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ong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还学生以自主、时间、主动。
  【关键词】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1
  新课程改革全方位展开,这既是基于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高中学段自身定位的必须。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还学生以自主、时间、主动。下面我就本学科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工作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语文课的性质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交际”,一个“人类文化”,两个“重要”表明了在课程性质上的倾向性——语文课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质。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
  二、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三、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构建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2.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究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然后自己陈述出来。
  四、高效课堂的实施
  (一)把课堂的某一部分时间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
  2.下放教学字词权。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疑难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
  3.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二)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的能力,以此提升他们的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能力较强的有特长的学生主讲他们喜欢的课文。在这之前,一般要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备课,查找资料,提供需要的教学参考书等,学生还可以向教师询问与上课有关的问题。总之,为了上好课,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大显身手,包括对教具的使用。
  五、改革探索中的反思
  新课改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改革第一步带来的是思想的变革,思维的转变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些见解偏差,下面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语文课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
  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文高效课堂地构建要求教师既要保证课堂气氛地活跃,而且还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地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二)语文课堂上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的合作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要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回答加大表扬,没有否定之词,这样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三)语文课堂上不要过分重视讨论探索而忽视背诵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过去有一阶段将背诵阅读,视为死读书,读死书,被从课堂抛出,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背之实,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没用大胆的读背,就没有语文素质的提高。我认为只有多读,多背才能培养语感。
  总之,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的盲点,关键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生活.读书.三联书店,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
  [2]《素质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萍主编。
  [3]《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出版社2002年版,卫灿金著。
  [4]《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孔庆东主编。
其他文献
以桂林中软现代城6~#楼工程为例,介绍了Low-E中空玻璃塑钢幕墙的工艺原理、施工流程和主要操作要点,并对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工程施工效果良好,可为同
本文介绍了南开大学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结合了管理学科和教育的特点,从科学论证、教学平台、软件系统、实验室布局和实验功能等方面提出了建立和管理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室的的
生物质含有大量的羟基、羧基等活性基团,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是一类来源广泛、廉价易得、绿色环保的吸附材料。然而,在实际吸附过程中,生物质材料存在吸附容量小、吸附速率慢
某铁路桥上部结构为6—12m钢筋混凝土连续板梁。板梁结构具有外形美观,整体性好,横向刚度大,易于满足净空要求,并且造价低的特点。具体介绍该板梁的设计,并对结构进行了计算机空间
目的观察hMLH1、Ku70和RAD5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及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三者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结直肠癌组织以及50例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hMLH1、Ku70和RAD5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三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MLH1、K
从2011年起,我国在天津、江苏、广东等多个地区开办内地新疆中职班,着重培养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技术型人才。当一直处于自己熟悉环境的新疆学生到达内地之后,生活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使他们出现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本文以南昌工业工程学校为例,探究在校新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完善内地新疆中职班的课程建设提供有效的建议。本文主要使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等方法。经过对国内外关于内地新疆中职班的研究进行收集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在结肠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塞来昔布辅助化疗结肠癌56病例资料。结果应用塞来昔布辅助化疗的结肠癌患者组生存率显著提高。结论塞
在信息时代,医院图书馆要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必须进行有效合理的知识管理,而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图书馆只有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新立油田V区块1984年规模投产,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目前已进入“双高”开采阶段,正面临严峻的开发形势。随着静态、动态资料的增加,以及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开发问题不断增加,
本文通过对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现状的分析,从改革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新时期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建设的任务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