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眼治疗前后调节功能变化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my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双眼的调节功能状态的差异,并初步观察弱视眼治愈后调节功能的变化。

方法

选取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36例,平均年龄(9.45±1.86)岁(年龄范围8~15岁);男20例,女16例,对所有患儿双眼屈光状态、远视力、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和调节幅度进行测量。

结果

36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弱视眼与对侧眼相比,调节幅度和正相对调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负相对调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2)。弱视眼的视力达到正常后,正相对调节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但治疗前后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3);并且与正常眼相比仍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弱视眼的视力达到正常后,弱视眼的负相对调节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21);与正常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92)。

结论

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弱视眼的调节幅度和正相对调节较对侧正常眼显著减小。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在经合理治疗视力达到正常后,调节幅度和正相对调节量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但与对侧正常眼相比依旧低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一线应用国产达沙替尼与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就诊并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3例Ph+A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比较一线应用国产达沙替尼与伊马替尼的疗效。结果应用国产达沙替尼者31例,应用伊马替尼者32例。两组患者诱导治疗4周完全缓解(CR)率分别
期刊
目的探讨COPADM方案在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治疗中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7年6月间确诊的39例BL患者临床资料,比较COPADM方案组及对照组(其他治疗方案)患者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39例患者中,男26例,女13例,中位年龄30(11~63)岁,其中年龄≤40岁者25例,年龄>40岁者14例;Ann Arbor分期Ⅲ~Ⅳ期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总结培门冬酶治疗淋巴系统肿瘤的不良反应以及处理经验。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血液科2011年8月至2015年12月使用培门冬酶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培门冬酶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处理经验。结果129例患者使用培门冬酶,累计共使用443例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例(1.6%)患者出现过敏反应;19例(14.7%)患者发生胰腺炎(其中包括6例急性症状性胰腺炎、13例单纯胰酶升高的化学性胰腺炎),1
目的观察SBK屈光手术前后采用Pentacam系统测量角膜厚度与采用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行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的130例患者130只眼,术前术后采用Pentacam及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两种方式测量角膜中央厚度(CCT),并根据手术中的切削深度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方式测量角膜中央厚度的一致性。结果术前Pentacam与A型角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