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跃。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
【关键词】原则学法能力
温家宝总理说:教师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新世纪,新高考,新要求,新挑战。如何进行高中政治课程改革?如何培养新型的人才?笔者和大家探讨下面几方面:
一、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原则
(一)主导性原则。在政治教学中,学生的探索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他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和评价者.随着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上至高无上的地位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这决不意味着教师从此成为可有可无的角色,只是要求教师要改变角色,从过去那种单一的讲演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调控者,那种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对立起来,认为二者是“非此即彼”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实际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才能更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探究性原则。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主动探索的过程,在政治课堂上,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探索过程,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出发,自己探索验证、选择方法、做出假设,并进行表达交流和补充完善,通过平衡、顺应、同化,有效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学习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消极的从外界接受知识的过程;学生只有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才能获得上佳的学习效果,教师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充满科学术语的教科书上,而应着力鼓励学生进行探究。
(三)运用性原则。高中政治新教材,加入了函数模型运用、算法程序、概率统计等几方面的实际运用性很强的知识,这样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多让学生参加实际的调查和研究,多把书本上的政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知识回归生活,再从生活中得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应该多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各样的政治实验和政治活动,通过这样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新尝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 神。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 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 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 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灵活指导学法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 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预习,给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的 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是逐段逐节的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 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 一个质的飞跃。
(三)全面培养能力
1、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目标教学是向学生展示“理解……掌握……”等,学生虽然能掌握结论,但往往靠死记硬背,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其创造能力也受到遏制。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程序和方法,也将成为中学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探索路径,逐步诱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2、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政治课教 学内容中直接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总的看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
3、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就是指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问题的解决或对自身实践活 动的指导的能力。政治课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调查能力、政治参与能力等。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中放开手脚, 落实和推进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中学政治教师应不负新课程改革赋予的使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的善于学习、富有思想、敢于创新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温家宝(2009年9月4日)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华网北京10月11日电
[2]《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年第6期
[3]《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年第12期
【关键词】原则学法能力
温家宝总理说:教师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新世纪,新高考,新要求,新挑战。如何进行高中政治课程改革?如何培养新型的人才?笔者和大家探讨下面几方面:
一、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原则
(一)主导性原则。在政治教学中,学生的探索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他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和评价者.随着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上至高无上的地位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这决不意味着教师从此成为可有可无的角色,只是要求教师要改变角色,从过去那种单一的讲演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调控者,那种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对立起来,认为二者是“非此即彼”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实际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才能更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探究性原则。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主动探索的过程,在政治课堂上,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探索过程,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出发,自己探索验证、选择方法、做出假设,并进行表达交流和补充完善,通过平衡、顺应、同化,有效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学习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消极的从外界接受知识的过程;学生只有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才能获得上佳的学习效果,教师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充满科学术语的教科书上,而应着力鼓励学生进行探究。
(三)运用性原则。高中政治新教材,加入了函数模型运用、算法程序、概率统计等几方面的实际运用性很强的知识,这样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多让学生参加实际的调查和研究,多把书本上的政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知识回归生活,再从生活中得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应该多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各样的政治实验和政治活动,通过这样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新尝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 神。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 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 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 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灵活指导学法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 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预习,给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的 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是逐段逐节的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 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 一个质的飞跃。
(三)全面培养能力
1、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目标教学是向学生展示“理解……掌握……”等,学生虽然能掌握结论,但往往靠死记硬背,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其创造能力也受到遏制。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程序和方法,也将成为中学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探索路径,逐步诱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2、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政治课教 学内容中直接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总的看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
3、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就是指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问题的解决或对自身实践活 动的指导的能力。政治课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调查能力、政治参与能力等。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中放开手脚, 落实和推进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中学政治教师应不负新课程改革赋予的使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的善于学习、富有思想、敢于创新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温家宝(2009年9月4日)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华网北京10月11日电
[2]《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年第6期
[3]《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