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学生最缺什么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hui26386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仗要有目标,否则,子弹射向哪里?作文,我们也要懂得学生最缺什么,然后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往往见到这样的现象:语文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简单地作了几句辅导,就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去完成。批改作文呢,部分老师先是将错别字用红笔一勾,在习作开头右上角打一个分数,就算完成了任务。这种周而复始的作文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教师对学生作文真正地缺少什么没有作过比较详细的调查,也就谈不上如何根据学生的需要去针对性地施以措施。因此,谈到学生作文,这些老师常常感慨万端,认为现在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你看,都写出这样的作文来了。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按部就班式的作文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我们需要调查研究,需要分析判断,需要千方百计地将学生最需要的知识、能力、意志、信心送到学生手中。我认为,作文,学生最缺少的是:
  
  一、缺信心意志
  
  不少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有的甚至很反感。“作文,拿魂;周记,晦气”,这样的话我们都耳熟能详了。语文教师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老师宣布做作文的时候,有时会听到唉声叹气;该做作文的时候,如果因为特殊原因不做了,学生可能会爆发出一片欢呼声。这些都说明了学生对作文已经失去了信心,有了恐惧的心理。以这样的心态作文,当然不可能写好。因此,作为教师,首要的一条是要告诉学生,作文其实并不难,就像我们平时说话那样,平时怎么说话,你就怎么写。只不过一个用嘴,一个用笔,如此而已。同时要告诉学生的是,说话基本不加思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作文要思考一下,说什么,怎么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说得更有力些、动听些。因此,在我们作文指导、批改、评讲时,教师都要从关心的角度、理解的角度、鼓励的角度用平等的态度、商量的语调、探讨的方式去告诉学生。比如,“你的思维带有发散性、创造性,作文就是要有这样的钻研精神”,“你的作文有很多优点,如……,还有一些地方老师和你有不同的看法,老师是这样想的,你看这样行不行?”就用这样的方式跟学生交流。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就把温暖、激励、知识、能力送给了学生。
  
  二、缺生活感悟
  
  每每问及学生,为什么作文老是那几个老掉牙的材料,为什么总是那几条干巴巴的筋,为什么主题总是那么平庸平淡?学生回答说,没什么可写,没有材料。真的是没有材料吗?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为学生提供了那么绚丽多姿的素材,学生不会是没有生活,他们缺少的是对生活的感悟。他们在学校里,接触了这么多性格各异、教学方法有别的老师,与充满活力、性格不同的学生朝夕相处,同学习、共荣辱,尝到了酸甜苦辣;在家里,有那么多的亲人关照、呵护,长辈的一言一行稍加咀嚼,便溢满甜蜜和芳香。谁说没有生活?但是,他们没有体会,缺少领悟。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平时能够不死守教室这一方阵地,能够多带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能够多开展些语文综合活动,并在丰富多彩的大语文活动中,教会学生去领略生活的醇浓香甜,去品咂坎坷丰富的人生经历,去揣摩社会各色人等的心路历程,作文,又怎么会没有材料呢?主题,也完全可以挖掘得更深刻些。不是到了作文课才让学生去找材料,不是找不到材料就让学生开动脑筋苦思冥想(当然,有时这种做法也有必要),在平时,就要教会学生做一个有心人,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去感受,去领悟,去积累。有了这样的生活积淀,还怕作文时没有材料?
  
  三、缺修改精神
  
  学生都怕修改作文。文章一旦写好,已经舒了一大口气了,再要修改,摇头拒绝者几乎十有八九。但是,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初稿就是精品,除非是大作家。古今中外,反复修改出精品的例子可以说是不胜枚举。《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必须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只有会修改文章,才真正具备了独立作文的能力。”所以,让学生懂得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是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可是,我孤陋寡闻地发现,像这样的让学生修改的老师相对来讲并不多见,除非是作文竞赛。能够在班级做个一般的号召就算不错的了,至于学生到底有没有修改,修改的程度如何,真正关心并且坚持这样做的老师应该说是凤毛麟角。在大力提倡修改的重要性以后,我们还需要告诉学生如何修改。关于这一点,《语文课程标准》也有具体意见:“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可见,我们还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修改。
  作文,学生最缺什么,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都有各自的情况,但是,学生最缺什么,老师就应该关注什么、补充什么。新课程标准已经施行这么几年,作文的老框框应该到了彻底抛弃的时候了。
其他文献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人的文化素养、情感、人格和教养的综合表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涉及语文学科定义时,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出要“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强调“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运用规范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自媒体的出现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并被不断广泛地应用于实践当中。自媒体中的QQ、微博、微信、百度贴吧等软件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常用软件,自媒体时代为高校辅导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即运用墨线勾勒形象,不加色彩渲染的一种画法。人们将它运用于文学创作的描写中,就形成了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在景物描写中,运用白描的手法可使景物和人物性格高度地融合,使景物的内涵更加丰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本文就不同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系对棉田害虫及其天敌群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不同抗虫保铃棉品系自控区上发生的害虫与天敌种类,害虫总数与对照品种相比,其差异均不显
有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锤炼打造的是语言精华;有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垂手而得的亦是妙作佳篇。无论“锤炼”或“天成”的都是在生活阅历的厚积下、审美意趣的触
近几年来.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已成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作文写作的主要形式,这虽然能给考生以相当自由度的发挥空间.但同时也对初中作文教学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语文教师和
剂量过大大剂量用药多见于急症病例,如有机磷农药中毒,用大剂量阿托品解毒.由于药物剂量与效果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较大时效果好.因此有些人急于求成,想经过一二次大剂量
毒品,这个曾经使中华民族饱受苦难的魔鬼,在当今死灰复燃之后,正疯狂地侵犯着青少年的健康躯体,腐蚀着他们的意志。
只要看过电影<美食家>的人都不会忘记,主人翁评论菜肴的口味好坏在于两个字:"加盐",说明了盐在烹调中的重要位置.
期刊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着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也就是说,中学语文教育必须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素质,并为其终生学习、终生发展打好基础。高中语文教育的这些指导思想,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显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精神素质的塑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