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谈起——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来源 :中国高校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n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是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不仅会成为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而且会成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在高校教育中并不仅仅表现为相关课程的设置,还要解决好如何从深处将科学与艺术加以融合的问题。但无论怎样,两者的结合都会促使学生在更多方面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因此,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必将成为这一改革的特色与亮点,为培养更多的优秀创新型人才而发挥作用。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art is a major trend in today’s world. It will not only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ut also become an inevitable necessity for the reform of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art in higher education does not only show the setting of relevant courses, but also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ow to integrate science and art from the depths. But no matter w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will encourage students to develop in more aspects, improve their overall quality and cultivate their innovative abilities. Therefore, as a breakthrough in the reform of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art will surely become the characteristic and highlight of this reform and play a role in cultivating more outstanding and innovative talents.
其他文献
高校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符合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基本要求,更利于提高大学生个体素养,更好融入到“小康社会”“中国梦”建设的征程中.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遇到的困境
随着器件抗辐射加固性能的提高,在进行地面模拟试验时对所用重离子的能量及其在材料中的线性能量传输(LET)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串列加速器束流能量及其在材料中的LET,
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岗位的稀缺,使我国大学生就业矛盾异常突出.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和政府纷纷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创业不仅能够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能够提供大量的
高校学科集群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而目前我国学者对高校学科集群内部学科之间的协同原理和协同机制之间的研究较少.构建学科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体
以往,ThinkPad给大家的感触是:这是一款办公所使用的专业笔记本。但今天(8月27日),北京,ThinkPad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挑战s战队”活动给了大家耳目一新的新面貌。下午,北京世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还存在企业积极性不高、学校科研水平有限、政府角色定位模糊等问题。因此,高职
利用金属氢化物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测试实验系统,通过反应速率分析方法,测定了铪在恒容系统和573~873K温度范围内氘化反应的压强-时间变化关系,计算出铪在初始压强13kPa和573K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高校科技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和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优化升级与转型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政府所提供的政策环境,结合科技型企业的自身特点,
从殷商开始被称为“庠序”的学校就存在,这样一个集合了教与学的神圣殿堂,千百年来一直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时至今日,我们的教育体系越来越完备,教育制度越来越成熟,各
期刊
“中国的消费者太不忠诚了!”这是广告人的抱怨。只要一打价格战,消费者立刻转移,有时只是有新的品牌、新的概念出现,消费者就会去尝试。于是,广告人更加困惑了,消费者到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