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风险的应对困境及其破解

来源 :理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etc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对公共风险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职能.但当代政府在公共风险识别和处置中面临着困境:一方面,公共风险具有“测不准”特征;另一方面,政府试图分散风险的措施有时会导致原本分散的风险集中化.后工业社会形态下社会基础结构剧烈变迁,风险配置逻辑呈现无差别化攻击的特征,人类个体生活方式解放导致其行为负外部性的大规模扩散,是当代公共风险应对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要走出公共风险应对困境,需要发挥政府集中秩序在公共风险应对中的核心作用,培育社会自发秩序以构建风险庇护之网,完善市场秩序以增强公共风险应对助力,尊重专业秩序以实现公共风险的科学处置,使这些治理结构之间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以形成一个更加科学、全面、有效的公共风险处置机制.
其他文献
科创板注册制改革既是我国资本市场迈向国际化和市场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功能效率的制度创新,在促进国内资本市场结构优化、推动资本市场与科技产业有效对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科创板市场依然存在开放度不高、定价机制不健全、交易功能不完善和权益保护不充分等突出问题.为此,建议从以下五方面着力:推进更高水平的制度开放,增强资本市场对国内外金融资源的集聚辐射功能;形成预期引导功能,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发挥创新激励功能,促进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双轮驱动”;增强政策传导效应,吸引多元主体参与科创
近年来,民粹主义动态频频、兴风作浪,借助网络在西方国家有了新的表现.网络无国界,网络民粹主义在我国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一是与极端思潮合流,形成排外、仇富、闭关三种极端倾向;二是主要参与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三是“饭圈”群体具备一定网络民粹主义色彩,其背后是资本力量在推波助澜;四是暴戾情绪和制造对立是人们对网络民粹主义的直观感受;五是“后真相”“舆论反转”等媒体景观日益增加;六是民粹主义者利用人们的“看客”心态,刻意制造话题并放大事件影响.这些新特征新趋势给我国发展带来挑战.应对挑战要求我们做到:始终坚持
多年来,我国政策执行都面临着人力、情面、决策和体制等难以克服的难题.而当前人工智能的日益成熟,已经为破解这些政策执行难题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在政策执行领域引入人工智能,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升级政府智能服务平台,建立智能化政策执行系统;建设大数据系统,构建政策执行的海量数据库;构建优质算法,形成算法森林;建立完善人工智能执行系统的监管机制和问责机制.在建立智能化政策执行系统方面,既要确保决策执行的科学性合理性,又要实现决策执行的自动性流畅性和高度智能性,因此,在关键的决策点、执行点的启动时机及行动方式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康德"主义思想谱系中,存在一种"实践—劳动"二元论逻辑,这一逻辑内蕴一种对劳动的偏见和蔑视.洛克、斯密、黑格尔等确立劳动作为市民社会以及人之生成的建构性原则的地位和意义,但劳动总体上被归结为"谋生手段",因而在根本上并未突破"实践—劳动"二元论逻辑.马克思超越"实践—劳动"二元论传统,通过融通劳动概念与实践概念,阐明劳动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内涵、本质和条件.在马克思看来,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劳动,就其基本内涵和本质规定而言,是以人的能力本身的发展为目的的自由活动;就其价值立场和
乡村创新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它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推进乡村创新创业有助于缓解乡村人口流出的不利影响、为解决“谁来种地”提供经营主体、开辟农民就业增收新渠道、满足居民食品消费升级需求、加速城乡融合发展以及促进共同富裕.在乡村创新创业人数不断增加、新模式不断涌现和制度环境不断优化的背景下,推进乡村创新创业要重点解决人、地、资金和公共服务供给等问题.即:要提高乡村创新创业主体的人力资本水平,实现人才引得来;完善乡村创新创业用地政策,实现经营有保
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在于超强的系统集成能力或“组装”能力.这种系统集成能力使中国成为“制造大国”.在迈向“制造强国”的征程中,中国在创新指数、科技投入与产出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但是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当前需要在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对外合作三条路径上发力并寻求突破,加快“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由控审失衡、控辩失衡、控方一头独大的权力配置引发的诸多问题.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域外认罪协商特别是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相类似,为此有必要在与辩诉交易制度进行辩证比较的基础上,遵循端正检察院对该项制度适用率的考核导向,法院对量刑建议享有充分的司法审查权,强化律师的实质参与以及“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归位的完善路径,重塑控辩审三方关系,以期对该项制度作出更为科学的构建.
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呈现出从《莱茵报》时期对彰显特殊自由的市民社会与昭示普遍自由的政治国家间的对立所产生的“苦恼疑问”,到《德法年鉴》时期对资产阶级政治解放所造成的手段与目的的颠倒而感到的“困惑不解”,再到《巴黎手稿》时期对因资产阶级私有制而造成的异化劳动所导致的人的个体生活与类生活之间的斗争而提出共产主义是“历史之谜的解答”发展的清晰的逻辑路线图.精神现象学揭示了自我意识的伦理性对苦恼性的超越历程,即从自我意识环节的苦恼意识,发展到理性环节的自我意识的颠倒(自由的普遍性与个体性的意识错乱),再到精神环节的
《春秋公羊传》中提出的"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的观点表现出明显的重后果的倾向.董仲舒通过将"义"与"道"引入到经权理论之中,为"经""权"相反相成的经权观的道义论立场找到了一个相对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弥补了《公羊传》中的经权观只能通过在经权关系之外设置实践限制的方式来避免行权违背道义原则的不足.在坚持重道义的基础上,把道义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儒家伦理思想的一贯立场.董仲舒经权观中道义论立场的明确和回归,反映了经权关系理论提出初期儒家学者对道义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的调适与平衡.
当前家庭农场在全国范围内呈井喷式发展,但立法缺失导致其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做好家庭农场立法是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的必然趋势.针对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立法重点关注的实质内容应包括:通过确立一般规定来界定家庭农场的法律地位,通过制定特殊规范来厘清家庭农场内部人员及财产的法律关系,通过吸收政策规定明确家庭农场的市场准入规范.家庭农场立法还要注意与相关法律对接,主要是与《民法典》《合伙企业法》对接,与经济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接,与土地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