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网络资源辅助语文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a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多数在课堂上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如果教师能运用多媒体,通过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网络资源 辅助 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激活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多数在课堂上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如果教师能运用多媒体,通过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应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驱力,是一种情感激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效果显著。网络资源具有图片、文字、声音、影像俱全的特点,化静为动,做到动静结合,图文兼备,声情并茂,化抽象为具体,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例如,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先播放一段漓江两岸迷人风光的录像,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让学生饱览桂林山水的“奇、秀、险”和“静、清、绿”,亲身感受一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感受。这样,无需多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再如,教学《月光曲》一文时,首先播放乐曲《月光曲》,让学生听一听,初步感受乐曲的优美迷人。然后教师适时提问:“你知道这首乐曲是怎样来的吗?是谁创作的呢?关于它,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此时此刻,无需多说,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融入了情境之中,产生了“愿闻其详”的迫切愿望和急于探究课文的学习心理。
  2、应用网络资源 激活学生思维
  网络给阅读带来高效率检索式阅读。例如我们想搜寻“奥运知识”,利用多媒体和因特网技术,只需要键入“奥运知识”,瞬间就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料。语文的教学也不例外,课文只是一种很有局限性的文本,如果只局限于教材的教学,那么学生学到的也就是书本上单一的局限的知识,无法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多元化的生活。网络的快速与全面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把网络看成一股清泉,那么它所提供的信息就是源源不断的泉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每篇文章、每种话题、每件事情对于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和观点,多方面借鉴、比较才能让人学会思考,学有所获。我在教学习作《中国娃娃》时,充分体会到了网络资源对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这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一篇作文,可以视为看图作文的升级版——看照片作文。书上是一张黑白照片,教学参考书上也只有简短的文字介绍,如何指导学生来写呢?通过上网搜索,我知道了这是新闻摄影照片,是淞沪会战时,摄影记者王小亭在日寇对上海进行“无差别化”轰炸中冒着生命危险所拍的上海火车站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小男孩在废墟之前哭喊着……再看这一照片自己的鼻子就有点酸。
  对于写这样较为严肃的作文,我首先把网上搜集到的有关这张照片的背景资源进行筛选,用多媒体展示文字材料,然后在大屏幕上打出这张照片,详细介绍照片中的小男孩的情形、样子,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写下自己的感受,突出维护和平、热爱生命的中心。
  当我展示从网上搜集的相关资料时,学生思维是比较活跃的,对日寇的行径表示了孩子顽劣般的愤怒、谴责,这种课堂的情感基础铺设地比较成功。看着当时轰炸时的照片,学生很自然地就用上了“浓烟滚滚、一片废墟”等等这些词语来说句子。有了这些铺垫,再去看照片中的那个小男孩,大家就能把他的那种失去父母惊恐地哭喊、身体受伤的痛楚说出来了,从烧焦的衣服、皮肤,哭喊的表情等细节描写出来了。学生的想象也能就此延伸开来,有的写了对孩子将来的生活的担忧,有的写了日寇轰炸的疯狂,还有的写了给小男孩带来的创伤,最后的感想是水到渠成的。
  3、应用网络资源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和学习的方式。如今,电脑已经走入家庭,班级的多数孩子都能在家上网,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也能够让学生受到不良影响,与其“截流”不如“疏导”,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使他们从中体会到乐趣,流连游戏的热情自然能够减少。在博客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它为教师、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构建起了一个数字化的语文学习平台。在学生五年级时,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我就倡议学生们建立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中记录下每一天学习生活的真实感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他们的智慧在博客上得到闪现。学生通过博客,在大量的练笔中,思路得以开阔,文笔更为流畅,写作水平就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提高。学生在博客中一般设有几大重要的展示板块,如:作文系列、周记系列、知识拓展、数学日记……这些都是围绕学习而设置的专栏。六年级语文下册有一个单元的主题是“难忘小学生活”,写毕业留言,编写自己的优秀作文选,这时,学生的博客发挥了优势作用,只要把平时的练笔稍做整理,就可以编辑成册。作为语文教师,我也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在讲评作文、周记和数学日记的时候,在班里作为范文来读的作品,我都集中到我的博客里发表,在博客中发表就等于变得公众读物,同时激励学生更努力去写作文了。这样全班的同学进行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历程共享。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束闪烁着的火花。彼此感应,火花彼此碰撞……利用网络资源,师生建立博客,拓展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利用网络,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利用网络,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利用网络,让我与学生们共同感受着网络的神奇,享受着获取知识的无穷快乐。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必须注意三个要点:开头与结尾;写作材料;有深度,抓本质。只有这样,作文素质才会提升。  关键词:作文指导 三个要点 开头结尾 写作材料 有深度抓本质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三个要
摘要: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高效率,是广大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一直寻找一条解决问题的道路。二十世纪初,社会所需要的是探究、创新性的新型人才,以往的教学已跟不上时代脚步,于是我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这场改革对师生的学习理念、学习目的、学习伦理、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上产生巨大影响。师生达成一致共识,课堂要发生由传授知识向研究学习方法、主
摘要:本文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和个人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的语感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提出自己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以后的教学有指导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感 培养  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在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观判断或感受。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当然我们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在培养学生语感方面的经验,与大家共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从阅读功能看,阅读是搜集、筛选、发现信息的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在学生拥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比如
期刊
一、认识并掌握散文的相关知识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1、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