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nan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展现了城市的形象,建筑群所代表的地域文化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城市建筑风格能够彰显城市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也传达出地域文明。为更好地传达城市的内涵,有必要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在保留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地域文化,积极培养高水平的建筑人才,充分展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设计;应用
  【DOI】10.12334/j.issn.1002-8536. 2021.02.002
  1、地域文化相关概念
  地域文化是指某一特定区域受其地理环境、人文习俗等诸多因素影响下,经过长期发展沉淀所逐渐形成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易识别的、稳定的文化系统,它是一个地区内文化、习俗等的总和。广义上的地域文化是指中华上下五千年不同地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今所说的地域文化是大家共同认定的某一地区所特有的文化。
  2、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筑既是彰显建筑文化内涵的主要工具,又是凸显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载体。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地域文化与建筑文化的融合体现的淋漓尽致。如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湘西吊脚楼、客家土楼等。在地域文化与建筑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也充分凸显出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说,建筑为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提供了必要的载体,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则为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的有机整合,不仅可以丰富建筑设计形式,推动建筑设计逐步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还能充盈建筑内涵,提升建筑价值。名胜古迹就是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型代表。
  3、地域文化融入园林建筑设计的原则
  3.1整体和谐
  地域文化是存在于地域环背景基础之上,同时,因为地域环境具有全面整体的生态完整性特点,因而地域文化与其对应的环境组合在一起也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整体。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依照下列原则:首先,充分地了解基地环境和相关要素。其次,依循所在地域环境的客观条件以及相关规律。再者,建筑设计不应过于分散和凌乱,应该围绕一个共同的设计理念与主题。如此有利于使建筑与景观能够和谐统一。
  3.2个性化
  不同的地域都有带有印记的独特地域文化,这种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是历史的沉淀与人们的创作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的时候,首先,应该尊重当地的地域文化,通过深入实地调研和切身感受来挖掘地域文化的灵魂,提炼出可以应用于设计之中的元素,这样的建筑设计才是温暖和具有感染力的能打动人心的作品。其次,设计师应该保持一定的个性特点,设计出和谐而又意蕴深远的建筑,使之成为建筑设计中的点睛之笔。
  4、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方式
  4.1提炼文化符号
  传统符号在地域性建筑形象打造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不同的民族和地域文化形成的艺术效果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设计师主要提炼传统绘画、雕刻以及陶艺等艺术形式中的图案、纹饰和符号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如屋顶、房檐、山墙、梁柱以及门窗等结构。江南园林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较强,其小巧精致,且在高度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尽量保留了地域文化的主要特征。苏州园林中的窗也被誉为景观之眼,不同风格、造型和结构的取景窗既是内外环境相连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将一切美景尽收眼底的工具,给人流连忘返的感受。苏州博物馆和拙政园只有一墙之隔,设计师在设计中使用了江南园林的形式,采用粉墙瓦黛的形式以及多个园林中的取景窗元素。将其应用到新型建筑当中,能够借助不同规格的取景窗生动展现馆外的景色。馆中所陈列的文物和馆外的景色相互衬托,使游人在欣赏展品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江南文人园林的独特风韵。
  4.2秉承因地制宜基本原则,合理运用地域材料
  建筑设计师往往会根据地域文化特色进行设计,同时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基本需求。在建筑设计中,要高效且合理地应用当地现有的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例如,客家民居中的围龙屋,充分彰显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云南地区傣族的竹楼,不仅与地域文化相契合,也利用区域特有的自然资源,使民居环境适宜当地的气候环境。此外,建筑设计师还应秉承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进行设计。例如在地热资源丰富的区域,利用火山石堆砌建筑,既可以体现出地域文化特征,又可以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4.3建筑语言文化的隐喻性表达
  建筑设计的过程,也就是诠释设计语言,表达设计情怀的过程。建筑设计并非是单纯意义上的仿造复制,而是在传承和保护地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材料、质感与装饰色彩等途径,真切表达建筑语言的文化隐喻。例如,走进苏州博物馆,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整体感。尽管博物馆属于现代化建筑,但其中仍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使得整体建筑与江南水乡的文化气韵水乳交融。总之,建筑设计中语言文化的隐喻表达,对缅怀古文化,赞扬新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4.4地域文化表征与精神的体现
  地域文化彰显了地域的文化特色,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象转变,而是从功能到内涵各个层面的转变。由此,增强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筑设计对地域文化的迎合,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明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例如,在民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地域文化对材料、图案纹样和符号的选用均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建筑设计的整体效果。因此,无论是文化传承性,还是文化创新性,现代建筑设计都或多或少保留着一定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赋予现代建筑设计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在地域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建筑外在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完善化。在这种传统地域文化与当代建筑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对于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具有实际意义。此外,地域文化对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思维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从地域文化角度出发进行设计。而这对于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地区的历史发展背景不同,地域文化也存在较大差异。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依托地域文化的特殊性进行有条理的渗透,进一步丰富建筑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使地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象层面和文化内涵层面的体现,也使得整体建筑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文化价值。总之,地域文化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深厚的内涵,而建筑设计也为传承和保护地域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涛,段智浩,黎长发.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8):74.
  [2]董晓英.地域文化风情在建筑与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蔡源乡民间戏曲旅游风情小镇建设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3):180.
  [3]張一宏.传统文化元素、地域文化特色在建筑设计与规划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6):85-86.
  [4]赵中华.地域文化对于城市建筑装饰设计的影响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2):107.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要求,在迎接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30周年之际,天津财经大学住房公积金研究编辑部谷俊青总编率住房公积金研究团队一行5
【摘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简称智慧环境或“大智移云物区”环境,下文同),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加快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动能。2013年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2015年开始试点,经过五年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效果很不理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建立运行高效的协调治理机制,造成数据治理碎片化、治
【摘要】社会经济的推进与发展,必然使旅游业成为民众生活中主要的休闲方式。大力发展旅游业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的影响下,各地旅游建筑风格均趋于同步化。本文将从建筑学的角度,分析了旅游建筑的现状及发展情况,同时对旅游建筑的地域性设计进行研究探讨,并结合地方风貌、周围环境,传承传统文化的特色,体现了研究设计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旅游建筑;地域性;设计  【DOI】10.12334/j
【摘要】高速公路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在省际、城际间建设高速公路,是实现各区域相互联系、取长补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区域互补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方法。但是,高速公路建设会对工程建设周边环境构成一定影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中生态、经济并行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规模的拓展,高速公路施工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速公路
【摘要】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對经济增长和国计民生带来的影响极为深远,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调控中,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并深入探讨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点,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经济新常态;可持续发展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
【摘要】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智能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有利于发挥电气设备的重要功能,改善整体建筑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电气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对于造成该问题的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并且提出了六点有效措施,希望能夠对当前智能建筑电气安装工作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关键词】智能建筑;防雷接地;电线质量;解决措施  【DOI】10.12334/j.issn.1002-853
某市登记机构一位负责人询问:最近,我学习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其中第15条的规定是:“最高额担保中的最高债权额,是指包括
期刊
【摘要】代建制模式是在运用财政性资金建设公益性的项目中,由政府授权的主管部门或投资主管部门牵头会同项目业主,通过招标或直接委托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由其负责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的建设管理方式。采用代建模式有效提高了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但在资质管理措施、投资控制管理、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上仍有值得提升改进的方面,代建制模式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也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