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尔森菌病诊断(T/CPMA 005-2019)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thializ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输尿管软镜联合铥激光治疗孤立肾或肾功能不全合并高危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铥激光治疗的5例孤立肾或肾功能不全伴高危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例,女4例。中位年龄73岁(53~87岁)。肿瘤位于左侧4例,右侧1例。孤立肾肾盂肿瘤3例,肾功能不全合并肾盂、输尿管上段肿瘤各1例。影像学检
目的探讨基于第二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其相关参数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09例行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8.1±7.2)岁。前列腺体积(PV)(55.8±30.7)ml。tPSA(19.86±18.94)ng/ml,
通过总结分析8例经腹腔镜探查证实为横过异位睾丸患儿的临床诊治经验,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横过异位睾丸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对于患侧腹股沟区不能扪及睾丸的隐睾患儿,需行对侧腹股沟区详细查体,并完善B超检查。对于此类患儿,建议行腹腔镜探查术,可有效避免漏诊、误诊横过异位睾丸。
期刊
期刊
肿瘤尿道复发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晚期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较低,但对患者的术后生存具有显著影响。因此,积极探讨术后肿瘤尿道复发的危险因素、预防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肿瘤尿道复发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探讨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肾结石患者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合并HIV感染的肾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男53例,女43例。年龄21~57岁,平均41岁。所有患者均由腹部X线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及CT检查确诊为肾结石。双肾结石19例,左肾结石37例,右肾结石40例。单发结石
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活检与根治手术后病理分级的相符性,分析可能导致病理分级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7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7岁(35~100岁)。体质指数中位值23.74 kg/m2(16.22~38.74 kg/m2)。tPSA中位值10.266 ng/ml(0.017~147.575 ng/m
目的建立正常组织分次照射基于肺纤维化影像学改变的全肺平均剂量-效应模型,定量分析分割照射相比单次照射的生物学效应及耐受剂量关系。方法采用8~10周龄C57BL6雌性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组进行X射线全肺野照射,分别给予梯度剂量0、2.0 Gy×5次、4.0 Gy×5次、6.0 Gy×5次、7.0 Gy×5次、8.5 Gy×5次。照射后24周行CT扫描成像,CT图像三维重建后经三维分割算法获得肺部平均密
肾细胞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对肾细胞癌,尤其是转移性肾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类靶向药物。这一疗法在带来良好效果的同时,也伴随很多不良反应。本文就其主要不良反应之一——蛋白尿的发病机制、发病率、病理结果及管理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期刊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分型对初诊高转移负荷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CSPC)患者激素敏感时间的预测作用。方法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初诊为mCSPC患者的资料。纳入标准:年龄18~85岁;前列腺穿刺活检组织或细胞病理学确诊为前列腺腺癌;入组前未接受包括去势、抗雄、放疗、化疗或者原发灶手术等治疗;有影像学检查(PET-CT、ECT或MRI等)结果证实为高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