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植根大地,砥栃前行

来源 :青春期健康·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6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最早起源于1906年在成都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前身为原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迁往雅安独立办学,定名四川农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
  “超硬核”办学理念,高水平育人标准
  四川农业大学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治学理念;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精神;继续秉承“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的校训;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持续推进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建设。
  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从2015年起,四川农业大学的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排名持续稳定保持世界前1%;2017年动物营养与饲养科学、2018年作物学入选全国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科研成果丰硕、效益显著:四川农业大学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0余项,70%左右的获奖成果得到推广转化,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先后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细胞》)《Science》(《科学》)发表高水平论文。
  对外交流广泛、形式多样:四川农业大学是全国首批有条件接受留学生的200所高校之一,还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科学研究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
  “多元化”育人,输送全面型社会人才
  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精英教学;每年投入专项经费,实施教学质量专项计划,加强教学条件建设,确保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尊重学生个人选择,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空间。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学校重点研发的项目及优秀学子取得的荣誉:
  小麦所主持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式启动
  11月1日,由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王际睿教授牵头承担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温度胁迫下小麦种子发育-萌发调控网络构建与关键基因鉴定”项目正式启动。中、美双方是小麦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基于双方合作者对温度胁迫条件下小麦种子发育-萌发过程中调控网络与关键基因的共同兴趣,四川农业大学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通过集成科研优势与技术平台,构建小麦种子发育-萌发遗传调控网络,挖掘关键基因并解析其功能,明确温度胁迫环境下小麦种子形成与萌发的分子机制。希望通过项目实施,实现对小麦种子发育与萌发遗传机制的了解,为未来高产优质小麦分子设计育种提供重要参考。
  陈学伟在京出席首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
  11月2日,首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学伟教授,与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数学物理学等9大领域的49位获奖青年科学家接受颁奖。陈学伟教带领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揭示了作物广谱持久抗病四种新型机制,发现了水稻高抗与高产共存的现象,并揭示了相关作用机理,打破了高抗与高产不能兼得的传统观念,成果先后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他在全国上千名有效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农业及植物领域唯一获奖者。
  动科学子在全国动科专业技能大赛中荣膺“三连冠”
  11月1日至3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在湖北武汉举行。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代表队由9名指导老师和6名参赛同学组成,副院长王继文担任领队。动物科技学院代表队荣获大赛团体特等奖1项、单项一等奖3项、单项二等奖1项,实现了连续三届荣获团体特等奖的壮举,四川农业大学也成为三届比赛以来唯一实现“三连冠”的学校。本次大赛由教育部动物生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围绕动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技能设定内容,包括生态畜牧场规划设计、饲料原料快速鉴定与掺假识别、家禽精液采集和品质检测及人工授精、家畜外形评分和活体背膘厚及眼肌面积测定四个项目。
  如果说平时的四川农业大学是精致稳重的校园,那么冬天出太陽的时候,就变成了大型晒谷场。沿袭了成都人对太阳的追崇和喜爱,只要一出太阳,学生们就会喜气洋洋地把自家谷子搬出来晒得满校园都是。如果条件允许,还会谷随日走,太阳去哪,谷子去哪。所以,四川农业大学也被很多人打趣地称为“全四川最会打谷子的大学”。
  在四川农业大学就读的学生也是相当有口福的,因为学校的食堂会经常推出各种花式美食,用不同的味道告诉你:“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一顿不行,那就来两顿。”即使没能在四川农业大学就读,有机会去品品学校食堂的美食也是不错的。
  (编辑鲍琦)
其他文献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提出“十条要求”,充分体现了扭转当前社会关注的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问题的坚决态度,对下一步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各地区和基层学校减负增质工作,具有很强的方向指导性。导向鲜明  “十条要求”字里行间体现了对当前减负增质、作业管理工作的理性认识、深入研究和系统思维,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导向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
你可曾写过情书?你可曾暗恋过谁?你可曾借情书来对你心仪的那个人表白?在如今这个科技通讯如此发达的时代,打电话、发微信、发QQ……想必用传统邮寄书信来往的人不多了吧!  铺一张信纸,拿起笔,写下我对你的思念、爱恋、倾慕之情,放下笔,小心翼翼的将信纸折起,放到小小的信封里,粘好邮票,投递到邮箱里。满心期待的盼望着回信,焦急而又惶恐的等待着骑着单车来送信的邮差。  想你,是我每时每刻都在做的事;  见你
偶然间,瞥到路边橱窗里的刺绣,大方,端庄,仿佛一位历经千年却不改韵味的妇人,我不禁停下脚步,细细端详着她。“美吧!”耳畔传来一道略带自豪的声音,我点了点头,嗯?猛一扭头,身边站了个衣着奇怪的少女,“你是?”“喏。”少女指了指橱窗最角落的一幅刺绣工艺品,很是精致。“其实吧,我也很喜欢中间那幅百鸟图,你看这羽毛,啧啧啧。诶,其实我绣的也挺漂亮的,对吧,还有那个……”   为了心中那份对刺绣的热爱,让那
看了《初恋这件小事》这部电影,我想,应该有不少人都像小水一样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里,那样疯狂地喜欢过一个离自己很遥远却又是那么完美的温润少年,可是却不是每个人的结局都像小水一样最终获得心上人的青睐,因为生活终究不是拍电影。尽管那是一段令人费神的经历,可是终究令我们难忘,难忘那个美好的少年,难忘那个青春年少时追求美好和不断努力的自己。  时间飞逝,在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已经高中毕业三年了,我们也就是在那时断
课堂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孔乙己》。先回顾一下,本节课之前我们已完成的学习任务:预习课文的时候,每个同学都提出了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在第一课时,我们整合了这些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孔乙己是否死了”的结局,另一个是关于孔乙己等人物形象的象征内涵。课上,我们集中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课后,留了作业,各小组完成情境作业,主要目的是为了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情境作业分别是“演朗读”“画插画”“拟独
在广东增城参观何仙姑家庙,看到瓦片屋顶上横空生出一棵繁茂的桃树。据说这棵树很神奇,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现在被当成神仙在供奉。我于是很好奇,攀着窄窄的铁梯爬上去,看那欹斜的枝条如何冲破坚硬的泥瓦,把生命闪耀在荒凉之地。我仔细观察,明白了个中原委。桃树并不像我以为的那样,长在瓦片上甚至瓦缝里,而是很巧妙地长在两个相邻的屋顶之间,不知哪个有心人抹了条泥缝,不到一尺宽。我突然有些感慨,不知哪来的桃树种子,会
【文体特点】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阅读小说要在了解时代背景基础上,主要抓住以下五个方面:1.梳理故事情节;2.赏析典型环境;3.感悟语言和手法;4.把握人物形象;5. 探讨主题思想。  【考点突破】  考点一:圈点勾画,理清情节  在梳理故事情节时,一要注意了解小说采用的叙述方法(如顺叙、倒叙、插叙等)及其作用;二要把握小说的结构特点,理清故事开端、发展、高潮和结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教学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归根结底,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对于教师来说,心中有“爱”,并在学生心中培植爱的种子,激发爱的情感,塑造爱的灵魂,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爱与责任是教育的根本,是师德的精髓与灵魂,是师德的永恒主题。每一位教师必须具有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一种甘愿付出的情怀。忠于事业,热爱学生。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一
瑞典学院将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75岁的美国音乐家、诗人鲍勃·迪伦,以表彰其“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尽管三十多年来,鲍勃·迪伦一直活跃在音乐圈,但他创作的歌词被认为“朗读出来就是一首诗”,美国诗坛怪杰艾伦·金斯伯格曾评价其为“最棒的诗人”。  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民谣诗人鲍勃·迪伦,授奖词评价他“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鲍勃·
摘 要:本文从探究地域化写作教学出发,引导解决学生“写什么”的困境,旨在让学生通过初中三年的写作训练,建立并深入挖掘自己写作的“精神根据地”,引领学生从自己的精神宝库里,找到新的、持久的、甚至系統化的写作素材。最终,促使其认识到:“故乡”是一个人的写作“宝库”,珍视故乡,珍视自己的地域化风格,便是找寻地域文化脉络中的自己。   关键词:精神根据地;题材分类;模仿写作;因材施教;地域风格   在写作