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心!我娶了个日本妻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angq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姻是新大陆,待开拓的土地,充满艰难,也充满着希望。
  林语堂曾说过:住美国房子,娶日本老婆,请中国厨子,是人生三大幸事。本文的讲述者林斌定居日本后娶了一位贤惠的日本老婆,却发现日本老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完美,在发生了一系列哭笑不得的矛盾之后,林斌也终于明白了婚姻相处的真谛!

“贤惠”的日本老婆


  2008年从东京大学毕业后,我便留在了日本打拼。东京物价高,竞争大,我在日本打拼的日子并不顺利,终于在数次跳槽后,应聘到日本一家知名企业当技术主管,薪资待遇不错,发展前景良好。
  来日本之前,我早早便听说了日本女人的美名。在日本打拼的这几年,也对日本女人的温柔贤惠、勤俭持家颇有体会。
  美丽的高久美小姐是个典型的日本小女人,端庄的衣着,精致的妆容,以及优雅的言谈举止无一不散发着日本女人独有的美丽。加之她会一点中文,我们之间总会有很多共同话题。不久,我们便陷入热恋。半年后,美丽的高久美成为了我的妻子。
  林语堂说过:住美国房子,娶日本老婆,请中国厨子,是人生三大幸事。和妻子高久美结婚后,我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妻子是典型的日本传统女人,嫁给我之前便处处为我考虑,成为人妻之后更是一切以我为先。家务活是每个日本女人的必修课,有了妻子之后,之前那一团糟的单身公寓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温馨的爱巢。在这个简而不陋的爱巢里,每当我清晨醒来,贤惠的妻子早已做好了寿司,西装也熨烫得笔挺,当天要穿的衬衣、袜子,领带、皮鞋都摆放齐整。早餐过后,和妻子携手一起去上班是最甜蜜的事。
  妻子的工作比较清闲,总是早我两个小时下班,于是便有了日剧中最“经典”的一幕:每当我疲惫到家,美丽的妻子都会在门口笑脸相迎,顺手接过我的公文包,再说上一句:您回来了,今天辛苦了。温柔的嗓音和甜美的笑容顿时让一天的疲惫烟消云散。然后坐在榻榻米上,贤惠的妻子早已沏好了热茶,在袅袅的茶气中,时不时传来妻子做饭的阵阵饭香,日子就在这样平淡幸福中流淌。
  妻子的贤惠让我不必为生活的琐碎所累,在这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里,我也时常以“中国好男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决不养成日本大男子主义的不良习气。时不时炒几个拿手菜犒劳妻子,还主动包揽了洗碗拖地抹桌子等家务活,在妻子的道谢声和夸奖中,小日子过得是蜜里调油。正当我以为生活就这么“琴瑟合鸣”时,没想到矛盾却接踵而至。

哭笑不得的“闹心事”


  一天,妻子满脸沮丧地回到了家,告诉我她打算辞职。我以为妻子工作上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谁知她哭丧着脸道:“同事们笑话我没成为一个家庭主妇,都说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妻子的话让我惊讶不已,在我眼里,再也没有比妻子更贤惠的女人了,可是我的开导并没让妻子释怀。一星期以后,妻子再一次向我哭诉:同事不仅笑话她,还笑话我这个丈夫。
  原来,在日本人的观念里:如果婚后妻子继续工作的话,不但妻子会被耻笑,就连丈夫也将被社会冠上“无能”“懦弱”甚至“自私”的标签。日本丈夫养妻子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日本妇女对“家庭妇女”一词从不避讳,相反颇有自豪感,日本社会始终认为,妇女很好地照顾丈夫和孩子就是很好地为国家奉献。因此,很多颇有成就的女性,一旦结婚便主动选择回到家里主持内务。
  虽然我的薪资养我和妻子绰绰有余,但我并不希望妻子脱离社会,被锁在房子里做个不自由的主妇,可妻子显然不这么认为。架不住妻子的要求,我最终同意她辞了工作。
  妻子荣升“家庭主妇”后,兴奋得不得了,对我更是尽心尽力,每天端茶送水,嘘寒问暖,一件微不足道的小细节都能让她大动干戈,甚至我穿什么颜色的袜子、打什么花纹的领带也能让她纠结半天。这样的体贴甚至到了殷勤的地步,让我颇不习惯。但看着妻子如此热爱这份“工作”,我只好放下“偏见”。
  好在这样的小分歧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恩爱,和往常一样,我继续实施“模范丈夫”的大业,一下班便帮厨做菜,不失中国男人的本色,但很快矛盾又来了:我越勤快,妻子的情绪却越是低落。虽然妻子对我上下班迎送的礼节依旧到位,但明显不如以往那般天真快乐,有时甚至见她两眼哭得红肿。这下我彻底纳闷了,难道是我不够模范丈夫让她受了委屈?还是她主妇的日子感到寂寞?
  在我的追问下,妻子好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其实,我一直都想和你谈,但你那么辛苦,我不好意思给你添麻烦!另外,因你不是日本人,我怕说不好会伤你自尊。”妻子认真的语气让我有些紧张,犹豫了一会儿,妻子埋怨道:“你没有意识到你们中国男人很自私吗?你在公司里那么出色,那么有成就,可你回到家还要做饭,无理地抢去我的工作,你让我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价值了,特别是每当我的朋友来家里时,你总是有意识地表现自己,又烧菜又端茶,显得我好无能、不贤惠,让我在姐妹们面前很自卑。我也同样需要成就感呀!”
  妻子的话让我哭笑不得,我万万没想到日本女人竟是这样的思维方式!中国妻子心中的“模范丈夫”,在日本妻子眼里竟然全是缺点!这个理由实在让我难以置信,可是看着妻子严肃认真的模样,我只好尽力模仿日本男人,每天下班先呼朋唤友去喝酒聊天,然后回家伸展在沙发上,一张报、一杯茶,尽情享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然后再看妻子,她竟然兴高采烈、忙前忙后,温柔十足!
  这一举动让我大跌眼镜,怨不得日本男人不体贴女人,看来这份大男子主义八成都是被日本女人给惯出来的。不过这些都还好,最让我匪夷所思的,还是日本女人奇葩的“小女人心态”。
  自从“模范丈夫”行为被妻子无情地“控诉”后,厨房就成了妻子的专属领地,每天变着花样地做着日本料理,可是时间一长,美味的寿司难免也变得乏味,我开始想念中国菜的味道。有次忍不住下厨炒了两个中国菜,可当菜一端出来,妻子却满脸委屈:“你肯定嫌我厨艺不好,才会亲自下厨。”我顿时蒙了,连忙好言相哄,谁知妻子更难过了:“你什么都不用再说了,我知道我不是个合格的家庭主妇,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妻子的小心翼翼让我仿佛做了一件天大的错事,最后只好再三发誓自己没有其他意思,妻子才放下心来。   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比如,一次我下班回家,还没等妻子迎上来,我就自己换上了拖鞋,本来是极其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妻子却再三跟我道歉,解释自己刚才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出来。还有一次因为工作上的烦心事,回家后我情绪不佳,妻子也莫名其妙开始检讨自己向我道歉,弄得我更心烦意乱,她就更紧张地道歉。
  日本女人的心思如此细腻,这有赖于她们从小的生活氛围和教育培养。在没娶日本老婆以前,我以为这是优点,心思细腻多好啊,自然可以对丈夫体贴入微。哪像中国女人,动不动就对男人呼来喝去,完全不懂体谅男人的辛苦。可是现在,我却慢慢觉得妻子的体贴变成了负担,常常像一座山压着我,让我生怕自己的哪些言行又让她想多了。
  不仅如此,日本人礼节多,和妻子回国探亲期间,妻子动辄跪下照顾我的习惯让我闹过不少笑话。为此我也曾和妻子认真谈过,叫她不必如此,但每次无论我说什么,妻子都只是温顺地说是是是,具体到行动上依然“不知悔改”。
  妻子的“阳奉阴违”让我十分苦恼和无奈,但继续坚持却又让我觉得自己有些过分刁难,眼看着我们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沟通和差距越来越远,这段“完美婚姻”让我觉得进退两难,尴尬不已。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有一次,我带着妻子回国探亲,偶尔约朋友小聚。饭局上,看着好友邱勇夫妇间的亲密自在,心中忍不住一阵羡慕。
  邱勇和我是大学时期上下铺的好兄弟,和班花孙丽谈了四年恋爱。毕业后两人顺理成章地结了婚,如今已经有了一个五岁大的女儿。当初,其实我是很不看好他们的,因为孙丽为人骄傲、脾气又火爆,邱勇简直是她的下饭菜。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想娶个日本老婆的原因,觉得那样才是有女人味的完美老婆。万万没想到,美名在外的日本老婆竟然也如此闹心,夫妻间总是客客气气、战战兢兢,一点儿也不接地气。反观邱勇,他们夫妻间的互动又生动又有趣,虽然偶有胡说八道的夸张言词,但光看着就觉得人心里暖暖的。
  回到日本后,我和妻子的关系依旧没有改善,她依然热衷于做一个事事以丈夫为先的温柔主妇,而我却有些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不是错了。难道对我来说,日本女人根本不是最优人选,还是中国女人更适合我吗?
  一天,邱勇突然半夜打电话向我诉苦。原来,他性格火辣的妻子不但不体恤他工作辛苦,就连做家务都要轮流值日。他甚至指责妻子自私,在朋友面前也让他难堪,丝毫没把他这个丈夫和家庭放在首位。有时甚至拌嘴吵架,吵得厉害时,妻子还赌气回娘家,最后自己还得腆着脸上门服软。他在电话里羡慕地说道:“你看你娶的日本女人多好,那天聚会我就发现了,对你简直太温柔贤惠,哪里像中国女人,不但无理取闹,还自私懒惰……”
  邱勇的一番吐槽突然间点醒了我,我这才意识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完美老婆,只不过,最完美的老婆永远是别人家的。一段婚姻幸不幸福,归根到底,不是日本老婆还是中国老婆哪个更好的问题。而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究竟能不能正向沟通,好好经营这段婚姻的问题。想通了这一点,我整个人瞬间豁然开朗起来。
  妻子从小在日本所受的教育就是女性要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把家人照顾得周周到到。我试着告诉妻子,这些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期待的婚姻,是两个人之间能互相照顾,自在沟通,她不必把自己逼得那么紧,我也不必永远做大男人姿态。
  为此,我特地经常带妻子一起回国探亲,让她多交一些中国朋友,了解世界上其实不止一种夫妻之间的相处模式。一开始,妻子还觉得“惊世骇俗”,渐渐地她也懂得在我面前释放最天然的自己,也开始给我“自理家务”的空间,学会了享用我做的中国晚餐。
  如今,我和妻子之间的步调越来越一致,我们也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我们自己的相处之道。总而言之,不论娶的哪国老婆,都没有一劳永逸的好事,因为任何婚姻都需要用心经营。
其他文献
权势和金钱,能上演美妙的狂欢,也能导演悲惨的葬礼。   2015年2月28日,俄罗斯前副总理涅姆佐夫,在莫斯科中心地区遭到射杀当场死亡。噩耗传出,俄罗斯举国震惊。外界开始对这位前副总理的死因进行种种猜测。真凶嫌疑犯从俄罗斯总统普京、西方国家阴谋到极端组织策划,可谓众说纷纭。在各种推论纷纷出笼后,还有人大胆猜想:涅姆佐夫的死,很可能与他剧情狗血的私生活有关。这可是有铁的论证:他被枪杀的当天,身边有一
期刊
《爸爸去哪儿4》开播后,胡可和沙溢的儿子安吉因懂事体贴、敢想敢做的个性让他一路圈粉无数,被大家赞作“24K纯爷们儿”。许多网友纷纷跑到沙溢胡可微博下留言,想取教子经。  除了安吉之外,胡可沙溢还有另外一个宝贝儿子“小鱼儿”。都说男孩难养,更何况是两个男孩?胡可沙溢又是娱乐圈的“劳模”“大忙人”,怎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教育做到效率最大化?对此,他们很谦虚地表示,自己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同时,不停
期刊
怀疑一切与信任一切是同样的错误,能得乎其中方为正道。   ——乔叟   漂亮时尚的女研究生李倩倩,与踏实能干但其貌不扬的李亚男相爱。岂料,却引起了李亚男母亲周小燕的警惕,疑心她是冲着自己的家财而来。   于是,这个准婆婆,对准儿媳开始百般挑剔和考验。李倩倩无奈之下,只有费心讨好准婆婆。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准婆婆是个“微博控”,同样爱玩微博的她灵机一动,化身陌生博友,与准婆婆“互粉”,通过网
期刊
“他贪婪狂妄,你也不高尚纯洁。”  ——题记  河北省委秘书长景春华自以为聪明过人,他的情妇丁明馨事业越做越大,威胁到他的仕途,为了荡清障碍,景春华设计买断了和情妇之间的关系。可蹊跷的是,此后,景春华却经常收到敲诈信,并附上详细的证据,迫使景春华不得不屈从,陆陆续续花了数千万来息事宁人。  然而,敲诈并没有伴随着景春华的退让而停止。已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景春华无奈选择了报警。结果,警方查出敲诈景春华的
期刊
马库斯是一名美国信贷经理,丽莎是一名护士,他们是一对恩爱夫妻,有一个叫曼希的女儿。家庭和谐温馨、快乐。   2000年4月,丽莎突发圆锥角膜病。经过手术,丽莎还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完全恢复视力。原本清晰的世界变成一片模糊,丽莎不得不整天呆在家里,马库斯特意雇了一名女佣艾伦娜来照顾她。丽莎憋得快要发疯,马库斯提出全家一起去河边别墅休假。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很快让丽莎抑郁的情绪得到了缓解。   5月9日这
期刊
提到旅游,大家都想花最少的钱玩最多的地方,于是有了穷游。可是穷游真的能令人身心愉悦吗?当你在旅途中每天啃着干面包、吃着方便面、睡着脏乱差的旅馆时,你觉得自己会快乐吗?   武汉一对85后的情侣,在旅途中不幸丢失了钱包后,并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穷游。他们用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让自己快乐而精致地完成了81天的东南亚之行。不仅如此,一路下来他们发现不仅玩得尽兴了,彼此的感情也得到了升华。近日在武汉的一家
期刊
2014年的金鹰电视节上,张嘉译一举获得了“最具人气男演员”的称号。面对记者提出的“愿意你的女儿接你的班么”的问话,他坦言,孩子的人生,你交给她自己去做选择。这话袒露出作为父亲的张嘉译的养女经,在生活中,他是怎么做的呢?女儿成了生活重心  张嘉译事业上属于是大器晚成。他成名晚,成爹更晚,四十岁时才有了女儿张译心。与绝大多数父亲不同,在女儿降生前,张嘉译既不期待也不渴望,因为他原本并没有当爹的计划。
期刊
作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中国买家却常常“跌入”假货陷阱。于是,时尚而神秘的“奢侈品鉴定师”应运而生。他们通过眼观、手摸、鼻嗅等绝技,最快十秒就能知道你买的香奈儿、LV包是真是假!作为业内佼佼者,太原女孩苏晴已经“鉴”出70万年薪和自己名品店。这位多金丽人是怎样炼成的?海外代购受骗   苏晴1988年出生于太原,大学毕业后到上海某私企做英文翻译。2012年春节前夕,她拿出自己整整3个月的薪水,
期刊
中国人接受的教育是“别给自己找麻烦”,日本人则是“不给人添麻烦”   ——这句话出现在给小孩学习的《社会生活教育》第一章第一节。   “不好意思,给大家添麻烦了。”一位温婉的中年妇人深深地向长枪短炮的记者们鞠躬,久久没有起身。这位妇人叫做石堂顺子,她的儿子后藤健二是一位有名的自由记者,前不久不顾安全警告,冒险前往伊斯兰国营救一位被绑架的日本人质。谁知健二也被捕,并被残忍斩首示众。   儿子被杀
期刊
直到此时,她们方才深刻体会到繁华过后的苍凉。从跟随传奇果敢王的那天起,她们便注定要走上一条崎岖又艰险的路。  2015年初,缅甸内战局势紧张,蛰伏5年的果敢王彭家声重出江湖,有意夺回果敢。对彭家声的一生,评价历来争议多多。有人说他是世界十大毒枭之一,是继坤沙、罗兴汉之后新崛起的一代毒王,但他同时又是果敢提出禁毒主张的第一人,而且果敢的确在2002年底根除了罂粟种植。有人说他性情多变、独断专行,但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