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模式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_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教育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领域当中,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以网络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第四维媒体能够有效的突破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改变信息分配和传播的方式,并且其强大的检索功能,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网络媒体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网络媒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
  一、 引言
  在这个信息时代下,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这也为人们的阅读提供更多的资源,同时也有效的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的运用网络媒体,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筛选阅读信息资料,确定阅读研究主题,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研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网络媒体和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 网络媒体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基本模式
  网络媒体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整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明确阅读内容,确定阅读主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根据阅读的主题和内容,设计好阅读教学中需要运用到网络媒体环节所需的课件,同时还需要设置好和阅读主题、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资料作为学生网上学习的主要任务。第二环节,网络搜索主题,学生需要根据教师所提供的预习提纲和课堂教学设计中所要求的自主学习的任务,课后自主在网络上搜集和阅读主题与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和资料,并将其制作成阅读摘记卡,在上面记录和阅读材料有关的文字和插图等资料。第三环节,相互合作,归纳整理。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教学信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各自搜集的资料进行分享,然后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最后以小组的方式将学习成果进行提交。第四环节,展示观点,交流补充。在小学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或者学习小组展示自己对阅读主题和内容的认识和观点,然后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和补充,然后对有异议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和修正,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教学信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阅读主题和内容。
  三、 网络媒体和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策略分析
  (一) 利用网络媒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对新鲜事物进行自主探究。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这样他们才能够自主的进行阅读探究。而将网络媒体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整合,能够利用网络媒体为学生带来了的直观感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最多就是为学生提供彩色的画面,这样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是非常差的,而通过网络媒体可以根据阅读内容制作出精美的教学课件,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画面,以及良好的视听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对《长城》这一课文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气势雄伟的长城,然后再配上雄伟的音乐,教师再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的对课文进行理解。
  (二) 利用网络媒体,拓展阅读教学的空间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网络上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并且网络媒体还能够通过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将阅读内容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能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例如:在对《火烧云》这一课文进行阅读教学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较浅,很多学生都没有见过火烧云,因此无法很好的对课文中所描写的火烧云的情景进行体会和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展示火烧云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日暈、月食等奇异的自然现象,从而有效的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三) 利用网络媒体,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突破难点的能力,所有的阅读教学活动都应当要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而开展。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认真的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适当的运用网络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从而有效的实现网络媒体和教学目标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例如:在对《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文进行阅读教学时,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其中第三自然段是本篇文章的重、难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先去阅读课本的第三自然段,然后看看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什么地方,然后让学生在纸上画出爬山虎的脚。之后教师可以把爬山虎的脚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根据图片与自己画的进行比较,最后教师再通过课件将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出示出来,向为学生讲解说明这样遣词造句的好处。通过这样直观形象的画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文章中的句子进行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的运用网络媒体,可以有效的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还能有效的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对阅读教学和网络媒体整合的研究,灵活的运用网络媒体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璐.网络媒体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模式与尝试[J].中华少年,2018(24):88-89.
  [2]晁悦岭.网络媒体和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模式与尝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2):26-27.
  [3]陈瑞阳.基于教学技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策略研究[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5):50-51.
  作者简介:
  应菊美,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市水东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微课中视觉内容所占比重大,正好适应聋生学习语文主要依靠视觉的特点。聋生学习语文,离不开形象辅助,所以在微课制作中要特别重视根据聋生特点对影像加以运用,字幕、手语画中画、语音也是聋校语文微课中必备的元素,须恰当处理。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好微课使用的时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聋校;语文教学;形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微”现象随之诞生
摘 要: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我国已经针对各个学科的教学进行了新课程教学改革,但是还是有部分教师没有根据相关要求对其进行完善。小学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写作基础较弱,导致其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畏难心理。生态理念在其中的应用就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文章主要通过分析生态理念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对其实际应用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生态理念;小学作文
综述西洋参的光合作用,生长对光、温条件的反应特点,依据西洋参种植适宜指数将秦岭南坡留坝县参地按海拔高度分为4种区域.讨论了3类参区荫棚透光率与季节、坡向、海拔间的关系.
摘 要:“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以引导学生学会感悟体验生活,学会抒写个人的独特体验为目的,以诱发并深化、丰富学生的体验积累为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的全新教学理念。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体验式作文教育的实质就是让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形成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体验式作文教学;情境;生活;活动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以引导学生学会感悟体验生活,学会抒写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新的观点不断出现,己成为妇科内分泌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PCOS可影响妇女从
摘 要:新课标对学生语文素养做出了简要的界定,而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從优化课堂教学的角度做一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即语文修养、语文水平、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等概念的总和,它是“指学生比较稳定的、最
在考试中,我们发现,无论文言文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学生得分率都比较低,其原因不外乎阅读缺乏整体性、阅读能力低下、积累不够等.在备考中,我们可采取逆向思维阅读、抓文体结构
采用花粉管通道途径,将合成的 Bt 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优良品种泗棉3号和中棉所12号,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组织化学分析表明,GUS 标记基因已在 R_1代植株中得到表达。据对 GUS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阶段,教学主要集中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阅读能力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就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要想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但是纵观我国当前许多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却没有很好的将阅读教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本文就在此基础上,从生活体验和语文阅读教学结合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