报多为各部委、国有大公司的机关报。随着行业和报业发展,行业报开始加密刊期并扩版,版面内容多为子行业、子系统的深度报道。各地记者站陆续设立并开办通讯员培训班,保证了稿源。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行业报呈现一片兴旺景象。经过后来的五轮整顿和改革,行业报逐步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稳定了分布格局。
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发布的《2016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统计,我国五类报纸(综合、专业、生活服务、读者对象、文摘)中,综合报纸最多,为850种,占报纸总品种的44.88%,其次是专业报纸,为700种,占报纸总品种的36.96%。(这里专业报即指行业报)据《2017中国报业发展报告》分析,专业报纸由于致力于细分市场,读者对象更明确,总印数降幅低于整体降幅,从中反映出专业性报纸的竞争力。专业类报纸成为报业颓势中的一抹亮色。
二、行业报的发展道路
从1987年第一次整顿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前的体制转换,行业报经历了五次重大考验。1987年,不具备“六有”标准的行业报停办转行。1996年,在第一次整顿行业报的基础上再一次缩减了行业报数量。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之后,围绕行政与出版分离,解决公款订阅报刊和行政摊派等问题,对行业报进行了第三次整顿。2003年6月,进一步明确行业报管办分离。为了加快文化体制改革,2011年5月,中办、国办下发《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非时政类报刊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进行企业工商登记注册,与在职职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按照企业办法参加社会保险,实行严格的报刊出版市场准入机制,同时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要求,首批转企改制的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在2011年8月底前报送改革方案,年底前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其他报纸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的2012年9月底全面完成转制任务。
大多数行业报起步晚、底子薄、收入结构单一,体制机制缺乏活力,市场营销缺乏创新,抵御市场风险并进行竞争的能力不强。五轮整顿,使行业报不得不破釜沉舟、浴火重生。行业报该如何前行?
(1)植根行业,用好行业资源。行业报读者群对所属行业媒体忠诚度较高,报纸订户和广告客户相对固定。通过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管理和经营,将办报和经营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向行业上下游延伸。进一步挖掘传统业务和行业资源,做深、做细,尝试搭建多种平台,进行立体化服务,主动联系主管单位各司局、各部门要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承办活动、出版会议特刊等各类形式,实现链条式合作。
《中国黄金报》把经营工作从单点支撑转变为多点支撑,搭建出多根柱子支撑的进退自如的舞台。除广告创收外,《中国黄金报》还在图书编辑、人才培养、咨询管理、市场调研、投资研究、品牌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开拓,形成以《中国黄金报》这一品牌产品为核心的系列资源,构建起经得住风浪的立体生存空间。
2016年,《国际商报》6000万元收入中,60%来自地方商务系统,25%来自主管部门的政府采购,15%来自市场。
(2)内容为王,追求深度权威报道。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让媒体融合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从铅字印刷到“触网”再到各种新技术新业态的拓展,时代在变,载体再变,但内核不变——内容为王,做好深度报道、政策解读性报道、具有公信力的权威报道,是行业报生存发展的根本。
《中国保险报》是我国第一家整体实行股份制的新闻机构。中国保险报社的股份制改造坚持两大原则:一是确保党对媒体的领导,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确保国有投资主体控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市场化的运作过程中,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保险行业主流媒体,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坚持“立足保险、突出专业,面向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思路,一手抓行業发展的正确舆论导向,一手抓垂直细分市场的融合发展创新,公司开始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轨道。面向市场,保险报业坚持为行业代言,及时传播行业正能量。加上《中国保险报》是行业唯一公开发行的报纸,是中国保监会制定的保险信息披露媒体,具有得天独厚的独家优势。面向市场,保险报业坚持“权威、准确、专业”的新闻理念,既有“两微一端”同步报道,也有特刊形态深度报道,同时设立副刊、周刊等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色专版,终于实现“业内被看重,业外有市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建星.新时代开启中国报业新征程[J].新闻战线,2018(7).
[2]杜迈驰.行业报,在改革中求生存谋发展[OL].http://www.cinic.org.cn/hy/yw/434041.html.
[3]2017中国报业发展报告(完整版)[R].https://mp.weixin.qq.com/s/sbbMeJhZktJJWvT-XIPHxg?.
[4]张炳南.走出小行业 融入大市场——《中国黄金报》探索报纸发展新途径[J].中国报业,2007(5):29-31.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