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体验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uaig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一支数量充足、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水平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逐步构建了以“问题探究与澄清、情境设置与体验、经验交流与分享、尝试辅导和实践及辅导理念与辅导技能的个性化”为五阶段的“参与-体验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参与-体验式
  作者简介:毛淑芳(1981-),女,浙江舟山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助教,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浙江 金华 321004)。(浙江 杭州 310018)李伟健(1962-),男,浙江东阳人,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教授。(浙江 金华 32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技能形成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SB007、浙教科规办[2002]6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0-0029-02
  
  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不断增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教育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培养一支数量充足、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水平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成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相关教育部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提出了更高的具体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然而目前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还是停留在传统知识传授式的培训基础之上,存在着培训观念落后并与培训方式相脱节、忽视教师的主体性、重理论轻实践等诸多缺陷。针对上述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中存在的不足,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构建出了“参与-体验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模式,努力探索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理论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参与-体验”式培训模式的涵义
  “参与-体验式”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培训教师通过与受训教师之间进行人际互动,引导受训教师进行内部的人际沟通与经验分享,从而促使受训人员获得心理辅导理念与技能的培训方法。在该培训模式中,培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发疑问、促使成员之间积极讨论,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与情境相关的专门知识作为指导。受训教师通过对心理辅导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体会并领悟这些理论,最终将其转化为个人化的理念和技能。
  二、“参与-体验”式培训模式的特征
  “参与-体验式”培训模式充分体现了受训教师“主体性”和“参与性”的特征。受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不再只是带着耳朵和笔记本的被动听众和记录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在培训教师的引导下,受训教师积极发挥自身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主体参与作用。
  “参与-体验式”培训模式突出培训的情境性和体验性,是指通过创设各种与受训教师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真实情境,让受训教师获得新的体验,积累情感体验,完成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参与-体验式”培训还充分考虑到了受训教师的情感因素,重视受训教师的情感体验。受训教师在创设的情境中充分调动自己情感因素,并在培训教师以及受训教师之间通过互动进行情感的交流。情感因素加深了受训教师在培训中的卷入程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并保障了他们对心理辅导理论和技能的有效学习。
  “参与-体验式”培训强调理论与技能并重,克服了以往传统培训方式只重理论或理论与技能脱节的弊病,有效地保证了受训教师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使受训教师能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最终形成个人化的心理辅导理论。
  三、“参与-体验式”培训模式的基本过程
  “参与-体验式”培训是一个以问题为起点的五步递进式循环过程,即以对问题的探究与澄清为起点,经历情境设置与体验、尝试辅导与实践、经验交流与分享、辅导理念与技能五个个性化阶段。
  第一阶段是问题探究与澄清阶段,是让受训教师自己发现问题,分析产生解决问题的内部动机并对自己进行设想,进而形成计划的阶段。培训教师要引导受训教师主动参与到培训中来,让受训教师考察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动机、澄清问题(理解心理辅导实质)、制订计划、确立目标。
  第二阶段是情境设置与体验阶段,是通过情境设置让受训教师发生观念冲突并产生情感体验的阶段。受训教师在这一阶段中依次经历了置身于具体情境中、激活原有知识和观念、新知识与原有观念产生冲突、体验心理辅导过程以及对辅导活动的开展作出计划等过程。
  第三个阶段是尝试辅导和实践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受训教师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尝试运用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能解决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受训教师解决学生的日常问题与学习问题是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来进行的。受训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以反思日记的形式,写下辅导的体会、感受、心得以及不明白的问题,并不时对自己作出评价和提出要求,再通过查阅资料或寻求同事与专家的帮助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四阶段是经验交流与分享阶段,这一阶段是受训教师进一步澄清问题、考察并理解心理辅导的方式和策略、激发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交互作用、团体互动相互观察学习、反思心理辅导的实施过程并进一步增强体验和分享经验的过程。在受训教师积累了一定的辅导经验之后,以开展心理辅导研讨会的形式,让受训教师报告各自的辅导经验,并互相交流和分享彼此的经验。
  第五阶段是辅导理念与技能的个性化阶段,这一阶段是受训教师经过自己的实践和行动研究后,再进行考察与反思,把所学的理论与技能内化为自己的理论与技能,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技能。受训教师分组研讨心理辅导实质和价值,在团体互动中反思适合自身特色的辅导方式和策略,计划和实施心理辅导的研究课题,撰写心理辅导专题研究报告,并在培训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自我理论体系和提高技能。
  四、“参与-体验式”培训模式的策略
  为保障培训目标的顺利实现,“参与-体验式”培训可采用以下培训策略。
  1.积极引导,主动参与
  为了激发受训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在培训时从创设与受训教师实际相关的情境入手,引导他们思考这些与他们日常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先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把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培训内容中来,再一起进行理论和技能的探讨和学习。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脑力激荡,师生、生生对话,互动分享等方式,让受训教师的注意力和兴趣始终围绕所培训的内容,并始终保持高度的积极性。
  引导受训教师主动参与,一改传统培训模式中培训教师和受训教师之间的单向交流模式,形成了培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和互动。这种方式有利于形成活跃、宽松、平等、和谐的教学情景,还可以将受训教师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展现出来,有利于培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之间以及受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之间相互吸收、相互学习,使他们都能在反思中学习到新的知识。
  2.创设情境,充分体验
  在传统讲授式培训中,单向传递通常采用灌输的方式,很少涉及受训教师的认知感悟和情感体验,这就容易打击受训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参与-体验式”培训强调关注受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感悟和反思内化等心理活动。在该培训中,受训教师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创设的情境中,充分调动自己的认知和情感因素,积极地参与到培训中来。
  3.交流互动,经验分享
  “参与-体验式”培训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的形式,采用自我表露、头脑风暴等方法,让受训教师在交流和互动中充分分享彼此的经验,不仅分享以往的辅导经验,而且分享在培训过程中获得的新的体验;不仅与其他的受训教师进行经验的分享,还与培训教师进行经验的分享。经验的分享有利于受训教师之间相互吸收、相互学习,并在反思中学习到新的知识,达到使受训教师实现自我成长的目的。
  4.现场演练,促进应用
  “参与-体验式”培训的目标是让受训教师掌握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能,最终形成个性化的心理辅导理念和辅导技能。要达到形成个性化的心理辅导理念和辅导技能的终极目标,就需要受训教师将理论知识和技能不断地融会贯通,并在应用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5.运用反思,整合经验
  受训教师辅导理念和辅导技能的掌握还需要他们运用反思,对新旧经验进行整合。受训教师的反思要求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回顾、判断和监控自己对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和应用,通过体验和分享,不断对自己的知情意行进行思索、修改和调节。通过这一系列的自我反思的过程,最终把在培训中所获得的新旧经验加以整合,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在培训中,受训教师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整合他人和自身的经验,最后实现理念和技能的整合,形成个性化的心理辅导理念和技能。
  “参与-体验式”培训模式是针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水平不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还相当匮乏、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方式存在很多弊端的现状,不断摸索而逐渐形成的。它是在借鉴了国外心理咨询专业队伍培训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实现了国外经验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与普及化相结合、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质培养的全面整合,将会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實践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孙炳海.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理念结构与形成的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5.
  [2]刘宣文.学校发展性辅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 周贤.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技能形成的实验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6.
  (责任编辑:沈清)
其他文献
摘要: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对大专生的厌学心理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更清楚地了解大专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寻求解决对策,进而达到克服其厌学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大专生;厌学心理;焦虑  作者简介:田仁海(1981-),男,贵州铜仁人,铜仁学院教育科学系,讲师;代静亚(1965-),女,贵州铜仁人,铜仁学院教育科学系,副教授。(贵州铜仁554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铜仁学院科研启动基金
期刊
摘要:人工智能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各学科领域的关键技术。“人工智能”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并能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中。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对本科“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关键词:人工智能;创新思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冯爱祥(
期刊
摘要:随着环境监测内容的扩展,“环境监测”课程在不同的专业开设,由于专业背景的差异,对课程设置背景、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等进行教学研究探讨,有助于师生在教学条件和教学成果不断发展过程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推动“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开勇(1978-),男,山东菏泽人,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新疆石河子832
期刊
摘要:安全工程课程体系建设是安全工程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决定着所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根据中原工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模式以及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学院的办学实际,探讨并提出了下一步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安全工程;课程体系;专业方向  作者简介:杨春丽(1980-),女,河南周口人,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讲师;刘琦(1972-),男,河南商丘人,中原
期刊
摘要:分析了三峡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确定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规划和建设。探索了一条依托机械大类教学实验平台,整合现有资源,建立体现基础IE和现代IE的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积极与地方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的模式。  關键词:工业工程;实践体系;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  作者简介:李浩平(1971-),女,广东台山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副教授;方子帆(1
期刊
摘要:我国地理教材的改编和修订,由早期的“一纲一本”发展到如今的“一纲多本”,充分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主要从“人教版”新旧版地理教材的整体形式设置上、内容安排上和体现课程标准要求上等几个方面做了对比分析,提出一些认识和建议:教师要充分发挥新版教材的优势,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各个栏目,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反馈,使之尽善尽美。  关键词:地理教材;人教版;对比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材料力学”是工科院校中重要的专业技术课,它不仅具有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实践性,该课程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总结了“材料力学”精品课建设中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通过分层次实验教学、从科研项目中提炼出合适的子实验等改革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材料力学;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作者简介:富荣昌(1965-),男,锡伯族,新疆伊宁人,新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期刊
摘要:“嵌入式C语言”是高职计算机嵌入式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嵌入式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嵌入式C语言”教学实践,探索项目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促进“嵌入式C语言”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项目学习法;嵌入式C语言;程序设计  作者简介:武斌(1978-),男,安徽肥西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贾红雯(1978-),女,山东沂
期刊
摘要:根据高校科研实验室建设的客观实际,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高校科研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确定了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进而根据评价集构造了隶属函数,得到各指标对评估标准的最终隶属度、模糊矩阵和综合评估结果,进而划分评估等级,得出结论,最后进行了实例研究。  关键词:高校;科研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法  作者简介:刘鹏超(1981-),男,山东文登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期刊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经济配置形式,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转型的时期,职业教育与新的经济体制还不适应,从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生存发展。适应的策略有三个理顺和五个构建的问题。职业教育事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否适应生存、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和现实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市场经济;适应策略  作者简介:杨开泰(1955-),男,四川绵阳人,四川省绵阳水利电力学校,讲师。(四川绵阳62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