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困解难办广播

来源 :延安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shen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插队的村子仅有二十三户人家,全村老少加起来也就百十口人。与前后那些拥有百多户、近千人的大村相比,少了许多生气。
  来的北京知青也少,仅有二男三女。一年多后,五个人走了四个,就剩下我这个“光杆司令”了。
  村里人大多没出过远门,有的老人几十年都没有离开过村子。大家埋头劳作,对外面了解得很少。
  村民不读书、不看报。外部消息的唯一来源是县有线广播网的小广播喇叭(当地称为“小广播”)。每晚八点,“小广播”准时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转播结束后,公社有时会加播一些通知什么的。
  可怜的是,村里装有“小广播”的仅有两户。
  老乡们很羡慕这两户人家。但这种挂在墙上的小广播喇叭没地方能买到。
  队领导得不到公社开会通知,经常误事,很着急。一天,队干部王德普问我,北京有没有“小广播”卖?我觉得北京各家不是收音机、就是电视机,除了学校的教室,谁家用这种东西,哪有卖的?在队领导的多次询问下,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写信给家里,让母亲打听打听哪里有卖的,价格多少?母亲发动朋友同事四处打听,听说有个厂家生产,打听到地址后,她亲自跑到那家广播器材厂,看到的是一种新型的“压电式扬声器”,没有任何电子零部件,只有一个纸盆,放在薄薄的木框中,三元多一个。我让母亲寄来一个,试了一下,效果居然比老乡家的磁铁扬声器还强。于是让家里寄来十个,满以为需要的人家不会多,不想平时勤俭的老乡都拿出钱来堵到门口,一下子全抢光了。我让家里又寄来第二批,才满足了全村老乡的需求。
  分散在山上坡下的各家喇叭必须与公社的广播线路连通,才能实现收听。我因陋就简,买来一捆最细的普通铁丝,分两路沿着山沟向上,沿途架在小树等物上,延伸到最高处的人家窑前。各家户只要把窑外的铁丝接到自家广播喇叭上,再伸出一根线连接到地上,就接通了。最后,我把串通了各家的铁丝挂到公社的广播线上,全村就能收到县广播站的声音了。
  接好了线,到晚上八点,过去死一般沉寂的村庄,一下子成了喧声鼎沸的海洋。各家的小喇叭放出的高音连成一片。我登上山,听着庄严的国歌声在山谷震荡回响,仿佛置身在歌声嘹亮的天安门广场。
  “小广播”使村民们改变了晚饭后就上炕睡觉的习惯,全家老少都在聚精会神地聆听广播,直到广播停止后才去休息。
  第二天上工时,劳动现场一改闷声干活儿的状态,广播中听到的东西,成为社员们热烈交谈的话题,很多他们不知道或听不懂的词汇还让我解释。他们的容貌舒展了、表情丰富了,人也开朗了许多,连平常不敢言传的所谓“四类分子”,也打破从不与我拉话的惯例,小心翼翼地向我问这问那。开阔了视野的老乡们对外界充满好奇,对国内外大事非常关心。有一次,有个老乡居然问我:鲁迅是什么人?使我深感意外。
  延安曾是党中央所在地。一些老乡对中央领导人并不陌生,尤其对陕北红军有更深入的了解。一次听到炮兵司令张达志的名字,老乡告我,他原名叫张鞑子,也是陕北人。听他们的讲述,不仅增加了我对革命前辈的了解,也受到了革命传统的教育。
  队领导看到小广播带来的变化,又产生了新的想法,想利用小广播安排生产,因社员分住在两条沟里,队长每天招呼出工很费劲。分派活儿后,社员还要再回家拿需用的工具才能去劳动,耽误不少时间。
  这就是要建自己的广播站了。
  我没学过广播技术,但并未胆怯。我到县里商店询问,找到一种适合做小型广播的“三用机”。它以一号电池为电源,既可以收音,也可以扩音、播音。播音时不需要话筒,直接对着机子说话即可,价钱仅一百多元。我买来后,把连接各家的铁丝线路接到三用机上,实现了队长的愿望。
  每天早上,队长先叫我打开机子,然后把生产安排直接通知给社员。于是,社员带上应该使用的工具,到应该去的地方直接干活了,使出工时间节省了半小时。
  三用机另一个优越性,是有十个波段、几十个频率的节目可供选择,为社员收听更多节目提供了条件。我增加了播音的时间,社员就可以听到音乐、戏剧、曲艺等各类节目了。
  如果谁家不想听了,只要拆开地线接头,小喇叭立刻停止发声,操作简单。
  有了三用机,也改变了我的孤独生活。不向全村广播时,我摘下外接线,自己收听各电台的节目。
  意外的是,有一天,我听到广播喇叭叫我的声音。原来是三里地之外的前村同学对着小广播叫我,我对着三用机答应,他们居然也听到了。原来三用机还有双向对讲功能,只是声音极小,听不太清楚罢了。
  所以,每当想和同学联系了,我就把三用机连接到公社广播线上,与前村同学聊起来了,这简直好比有了直通电话。
  更意外的是,有一次,我和同学聊天时说到,快过春节了,我还没买过年的猪肉。第二天一早,后村沙家圪崂的一个老乡背着一块猪肉来找我,说夜黑地(昨夜)广播里说你要买猪肉,我给你送来了。原来七八里地外的老乡们也能听到我们的对话,还猜到了是我这里发出的声音。
  回想起来,办广播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十年,它就发生在1970年的黄家河村。
  李一勤,北京八中1968屆高中毕业,1969年2月到延安县李家渠公社沟门大队插队,1971年9月招工到西安电影制片厂。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课程,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近年来,“提升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对教师教学评估的重要标准。文章将以南京传媒学院影视声音艺术课程为例,力求突破传统授课方式,探究此类艺术课程的改革方向。
·演兵场上rn2021年8月22日至9月4日,“国际军事比赛-2021”在俄罗斯、中国、伊朗、白俄罗斯等11个国家同步展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赛.
期刊
文章依托地方高校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着眼新工科建设要求,注重顶层设计,从课程群建设和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入手,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方法研究和教学管理改革六个方面阐述综合改革建设实践与体会,以期为电气工程类高校专业的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教学是翻译技术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文章以主流CAT软件MemoQ的教学为例,整理并归纳了学生出现的常见错误,分析了其成因,并分享了相对应的教学对策。
学生、教师、教学督导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三个参与主体,通过网络化、信息化途径,以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系统、问卷调查、电话沟通以及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使教师、学生、督导三方进行相互评价、相互监督,形成教学管理机制、激励机制、保障体系以及评价体系等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即网络化、信息化为“二化”,学生、教师、教学督导为“三位”,集成一体,对评价结果信息进行分析并及时反馈,补足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各环节短板,使各环节系统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过程中发挥相应作用,监控学生成长为具有创新能力与精神的卓越人才。
学以致用,方为真学;知行合一,是为真知。习主席在西藏考察时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党史学习教育要想取得扎实成效,尤其需要注重力行、对接实践,将学习成果融入进党性锤炼、聚焦到主责主业,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促转型的强劲动能和有力举措。
习主席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多次讲述他与书的“不解之缘”,号召人们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正所谓,人生识字读书始,一派书香做知己。生活在知识快速迭代、信息大量过剩的网络时代,与其让自己沉迷游戏、被手机“绑架”,倒不如徜徉“书海”,拓宽视野,吮吸“书香”,熨帖身心,从书中领悟新思想、汲取正能量。
新课改前后学生地理学习评价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主要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新课改前后学生地理学习评价在目标、重心、内容、主体、方法五大方面的变化,以期给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初中化学这门课程本就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更注重于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所以,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不断的交流与互动.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够有效地掌握学生对教材中相关基本知识的理解情况,才能够更好地把握课堂进度.同时,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极大地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度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文章以“公关与沟通”课程为例,构建了“7+4+2”三维度课程内容体系,采用了单凤儒教授指导创建的“三场景”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模式,通过实施该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