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学好作文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仿写教材文章语句,优化作文语言,及时进行评价反馈,树立写作自信,组织学习小组活动,降低写作难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起步教学;写作能力;指导方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6-0060-02
写作是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写作能力关系到学生语言表达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是学生对事物产生新认知的体现。而作文起步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并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字组织能力。在作文起步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学生学习写作的关键阶段,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给他们提供自由表达主观情感的空间,逐步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在此基础上打造高效的作文课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如何开展语文作文起步教学进行论述。
一、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写作兴趣
三年级是学生作文学习的起步阶段,此时学生经过两年系统性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字书写能力,也有了一定的词句累积量,但因为从没正式接触过作文,没有写作基础,所以会对这一环节产生恐惧心理,总是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此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教师要转换自己的教学态度,做到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这一阶段,教师不要布置命题作文任务,而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自己确定主题。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想不受限制,使学生的作文与生活实际相符,并能够直接抒发感情。学生对作文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知,自然能够提起写作兴趣。为了避免出现汉字书写困难的问题,教师可鼓励学生在遇到写不出的生词时用拼音临时代替,保证创作思路不被打断,进而完成写作任务。
二、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在作文起步教学阶段,经常会出现学生因为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而无从下笔的情况。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提升作文教学效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类事物,可以是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这样,能使学生对事物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面对作文主题时也能从自己的观察累积中找到最合适的写作方向。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会注意到很多之前没有发现的细节。教师应鼓励学生及时将这些有趣的细节记录下来,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并在观察后表达出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秋天的颜色,同学们觉得哪个词最合适?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秋天,可以从天气、花草树木开始观察,了解秋天的特点,通过观察秋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想象它的颜色,也可以观察周围伙伴的穿著打扮,以此总结秋天的特征,充分发挥想象力,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这样,学生在面对以“秋天”为主题的作文时才能有话可写。
三、 让学生仿写教材文章语句,优化作文语言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知名作家的优秀作品,语言优美简练,灵活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便利。学生在开始学习写作时,因为不能熟练掌握各种写作技巧,所以习惯性地使用生活语言,书面性不强,文字也不优美。此时,教师不应该强迫学生自主创作,而要让他们从仿写、续写开始,逐渐掌握写作技巧,从而可以选择效果更好的方式对文字进行排列组合。然后,教师可让学生开始尝试让自己的思想脱离范文,用所学写作技巧和累积的大量素材进行创作,在优化文章语言的同时提升写作能力。例如,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一句进行仿写,描写除了蒲公英外的其他植物。学生在仿写过程中不仅能对各类花草产生新发现,也能享受写作的乐趣,在提升文字描写能力的同时获得思维、情感等多维度发展。又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研究文中“献出”“飞舞”“欣赏”“浸在”等词的用法,品味作者用这种修辞方法的意图,并用相似的方式仿写文章,让作文内容更加生动化、形象化,提高作文品位。
四、 及时进行评价反馈,树立写作自信
作文是学生表达情感的一种途径,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文字,因此其中会掺杂很多主观情绪。在将作品提交到教师手中后,学生希望第一时间得到教师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后和教师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在认真读过每一篇文章后都给出针对性评价。这样,可使学生的交流需要得到满足,知道自己受到了教师的重视,进而产生更浓厚的写作兴趣,也能建立写作自信,积极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学生还能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产生明确的认知,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改正不足,提升作文质量。教师也可以在班级内部设置一个可以交流心得感受的作文角,在其中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这样,可使被选中的学生产生荣誉感。而为了保持这份荣誉,学生会保持认真的态度,用心对待每一篇作文。而没有被选中的学生也会受到激励,更加努力地训练,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展现出积极的风貌,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 组织学习小组活动,降低写作难度
学生在刚刚接触到作文时,容易产生迷茫感,不能确定写作方向,思维容易走到死胡同,被规定主题限制。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容易对作文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主动写作,也为教师的教学增添了难度。而在起步作文教学中引入活动,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组织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精准的指导,诱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易于动笔、擅于表达,为今后有个性地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可在班级内部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集思广益,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对写作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快速确认写作方向和具体内容。这样,能够有效降低作文难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作文起步教学提供助力。
六、 结语
综上所述,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依据。教师应重视作文起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观点。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为写作积累大量素材,在讲解教材文章时也要让学生对其中的优美语句进行仿写,帮助他们提高文字运用能力,使学生的作文语言更加优美,还要在班级内组织小组活动,并及时进行作文评价反馈,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进.“活动化”在起步作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吉林教育,2019(16).
[2]代世昕.浅谈小学语文“起步作文”的教学评价[J].安徽教育科研,2019(04).
[3]徐伟锋.借生活教育理论,促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转变[J].小学教学研究,2019(06).
[4]赵春松.长过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起步教学;写作能力;指导方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6-0060-02
写作是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写作能力关系到学生语言表达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是学生对事物产生新认知的体现。而作文起步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并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字组织能力。在作文起步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学生学习写作的关键阶段,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给他们提供自由表达主观情感的空间,逐步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在此基础上打造高效的作文课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如何开展语文作文起步教学进行论述。
一、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写作兴趣
三年级是学生作文学习的起步阶段,此时学生经过两年系统性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字书写能力,也有了一定的词句累积量,但因为从没正式接触过作文,没有写作基础,所以会对这一环节产生恐惧心理,总是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此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教师要转换自己的教学态度,做到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这一阶段,教师不要布置命题作文任务,而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自己确定主题。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想不受限制,使学生的作文与生活实际相符,并能够直接抒发感情。学生对作文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知,自然能够提起写作兴趣。为了避免出现汉字书写困难的问题,教师可鼓励学生在遇到写不出的生词时用拼音临时代替,保证创作思路不被打断,进而完成写作任务。
二、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在作文起步教学阶段,经常会出现学生因为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而无从下笔的情况。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提升作文教学效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类事物,可以是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这样,能使学生对事物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面对作文主题时也能从自己的观察累积中找到最合适的写作方向。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会注意到很多之前没有发现的细节。教师应鼓励学生及时将这些有趣的细节记录下来,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并在观察后表达出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秋天的颜色,同学们觉得哪个词最合适?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秋天,可以从天气、花草树木开始观察,了解秋天的特点,通过观察秋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想象它的颜色,也可以观察周围伙伴的穿著打扮,以此总结秋天的特征,充分发挥想象力,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这样,学生在面对以“秋天”为主题的作文时才能有话可写。
三、 让学生仿写教材文章语句,优化作文语言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知名作家的优秀作品,语言优美简练,灵活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便利。学生在开始学习写作时,因为不能熟练掌握各种写作技巧,所以习惯性地使用生活语言,书面性不强,文字也不优美。此时,教师不应该强迫学生自主创作,而要让他们从仿写、续写开始,逐渐掌握写作技巧,从而可以选择效果更好的方式对文字进行排列组合。然后,教师可让学生开始尝试让自己的思想脱离范文,用所学写作技巧和累积的大量素材进行创作,在优化文章语言的同时提升写作能力。例如,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一句进行仿写,描写除了蒲公英外的其他植物。学生在仿写过程中不仅能对各类花草产生新发现,也能享受写作的乐趣,在提升文字描写能力的同时获得思维、情感等多维度发展。又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研究文中“献出”“飞舞”“欣赏”“浸在”等词的用法,品味作者用这种修辞方法的意图,并用相似的方式仿写文章,让作文内容更加生动化、形象化,提高作文品位。
四、 及时进行评价反馈,树立写作自信
作文是学生表达情感的一种途径,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文字,因此其中会掺杂很多主观情绪。在将作品提交到教师手中后,学生希望第一时间得到教师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后和教师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在认真读过每一篇文章后都给出针对性评价。这样,可使学生的交流需要得到满足,知道自己受到了教师的重视,进而产生更浓厚的写作兴趣,也能建立写作自信,积极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学生还能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产生明确的认知,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改正不足,提升作文质量。教师也可以在班级内部设置一个可以交流心得感受的作文角,在其中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这样,可使被选中的学生产生荣誉感。而为了保持这份荣誉,学生会保持认真的态度,用心对待每一篇作文。而没有被选中的学生也会受到激励,更加努力地训练,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展现出积极的风貌,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 组织学习小组活动,降低写作难度
学生在刚刚接触到作文时,容易产生迷茫感,不能确定写作方向,思维容易走到死胡同,被规定主题限制。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容易对作文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主动写作,也为教师的教学增添了难度。而在起步作文教学中引入活动,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组织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精准的指导,诱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易于动笔、擅于表达,为今后有个性地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可在班级内部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集思广益,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对写作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快速确认写作方向和具体内容。这样,能够有效降低作文难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作文起步教学提供助力。
六、 结语
综上所述,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依据。教师应重视作文起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观点。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为写作积累大量素材,在讲解教材文章时也要让学生对其中的优美语句进行仿写,帮助他们提高文字运用能力,使学生的作文语言更加优美,还要在班级内组织小组活动,并及时进行作文评价反馈,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进.“活动化”在起步作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吉林教育,2019(16).
[2]代世昕.浅谈小学语文“起步作文”的教学评价[J].安徽教育科研,2019(04).
[3]徐伟锋.借生活教育理论,促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转变[J].小学教学研究,2019(06).
[4]赵春松.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